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水岭2

2018年5月7日录音

(文字整理仅供参考)

 

佛教,跟其他的宗教,最根本的差别,在于什么呢?佛教是避世的,最终目标是出离,佛教没有渴望在人世间建立什么国土。佛教的根本思想,认为天上地下一切国土,全部是人的心——人的心尘、心垢妄想成立的。包括法师您现在坐的这个车,承载这个车的土地,承载土地的这个星球,承载这个星球的宇宙空间,这一切全部是我们的心识业尘凝聚而成,投射出来的一种幻象、假象,它并不真实,你知道吗?

 

西方有一门学科,是对于基督教、基督思想一种深入的探索和研究,他们提出一句话来——凡是真实的,不会改变;凡是虚假的,本来不存在。这和佛法的精神,是高度统一的。

 

佛法讲的是,诸幻熄灭,非幻不灭——《圆觉经》上有这么一句话,“幻灭灭故,非幻不灭”。“非幻”,咱们把祂讲成真实的,“诸幻”,“幻”它本身不存在。就像是我们现在坐在这个地方,你们感觉到现在这个车,你们坐在这个车上很真实,为什么真实?因为有你的肉体,你知道吗?你的肉体坐在这个车上,你的心,对你的肉体有了攀缘,有了感知,才会延伸出来你坐的这个车,包括这个车在大地上面。这一切全部是由你心识的感知,感知深处的认知,认知深处的觉受和细腻的觉知,这一层一层的演化、聚合投射出来的,目前你的身语意三业,和身语意三业相对应的宇宙空间和万事万物。

 

所以,佛教的根本目的是告诉你,你现在所认为存在的和认识存在的这个你,本质上都是虚幻不实的。那么,在虚幻不实的这个身语意的自我当中,有一个能够认知这个虚幻的“认知”,这个认知,就是我们所认为的自我、我执识的根源。

 

我再跟您系统讲一下,因为佛法是一个非常理性的,是非常严谨、非常严密的科学。您看到我拿的这串念珠了吧,这是一串绿松石的念珠,这个叫绿松石。当您看到这串绿松石的时候,您认为它很自然,但是现在我们把这串绿松石,分解成微尘,您看到的仅仅是各种能量、原子聚合而成的相。您为什么会对这个相产生了绿松石手串的认知、认识呢?是因为你的意识、记忆、分别形成的概念和思想,你的意识调取了你的概念,形成了思想,对于这个相产生了分别,它就有了名——绿松石,它就有了相——绿色的石头。

 

这个世界,包括你们坐的这个车,你们身边的一切事物,都是名和相——名相构成的,对吧?那么支持这个名相的是什么呢?是什么在赋予万事万物,缘起性空的能量聚合的形态,以它具体的区别于其他形态的名相呢?——意识,它源于人的意识。

 

你们现在所认为的自己的意识,是你的思维、记忆,知道吧?你们所说的,“哦,我意识到了什么”“我意识到了前方有一个东西,我意识到前方没有东西”“我意识到我在听老师说话”“哎,我意识到我听懂了,或者没有听懂”,你们所说的这个意识,实际上是你们的思维。你们的思维由什么构成呢?由概念、记忆和意识相续形成的一套连贯的,像系统连贯一样的,一个循环往复的体系。意识调取了记忆,结合记忆对你目前意识到的现象,发生了分别,赋予了所分别的状态,一个名,一个相,然后再把这个名和相,形成概念和体验,储存在你的大脑里面,循环往复,你就会将这个思维、这个思想,当成了意识。实际上,思想和思维、记忆不是你的意识,你的意和识是两种东西。

 

现在你在听我说话的时候,你在仔细地分析我说话的时候,靠的是你的记忆,对吧?如果你没有记忆,我说什么你是听不懂的,对吧?我在说中国话,你能听懂,如果我现在说外语,说英语,你的记忆当中没有记忆英语的概念,你听不懂我在说什么,虽然你在听,虽然我在说,但是你听不懂。所以说,你真正听懂的,是你的意识调取的概念,明白吧,并不是在于我在说什么,也并不在于你在听。听清楚了!但是能够调取记忆的那个“能”,那个是你的“意”,被调取的那个概念,形成的思维连贯,那个是你的“识”,就是你的思维,意和识连带起来就是你的思想。

 

现在我们层层往下分解,是什么赋予了世界以名相?是你的记忆概念,结合你意识的分别,形成了对外界状态的名和相。把你的记忆、你的思想去掉了之后,那个能分别外界名相,能调取记忆概念的那个“能”,就是你大脑当中的那个清醒,“哎,我知道自己在想什么,我知道自己在说什么”的这个知道,这个是你的“意”。

 

