逍遥
2023年5月7日 21:18
佛说:“慎勿与色会,色会即祸生。”
何为色?何为会?何为祸?
心与意识结合,意根牵动心识,心意相续,概念与体验结合,投射出心灵思量的习气“记忆”,色,指的一定是名相,唯有名相可称为“色”。
名,指的是名称,名称一定是意识分别。
相,指的是体验,体验一定源自于心灵。
外界的名相,是思量心,与头脑意识的结合,思量的内涵就是习气,意识的表现就是概念,体验与概念结合,形成思想与理解;名相的“名”就是思想,名相的“相”就是体验。
心灵思量与意识思维,就是佛所说的“色”境根源。
“色不自色,由心故色。
心不自心,由色故心。”——达摩祖师
何为“会”?
是谁,在与思量与意识,去“相会”?
是“觉性”与“觉知”相会。
是“灵性”与“分别”相会。
是“见性”与“身体”相会。
是“思量”与“意识”相会。
是“自我”与“世界”相会。
这就是,神人有别的,根本差距。
未曾证入法界,苏醒觉性的生命,统称为“凡夫”。
证入自性觉照,脱落心识分别的修行者,堪称为“圣贤”。
圣贤,生命的本体是空性,主体是智慧,智慧并非有一个,实有的物质性存在,恰恰相反,站在人类这个生命境界平台上,以人类的心意概念去描述智慧,那就是:不被“存在”的,即是智慧。
智慧,是脱落了身心灵,脱落了心语意,不可描述,无法言说的“临在”,与心识分别同在,却不被心识分别触及;与六根六尘同体,却不被根尘相续沾染;与生死妄想同在,却于妄想生死中,清净无生,如如圆满。
智慧与愚痴同体,犹如树中之香,水中盐味,空中凉意,色中胶青;智慧并非是脱离愚痴,独立存在的客观状态,而是,愚痴的生命境界,原本虚幻,是业尘梦境,梦境并不真实存在。
于生死梦境中,清净觉察梦境本身的虚构。
离幻即觉,清净心中,觉性寂然苏醒。
我是纯正的修行者,修行者寓意着实证,脱离实证则谈不上修行。
今日为何突然谈及此事?为何会突然间,对佛说的“慎勿与色会,色会即祸生”,生出如此强烈的感受?
因为我,切身体验了:
何为色?何为会?何为祸?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解脱了生死的大成就者,堪称为圣贤。
此人的生命主体,已经不再是,心意相续,根尘相对的,
五蕴六尘,因缘聚合的,三界业身。
平时生活中的“我”,
游手好闲,无所事事,任凭心意浮华游荡,任凭情绪信马由缰,而内心寂照清澈,心灵见性明晰觉照,不随心意去分别,不随情绪去沾染,心灵思量只是思量,心灵认知只是认知,人格自我只是自我,头脑意识只是意识,身体状态只是状态。
这一切,都与心灵见性中,清澈明晰的“知晓”无关。
生活中的“我”,意识处于“清醒”的遗忘状态;自我处于梦境中的“记忆”回放状态;认知处于“不攀缘”外界的,游手好闲状态;思量处于“自娱自乐”的想象状态。
而身心内的纯澈见性,真正的我自己,“临在”心语意之中,清醒明晰地“觉照”心灵思量,觉照认知体验,觉照自我意图,觉照头脑意识。
见性纯澈明了,如光入水中,光线明晰觉照身心灵、身语意中,刹那生灭的梦境幻影,光线本身在身心灵的水中梦境里,不动不易,不变不染。
这就是传统且正规的,奢摩他“止观”修行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人格,是心灵认知身体后,经验凝固了记忆的“业果”。
自我,是心灵思量,对肉体根尘,分别取舍的“因缘”。
人格自我是,由心识分别,对肉身感官,
