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与意

(2018-03-09 12:01:12)

 

意识只能分别,意识没有纵深。

意识只能分别——动静、明暗、生灭、空有,意识只能依名相而生分别。

 

任何脱离具体的名相,属于抽象的概念,意识就无法独自作出分别判断。

比如说:不存在,空间感,性质,体验,感受……

 

一旦涉及到抽象的概念,意识在作出分析判断前,就需要调取心灵储存的觉受体验。

心灵体验结合意识曾经形成的概念,概念记忆与体验感受相续,形成思维。

思维就突破了意识单纯的分别能力。

 

以心灵觉知,为承载时空的基础;以心灵觉受,为时空无限延伸。

以体验记忆,为概念对比、逻辑相续的基准。

在心灵深邃的时空中,才可以对抽象的名词,进行纵深理解,以及广泛联系,从而作出准确判断。

觉知能够分辨,觉知蕴含无限纵深。

因为时间、空间,就诞生于觉知。

 

对所觉确认形成空间,对空间分辨体现时间。

分辨被空间限制,被时间牵引,形成细腻认知。

 

在无限时空中,被时空割裂的觉知,在不同维度时空中呈现,就是有情众生最初的灵觉。

觉知好比太阳,灵觉好比太阳光线,自我好比光线形成的光晕。

意识就是光晕遮蔽光线,投射在地面上的阴影。

众生内心的太阳,被意识的黑影蒙蔽在了身心中,遗忘光明的人,就把黑暗当作了自我。

以黑暗作为自己的人,如何能够见得到光明?黑暗见到的光明,只是黑暗的延展而已。

 

所以,人类习以为常地,将真理当作为人类幸福生活服务的工具,亿亿万劫一贯如此。

可是,觉性类似于光明的性质,是光明中不挂光明的明晰,

是璀璨中无染极耀的湛然,是光明驱散黑暗的性质。

 

觉性却并非是太阳的温暖壮丽,也绝非是光线形态。

由于觉性不受形式所局限,因此也不被黑暗所蒙蔽。

黑暗中觉性依旧清晰明澈,自在遍及。

因此,修行人不要试图向外寻求真理的普照。

而要将身心注意力朝向内心,去体证那远离意识分别,远离思虑记忆,

远离欲望感受,远离体验习气;在心灵觉知明晰,清澈的凝视深处,

 

熄灭觉知刹那分辨的错觉,就是离生灭来去的湛然觉性。

意识,飘浮在心灵觉知中,犹如灰尘飘浮在宇宙中。

 

你是无法靠岸的,永远永远不可能靠岸,因为幻影无根,故无岸可靠,因此生死不休。

只有朝心灵深处,觉知清醒的方向走去,顺着清醒走出梦境。

你是意识中的清醒,感受中的单纯,身心中自由的明朗,自我中对自我的觉察。

意识无法触及的透明,却是心灵本具的寂静。

 

学习用心观世界。

观与世界,本自落落清净。

禅定留不住语言,犹如虚空留不住云彩。

觉照留不住身心,犹如光明留不住黑暗。

 

你不是这个身体,也不是意识头脑,你不是记忆体验,也不是思虑分别。

你不是感受情绪,也不是细微觉受,你不是习气觉知,也不是恐惧希望。

你是充满宇宙的光,温暖明媚,安宁祥和。

光是祥瑞,是大乐,是纯粹的觉知。

单纯穿透时空,觉知过去未来,漫漫时间在觉知中流淌,纯然未曾改变极耀。

你是单纯至极的觉知,觉知中并没有自我。

觉知失去凝固的自我,也就稀释了时空,释放了构成生命的宇宙。

自觉知中苏醒的,脱离了单纯觉知,清醒了过去未来。

 

觉知宽恕了所觉,释放的性质是苏醒,觉知与世界只是一瞬错觉。

错觉中的刹那间,是时空无法触及的安然。

刹那中的瞬息,是觉知无法分割的完整。

梦醒时分,你只是觉知的性质。

既不被觉知所分辨,也不被迷茫所牵挂。

在生生不息中,你从未生;于成住坏空中,也未曾灭。

 

你是安详在烦恼中的超脱,你是清澈在身心内的喜悦。

于生灭法中,性自如如,极乐自在是法中王。

 

什么也不依靠,什么也不滞留,什么也不成就。

你不拒绝一切,也不改变一切。无所获得,也无所失去。

 

安详在,身心深处,极其隐秘的舒适之中,身心灵投入舒适,赤裸裸放弃一切。

清醒于,觉知深处,无法分辨的明了之中,无法思虑的释然,释然中纯澈自由。

心灵关闭了“看外界”的愿望,寂静内察就是“觉照”。

心灵拒绝了“思维记忆”的惯性,清爽安然就是“反观”。

心灵剥落了“感受体验”的肉体,习气淡化,觉知停歇。

透明无际的苍穹,是生命最初的倒影。

 

禅修失去了意义。禅修与禅修者,只是一念错觉。

错觉熄灭,言语道断是当下,不可思议是圆满,不可沾染是清净。

不可分割是随顺,一应具足是方便,未曾生灭是庄严。

 

打坐,只是身心投身于舒适而已,舒适中有安详,安详圆满法界十方。

禅修,只是清醒的心灵明了而已,明了就是觉醒,觉醒即是诸佛法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