这个意,它可不是你先天就有的,它也不会随着你死后一直延续下去。这个意,就跟你的眼睛一样,它是个工具。你的眼睛能够看见东西,是吧?你觉得这个世界是我看到的,实际上不是你的眼睛看到的,你的眼睛只能看到光,只能看到光的反射,你看不到图像的。你的眼睛只能看到光的反射,看不到任何图像,这个是有科学支持的,从生理学上,咱们是知道的。现在你们坐在车里面,把窗户拉上,用黑布包起来,虽然你的眼睛睁着,你什么也看不到,并不意味着你的眼睛瞎了,明白吗?你的眼睛依旧在看,但是因为没有光线的折射,所以什么都看不到,是这样的吧?你的眼睛,仅仅是一个工具而已,就像你的手一样,我的手能够拿筷子,能够拿剪子,能够拿铲子,但是这个手,并不是我想拿剪子、想拿筷子的这个“想”。这个想是什么呢?这个想,就是人心灵深处的愿望。

 

前面说了,法师,你所认为的“我在想”“是我意识到什么”,那个意识是你的思维,他不是你的意。你的意是思维之中的那个能够调取思维的清醒,那个清醒深处,他连带的是你的感知。“我想要做什么,我想要听什么,我想要看到什么”,这个想要,就是你的内心深处的这种感知,“我感受到什么东西了”,这个感知和你的记忆相续起来,他就是你所认为的自己。

 

当你内心深处的这个想要,“我想干什么,或者不想干什么”的这个愿望,能够停下来,能够分解,能够净化的时候,你就会发现在你内心的感受深处,你可以看到愿望;在你的愿望深处,你可以看到脱离你的意识、记忆、思维和感受的,一种对事物存在的认知。那种认知是在感受深处,是在你的愿望深处,他是愿望的根本。

 

我再跟你举个例子,你就能够明白一点了,他是比较细腻的东西。

 

法师,现在是在光天化日之下,你眼睛睁得大大的,在外面走路,你不会有任何恐惧感,因为你什么都能看到。瞬间天黑了,你依旧走的是这条道路,你身边没有一个人的时候,你内心里面肯定会紧张,因为你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。“哎,怎么我什么都看不到了?”“哎,这是在什么地方?”你内心里面对你目前所处的环境一定有一种警觉感,和你刚才的坦然、放松、非常确定的心态,有一种差距。突然间,你对你所看到的,你所感受到的,你所体会到的,你所接触到的一切,突然都不确定了。我现在说的就是这种不确定感。就是你内心深处,突然对于黑暗不确定的时候,你对于你所处的环境和你自己所处的状态,有了不确定的警觉心的时候,那个警觉,就是你的认知。

 

你现在认知到外界的环境,是你可以掌握的,所以你的心是放松的。当你认知到外界的环境不受你掌握的时候,你的认知,就会对你的眼耳鼻舌身意所认知的一切,发生了怀疑,他们就不会成惯性的相续了。他就会开始反思,开始在内心深处去反思、回想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。就是这种反思,内心深处对于你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,突然产生了不确定感的这种“不确定”,那个就是你的认知。认知是什么呢?认知是人的想阴。想不在人的脑子里面,我给你们说一下,想不在人的脑子里面,想是在于你内心的愿望深处,有愿望带动了认知,你的意识才会想。

 

举个例子吧。你现在专心致志听我说话,你现在肯定没有想你寺院的事情,是吧?你的心在我这个地方,所以你不会想寺院的事情。现在突然间寺院打电话来了,“哎呀,住持,不得了了,寺院出大事了。”你的心一乱,你心里面的愿望一旦攀缘到寺院去,我说什么你是听不到的。“啊啊,老师,你在说什么?不好意思,我现在马上要赶回去,那边儿出大事了”,对不对?左右你想的,是你内心的愿望,而不是你的意识。你的意识,仅仅是你内心愿望的一个工具,一个实现的工具而已。就像我想把这串珠子从桌上拿起来,我的手才会去拿,把它拿起来,明白吗?并不是我的意识,意识到我要把它拿起来,我的意识只知道它是存在的,但是我想把它拿起来,并不是我的意识决定的,而是我内心的愿望决定的,对吧?

 

你内心的愿望听到了你的徒弟跟你打电话,“哎呀,师父啊,不得了了啊,出大事儿了啊”,你内心里面的心一下被提起来之后,攀缘到寺院的事情上的时候,在那一刻,我虽然在跟你说话,你是熟视无睹的。你只知道我在说话,我说什么,你是听不到的。也就是说,你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,是跟着你内心里面的愿望去走的,对吧?