长期的认知与经验,形成了思量记忆。
记忆凝聚根尘,习气凝固思量,形成心灵认知。
认知感受,在心灵的明了见性中,体现出人格“自我”。
“自我”,指的一定是,心灵思量,对肉体状态的理解与记忆。
若没有这具身体,你的心灵,就绝不会有“自我”的体验。
甚至于在睡梦中,那个梦境中的“你”,
也是思量心对这具身体,感官体验信息的“记忆”回放。
我们的人格自我,就是心灵分别,对肉身状态的理解与记忆。
或者说,众生的自我,就是心灵对身体的认同感与认知记忆。
心灵认知啊,对身体的认知记忆,往往会产生错觉;举个例子,绝大多数人,岁数已经步入老年了,可是在他的内心体验中,自己还是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,这就是心灵对肉身的认知记忆,没有与肉体目前的状态,形成相续性的“氛围”,没有形成“我已经衰老了”,这种概念与体验,于是,他的人格自我意识中,储存的,建立于这具身体状态之上的自我体验,依旧是,身体功能最强盛的时期,因为身体强盛时期时,人格自我的意愿,认知,所经验到的感受是最深刻最强烈的,难以被岁月抹去青春的痕迹。
这也就是,为何老年人最容易回忆起来的,是自己年轻时,甚至于幼年时期的事情。因为心灵认知,对最初形成的体验,有着强烈深刻的记忆,这种心识记忆形成了,我们“自我”人格最深层的、最深刻的基础记忆;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“潜意识”内涵构成。
潜意识心灵认知中,储存着什么样的体验,会直接左右心灵认知,判断事物的角度与方向,会以人格自我表现出来的意识观念,表达出,潜意识心灵中,深藏的记忆认知与体验感受。
我们内心的思量人格,与,我们平时认识到的,意识思维表现的人格,属于不同空间的两个主体意识。
如果,我们的心灵思量,一直处在,思量心习惯的生存状态中,就会下意识地,本能地忽略身体目前的状态,促使心灵思量,误认为自己一直活在“青春年少”的时期,这就是俗语所说“人老心不老”的原因。
当这具身体,遭遇重大疾病,且疾病不可逆转时,心灵认知确定了身体状态的事实,你们会发现,此人的精神面貌,会一夜之间衰老几十岁。
这就是“相由心生”的一个佐证。
好了,扯得太远了,说正题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在我心灵认知中,思量心的记忆里啊,我“自己”依旧是个“人类”,是年轻力壮、精力充沛的小伙子,而且还会技术活,动手能力很强;这是思量心对这具身体的“我”的认知“记忆”。
这几天狂风暴雨,将前院的一棵樱花树连根吹倒了,三层楼高的树木,直接从根部断开了,倒在草地上。
请了伐树工人来看,他转悠了一圈,报价960美金,当时虎躯一震,心中默默地说:你去抢银行啊,来钱更快!
屋漏偏逢连夜雨,船破又遇顶头风;我命好苦啊。
刚刚经历了400美金,剜心剔骨的痛苦,这倒好,又要拆我身上的骨头了,将我这把不算老的骨头砸碎卖了,也不值960美金啊!
于是我牙一咬,心一横,做了一个决定:我自己伐树!
反正树木已经倒地了,不存在树枝砸下来的危险性,我自己完全可以,凭借自己的能力,省下这960美金,反正又没有时间限制,慢慢干吧。
于是,订购了电锯、树木粉碎机,我就赤膊上阵了。
一番操作猛如虎,颇有成效,两天下来,树木已经剪去了一大半。
可是,同时我发现,奇了怪了,我身心内在的光明,怎么没了?
