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 年答疑汇总

 

1月14日 17:53

问:我们的思维起心动念行为等等一切的一切,都是祂在彰显,这是法理,修行中离幻即觉与要从心灵深处找动机,然后分解,学生不明,恳请老师慈悲开示!阿弥陀佛!

答:就好像,一桶水中有泥沙,要让水静止后,泥沙才会沉淀下来,泥沙沉淀才能清理干净,清理泥沙后,水才会澄清。

 

2月18日 14:16

问:老师,性格和禀赋的细微区别是什么?我怎么觉得性格好像也是天生的呢?

 

答:禀赋,是性格的核心,是你性格表现背后的实质。性格,可以随着教育、环境、文化、经历,而有程度的改变。但是性格深处的禀赋,不会随着性格表现的程度增减,而有所改变动摇。

 

2月18日 14:54

问:老师对教育孩子的观点?

 

答:对孩子的培养,基于两个基本点。第一是自律,教会他约束自己的言行,为别人的感受考虑;第二是宽恕,能够心存善良,温暖的内心中,将培育出健康乐观积极的心态,从而促使意识形成的思维,也遵循正确健康的标准。如此教育出来的孩子,一生幸福,并且具备抵御磨难的承受力。

 

2月24日 21:27

问:心识、神识、灵觉等与哪些名词相对应?怎么再跟五蕴挂上勾明示,感恩不尽。

 

答:心识=觉知=识阴;灵觉=时空=行阴;神识=认知=想阴;心愿=体验=受阴;意识=观念=名相=色阴。

 

4月12日 16:36

问:此文的“觉知”与“见闻觉知”的觉知,是对等的,但跟“识阴”对应的“觉知”却不对等。这是我个人的理解,对吗?抄法中,“觉知”的表述空间较大,难以认清,恳请老师适时开示。

答:见闻觉知,与识阴觉知,是同一个东西,犹如一道光线,被有色玻璃折射,形成七彩斑斓的光线,这就是见闻觉知,而光线的投射处,就是觉知——识阴;微博上说的觉知,就是从彩色光线一直追溯到光线源头,觉知尽头就是时空尽头。

 

4月25日 16:12

问:请老师开示怎么做才不会执理废事、执事废理,做到事理圆融呢?

 

答:做而无求,做而无得,无所住而生其心,理事自在。

 

4月27日 23:23

久违了,感动灵魂的温暖,良心真的是,支持生命最根本的力量。

 

4月27日 23:49

一切信仰,若脱离了善良之心的实践,都是虚假的、伪善的,乃至于丑陋的;秉持良知,是对诸佛最根本的供养,是对上帝最虔诚的忏悔。

 

5月16日08:27

问:请问老师,不知这么理解是否恰当?从凡夫到觉者需要经历的主要历程有:知觉,觉知,观照,觉照,寂照。知觉乃众生好理解;觉知是一切,天人境界;观照一举一动,奢摩他止观行;觉照起心动念,三摩地心地行,觉即是清醒,不昏沉,照即是明晰,不空亡;寂照是禅那行,寂治于缘虑,照治于昏住。

 

答:说的都对,但是没有意义,因为名词概念只会增添执迷。一句话可以涵盖以上内涵“纯净你的内心,心灵淡化中,觉性自然绽放出法性光明”,到那个时候,你就实证到——“觉性,觉知,觉照,认知,知觉,意识”,等等层次的深浅。

 

5月24日 21:54

问:阿弥陀佛。请问老师,只是“温暖”,没有对错;只有“温暖”,没有利益;唯有“温暖”,失去所有。是不是就是跟《圆觉经》里所讲的,光体无二,无憎爱故,是一个意思?都是觉性放出的光?

 

答:对,觉性在人体中呈现,有几个特质:1、清醒。2、温暖。3、轻柔。4、安详。5、纯洁。6、完整。7、不动。8、无束缚。

 

5月26日 23:21

问:什么是有温度?是热情?是有生命力?还是什么别的?

 

答:当你心怀善意时,当你宽恕别人时,当你祝福别人时,去感受内心的体验,无私而纯洁的感受就是温度。

 

5月27日 14:18

问:老师,请问感知和意识的区别是什么?

 

答:情绪中的宁静,体验中的清醒。

 

6月10日 23:27

问:就是要去除所有分别心,哪怕是细微的。

 

答:不是去除细微心念,心念本身就是幻觉,幻觉无法去除,因为它本身没有实体;而是完全地接纳,在开放的心灵中,去觉察它,直至它消散时,觉察者也就熄灭了。

 

6月11日 11:45

问:当觉察者也消散了之后,会是什么状态啊?

 

答:妙乐圆满,圆明普照。

 

6月11日 21:07

问:老师,之前老师说过要学会觉察每一个念头,看看念头是否是符合佛法标准和知见的。但是如果脑子没有念头,没有思维的情况下,写出了含有强大自我的文字却不自知,感觉文字就是从内心写出来的。无法觉察到自己哪里错了的时候,该怎么办?因为感觉无法抓住念头,是由内心深处而来,恳请老师慈悲开示。

 

答:柔软你的内心,让心灵体验住进安详中,安详柔软的心灵本身具有纯洁性,纯洁无私无杂的心灵,就是专注力,专注力就是觉察,久而久之你就会成为觉察本身,觉察清澈光芒,一切念头体验无法沾染,就出离了分段生死。

 

7月9日 14:15

问:师兄们说,那一切都是既定的,请问,成佛与否也是早就定好了吗?如果是,那还修什么?如果不是,怎么说一切都是既定的不可改变?一切唯心造,努力的心和不努力的心结果怎么会一样?放下自我一切的修行和什么都不放下的修行又怎么能一样?