这可是一件天大的事情。
平时的我,身心灵,心语意,
都处在纯净透明的,细腻神圣的,极乐安宁的光明世界中。
我看世界不用眼睛,而是身心内在的“见性光明”。
“见性”,不用大脑思考问题,不用意识分别景象,不用心识体验感受。
人间这个头脑意识,这具身体功能,对于心中清澈明了的“见性”,
就是一件可有可无的外衣。
见性纯澈明晰。
这具身体在平时的生活中,处于无思维,无记忆,
无沾染,无牵绊,无挂碍,自由散漫的“清净”状态。
时时刻刻,事事处处,身心内的“清净”就是光明。
身心灵,心语意,肉身的“我”,
只不过是漂浮在天堂光明海洋中的一片枯叶而已。
在清净且自由的觉照光明中,
无限深邃广袤的微观世界,浩如烟海的层层叠叠宇宙,清晰可见;
构成三界中下层的无限浩渺的,尘沙苍穹宇宙,历历在目尽收眼底。
在三界上层,与虚空合一的生命原始性质,
呈现出壮美华丽,美轮美奂,完美无缺的“灵性宇宙”。
那是三界六道,无量众生的根本“命源”。
众生,是“识”心中,分别因缘具体兑现。
而所有“识”心分别,皆源自于,觉知对存在的经验。
存在折射觉性,呈现出灵性生命,体现出虚空世界。
灵性是智慧的倒影,存在是空性的梦境,时空是觉性的错觉。
犹如镜中的倒影,与,镜外的真实世界。
镜子中是三界,镜子外是法界。
镜子就是觉知,镜面就是存在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我早就习惯了:“身心意识不是我”;“自我人格不是我”;“认知体验不是我”;“心灵思量不是我”;内在的天堂生命之光,超越了人心分别;法界的庄严智慧,超越了灵性宇宙;那熄灭时间包容存在的“临在”智慧,与三界人间意识躯壳,是“同处一体”却互不干扰的状态。
觉性普照,临在于,身心根尘中,“同处一体”的状态。
就是六祖慧能所作的:
“慧能没伎俩,不断百思想,对境心数起,菩提作么长。”
这首偈子的真实境界。
人格思量心的“我”。
可以于身心内“体察”,内在见性的纯洁。
可以感知生命深邃中灵性宇宙完美极乐。
可以精微觉受到法界智慧“临在”的庄严。
思量心,作为人格“自我”的基础,
对,微观于“思量心”的,见性、灵性、觉性,
只能是,隐隐约约,忽隐忽现的“感知”。
就好像“阴影”,
能够感知到光明,却无法去认知光明。
因为阴影,没有分别光明的基本能力。
我心中的“思量”,
只能记忆起,比思量心更粗糙,空间更表面的,业力因缘。
于是,思量心中的“我”,依旧是人间的下岗工人。
思量心,确实可以感知到,超出人格体验的“神圣”。
却因为无法分析,无法具体认知。
思量心中,就无法储存观念记忆。
于是,同一具身体内,
真神是真神,自我是自我。
平时的身体内,是真神的智慧“临在”。
见性光明,灵性宇宙,庄严法界,无限佛刹,
于分分秒秒的刹那“分别”中,历历在目,完整呈现,毫厘不爽。
人间的这具身体并非是“我”。
真实的“我”,是“祂”慈悲无限,智慧无边。
可是,在干了两天活后,身心内的光明怎么不见了!
而且,“我”竟然,成为了,人类躯体最表面的“意识”。
心灵思量,认知自我,感受体验,竟然又合在了一起,犹如车轮开始旋转,就无法看清车轮原本的结构框架了,我怎么会,突然之间,由真神堕落为“常人”?!
而且,性格变得急躁,脾气刚直易怒,失去了宽容性,失去了幽默感,非常计较对错,这种性格我自己都很陌生;自从耶稣降临后,我就再也没有生气发脾气了,真的一次都没有,而今天的这种,身心灵相续,心语意结合,形成人格自我的状态,我确实已经很陌生很陌生了。
我反思自己,为何会有这样的状态,怎么会沉沦到,“意识”人类的状态?归根结底,是因为使用电锯的原因;因为电锯有巨大的风险性,人体必须全神贯注,必须心意凝聚,必须目不转睛,行动必须准确;从而就失去了,心语意分离的游散;从而就丧失了,认知与自我分离;从而就无法继续保持在,思量与记忆分离的游手好闲、无所事事的“寂静临在”状态。
身心灵的紧密结合,心语意的快速相续,目的是为了适应高强度的危险工作;当心识分别,与思量记忆结合;当思量心与认知自我结合;当自我认知与头脑意识结合;当意识思维与记忆概念结合;当记忆概念与体验感受结合,整个的“凡夫俗子”的生命境界,就被一把电锯的“危险性”给全面激活了。
凡夫俗子的身心相续,根尘聚合,思量心与人格自我结合,自我意愿形成动机,推动头脑意识进行分别,意识调取记忆概念形成思维,记忆概念下面连带着,曾经形成概念的习气经验,于是,心灵体验感受,随着概念记忆相续,形成了思维构建的“名相”世界。
概念是“名”,体验是“相”。
心意相续形成“名相世界”。
名相世界,就是“色”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“慎勿与色会”,就是,修行者内在的纯澈见性,千万不要与心识思量心、人格意识心结合;心灵清澈的明了,一旦陷入,思量意识的相续境界,就等同于,见性的清澈陷入了,分别心的业境梦幻世界。
见性一旦,被心识思量带入梦境,见性内在的,知觉灵性,就彻底迷失在,心识思量的生灭幻影之中,灵性宇宙、生命天堂刹那间消失;随着生命之光隐退,黑暗随之降临,法界觉性呈现的,“临在”智慧,无生普照的庄严,就如同梦境般消散无痕迹;留下来的,只是人间一具年过半百的躯壳,手拿一把电锯,可怜且无助地,为节省960美金而孤军奋战。
我确实体验到了“佛是无作人”,达摩祖师说这句话的含义;不仅仅是指:在“祂”那个究竟圆满的状态中,“祂”是一切心意所作之中的“未曾发生”;一切因果缘起中,“祂”未曾生灭来去,未曾取舍分别。
故说:“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;若见诸相非相,则见如来。”——《金刚经》
何为“所有相”?是“分别心”也。
一切分别心中,皆是“祂”清净无作,无取无舍,如如不动,随顺周遍,清净无挂;这是从究竟义上,说众生“本来面目”。
而在现实生活中,大成就者,自性觉照的修行者,也真的,很难在人世间去“做什么”,因为心与意结合,就寓意着,宿业与因缘结合,会带来习气与认知的相续,形成人格与头脑的组合,思量心与意识心相续,习气体验与记忆概念相融,形成感受“境界”。
我们一生的“活着”,我们“活着”的人生,你们仔细想一想,是不是都是心意描绘而成的“境界”?
我们的思量心,被活着的“境界”牵动,就一定会被“死亡”的境界牵引,生死牵动心灵思量,思量心被生灭境界牵动,认知人格被习气经验裹挟,身不由己堕落境界,就是“六道轮回”,生死轮回永无止境。
我坐在凉亭里,阳光从房顶照射下来,凉亭的屋顶遮蔽了部分阳光,投射在前方的草地上,正午灿烂的阳光,与阴影形成的黑暗,结合在一起,形成了对比鲜明的色彩图案。
我看着眼前的,光明与阴影的“名相”;看名相的“我”,仅仅是“看”,与光明和阴影的名相无关;若此刻,我看到名相的心,分别取舍了,阳光的灿烂相,取舍了阴影的黑暗相,心中见名相的“纯澈明了”,就会被光明与阴影相牵动。
心灵见性,分别了光明相,对光明就心生攀缘,进而,对阴影就会心生排斥;攀缘心就是“贪爱”,排斥心就是“恐惧”。
因贪恋而恐惧,因恐惧而轮回。
“色会即祸生”,何为“祸”?
生死是为“祸”。
因此,出离生死的道路,就在心灵深处的“见性”中,若心灵纯洁无私,见性清澈无挂,则心识分别仅仅是分别,思量思虑,仅仅是思量思虑;则认知人格,仅仅是人格认知;则心愿动机,仅仅是动机心愿;则头脑意识,仅仅是头脑意识。
就好像,凉亭前方的草地上,阳光与阴影构成的图案。
图案仅仅是,阳光与阴影的因缘。
因缘现象,与看图案的“心”,没有丝毫关系。
这是“四念住”的另一个版本:“观身是身,观心是心,观法是法,观受是受”;奢摩他,止观正定状态,奢摩他属于正统的禅定修行,可以直达佛地,如来也被尊称为“无漏大阿罗汉”。
事实证明,修行者确实无法在人世间,做正常的一份工作。
亘古真神的浩渺,无法适应人间的“意识”与“人格”思量。
神人有别,各安其职吧。
不是每一分钱,都是我可以赚的。
还是老老实实地,去继续混吃等死。
去继续游手好闲,去保持不务正业。
在生死中逍遥,在逍遥中熄灭生死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