 

答:释迦牟尼佛觉悟后,说起自己的前世,曾说:在燃灯古佛之时,他是儒童,因为供养古佛的功德,燃灯佛预言他在未来成佛,名号是释迦牟尼佛。万物皆有前定,唯有解脱心意六根束缚的觉悟者,才不会被因果制约,因为无生故而无灭,无生无灭则不落因果,也就没有定数一说了。

 

7月10日 13:54

问:老师,那觉悟者也是既定的吗?那我们没有被佛授记的还修不修了?如果继续努力,那命里没有,也不能成佛啊?如果不努力,那更没戏,那是不是说明一切不是既定的,努力是有用的啊?因果在,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在,也是可以发挥巨大作用的。完全的宿命论,无论在人间生活和还是去修行,都是消极的啊。

 

答:成佛确实是注定的。犹如燃灯古佛预言儒童成为释迦牟尼佛,犹如释迦牟尼佛预言弥勒佛的下世,这都是有因缘定数的。但是!何为授记?心灵虔诚佛法,精诚一念方为授记,佛经中说,凡夫听闻大乘佛法就种下了成佛的种子。

 

11月11日 22:54

问:老师,有一个疑问想请问老师,就是人内心的一种愧歉感,总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,让别人失望了,给别人添了很多麻烦和困扰,老师,这种体验也是维护自我的欲望所形成的吗?有时候这种感觉时常让自己内心压抑难受,觉得对不起别人。

 

答:宽恕自己吧,这样才可以延展到宽恕别人。

 

11月23日 09:35

问:老师,什么是纯洁?

 

答:心离我执,贪欲不生,就是纯洁。

 

12月5日 10:27

问:请问老师,如何才能做到“不执空有二端”避免落入断灭空见。请老师解惑破疑!

 

答:观察自己的心意。

 

12月9日 12:45

问:什么是罪业和功德,罪业转功德是怎样的一个过程?

 

答:罪业是负面的恶行带来的恶果,功德是正面的善行带来的善果。因果是循环的,因果是现象与体验,所有的体验与现象都是源于心识分别,善与恶的源头来自心念动机,是生命曾经的动机决定了生命未来的体验与境遇。因此,因果不离心,善与恶,罚与奖,恶业与功德本质上是同一样东西,那就是心识取舍与动机体验。

 

你能在现实生活境遇中,将心灵动机转化为,无我、宽恕、接纳、纯洁,就可以将心灵体验转化为舒缓、温暖、安宁、快乐、明媚、解脱,无论现实生活中境遇如何,不会因为你的疾病、境遇,而改变内心的安详纯洁,舒适与温暖。心态决定命运,选择塑造命运,你的心识分别中,善因的取舍,改变了心灵体验中,境遇的业境,因果是循环相续的,善因扭转了恶果,恶境转化了善因,未来结出善境界,这就是罪业转功德。

 

对于修行人而言,则是要从善恶分别的心识中,勘破心识取舍,从顺境逆境的体验中,解脱因果循环,在身心自我的存在中,脱落无明生灭,在因果轮回的生死中,实证如如不动,随顺十方。

 

我们所遭遇的世上一切,都是现象与境界,现象属于心意认知,境界属于体验感受,这两者都源自于心。以心观察体验,以心观察现象,就可以从因果业境中,以善念正念,转变心灵储存的前世恶因恶念,从而转变恶念呈现出的恶业因果。

 

12月13日 19:00

问:读法一分钟,法在天边,不知所云,硬着头皮读下去。读法一小时,莫名的明白了,心情愉快轻松。读法二小时,心中越来越开明,越读越开心!到第三个小时,心法相应,时刻明了,忽然觉得这就是我累生累世所渴望的正法!感激之情,莫名言表。快读到第四个小时,家人电话催促着回家,难舍难分啊,依依不舍归。

答:非常好的状态,这就是心心相印,心与法义融合时的加持力。

 

12月19日 23:38

问:老师好,心该如何认清,选择宽恕心灵所展现的原本平安,与福报业障构成的虚幻安乐享受?在烦恼的蒙蔽下,心灵时常陷入恐惧,错觉中心灵本具的安乐倒像是虚幻的了。

 

答:宽恕内心的恐惧,拥抱它,接纳它。

 

12月30日 06:02

问:真正的修行,是在日常生活中修去自心内的贪嗔痴慢疑,佛法是道路。就像我们信老师,老师说要宽恕别人对自己的伤害。比如别人骂你了,就对自己心说:我宽恕你,自心不起念,不起嗔心。自心不改变,仇恨他人,争名夺利,极乐世界就跟人世间没有区别,也就不称为净土。我们要按照佛的话去做。

 

答:理解得对,但是有句话错误,就是——我们信老师。你信的不是我啊,而是释迦牟尼佛,我也是修行人而已,与你们没有区别,我们都信仰释迦牟尼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