 

好了,我再跟你们讲更深一层。这个愿望,是谁在驱使这个愿望?这个愿望背后是谁在支持这个愿望的发展?愿望不可能凭空而来的,你知道吗?愿望不可能像是气泡一样,一会儿这儿诞生了,一会儿那儿诞生了,愿望的背后,一定有一个支持愿望的主体存在。我想——我愿意——我能够。这个我是谁?这个我是你愿望背后的认知,那个认知,甚至于脱离了你的意识,也脱离了你的愿望,那个认知,是你心识细腻的习气,和累世劫无限微细的妄想构成的体验。

 

法师,你应该是喜欢吃辣椒,吃麻辣豆腐的,是吧?这个喜欢,一定是源自于体验,对吧?你没有吃过麻婆豆腐,你怎么会喜欢它呢?所以说,体验在前,喜欢在后,也就是说,认知在前,愿望在后,对不对?把你内心的愿望去掉了之后,把他稀释淡化了之后,那个认知就会显现出来,他是一种体验,那种体验,他是极其细腻的觉受和极其细腻的妄想构成的,对于存在的认可——这个东西是存在的,因为有了存在,他才会有了存在的状态。这个状态,就是对于存在的渴望和对于所渴望东西失去的恐惧,人的内心里面的认知,他的表现形式,就是希望和恐惧,这个就是人的想阴。

 

释迦牟尼佛怎么说想阴——“唯记与忘”,唯记忆和忘记,为想阴。我刚跟你们说了,记忆和忘记不在人的大脑里面,记忆和忘记是在人的心灵愿望的背后,是那个能够推动愿望,但是可以脱离愿望而独立存在的,对于六根和因果缘起的认知,那个是想阴。他认为这个东西是存在的,他有了形态,对于这种存在形态的取舍,形成了爱染——我喜欢这种形态。因为你喜欢这种形态,你就必然会有不喜欢的形态,碰着不喜欢的形态我就排斥,碰着喜欢的形态我就执着,这个就是爱和恨。爱和恨表现出来就是希望和恐惧,这个就是人的想。

 

在想阴的构成以下,还有东西,什么呢?刚才我所说的这个想阴,法师,你能够达到这一步的时候,你要是真的能够在你的愿望深处,能够觉察到,能够推动愿望但是又可以不被愿望所沾染的,这种对愿望的认知。你能够在禅定当中,能够清醒地觉察到、觉照到这个境界的时候,你就已经开始脱离了分段生死,证得阿罗汉果了,阿罗汉果就脱离了分段生死。

 

你的肉身死后,你内心里面的认知,脱离了所认知的愿望习气之后,祂本身就会像一面镜子一样,映照到宇宙十方三世一切如来的世界,和诸佛如来的心光心心相印。像镜子里面映照着光一样,你可以照到自己八万劫的生生死死,也可以看到众生八万劫以来的生生死死。你再不用入生死轮回,这个叫解脱了分段生死。对应的话,应该是在大阿罗汉,五六地的菩萨。再往下走,就是刚才我说的这个认知,对于存在的形态有了认知,并且对认知的形态,有了爱染取舍,这个就是人的想——思虑。

 

我再跟你举个例子。法师,你现在已经六十多岁年纪了,你有没有发现你的思维是不受你的控制的。你平常想什么,他不受你的控制,一会儿想这个,一会儿想那个,好像我什么都没有想,但是实际上脑子里面的思维还是在运行的。可是我刚才跟你讲过了,你脑子里面的思维运行,他并不是脑子在运行,是你内心里面的愿望在推动他运行,在愿望背后,在愿望形成的过程当中,他会有一个认知和愿望之间的,认知了这个事情存在,但是对这个存在有了爱染取舍的过程当中,形成的对认知的细腻的分别和体验,这个叫思虑心。

 

思虑——好像我什么都没有想,但是我内心里面还是不爽快,总是惦记着什么事情。“哎呀,多少年前我是不是做错过一件事情,我要忏悔。”“昨天看到豆腐好像又涨价了。”“寺院的伙食,可能最近不太好。”“你看那个寺院的房子可能又漏了,过两天还得找人再补一补。”这个全部是你的思虑,知道吧?他是埋藏在你的心灵愿望和感受很深的地方的,妄想和体验的相续。你是不能停止他的,你没有办法停止他,因为你就是他产生出来的,就像是河面上的水泡,是不能够制止河水的流淌的。

 

在你心灵的认知深处,还有一个,当你的认知从你的愿望当中解脱出来的时候,你会发现,主导你愿望,在你愿望背后推动你愿望,被愿望所牵引的这个认知,他会随着你的愿望……,什么叫愿望?说白了,欲望、习气、感受,这都可以把他统称为愿望。当欲望清净了,习气清淡了,感受也消散了的时候,愿望也就消散了。愿望一旦消散,你会发现你内心里面认知愿望的,心底里面这种认知的清醒,祂也会分解。这个清醒本身,是因为认知了幻觉,而有一个认知幻觉的清醒,当幻觉熄灭了,习气熄灭了之后,就没有一个习气和幻觉支撑的清醒存在了,这个时候那个清醒就会分解,这个就是进入了三摩地,进入了大幻观。

 

一旦进入大幻观之后,就是想阴分解的时候,想阴分解,就进入了行阴流。行阴流是什么呢?行阴流就是在人的认知深处的,无始劫来的,细腻的体验习气和妄想分别,他像瀑布一样,急速川流着,形成了汪洋大海,但是这片海洋却是光明的,因为他直接折射着人的觉知,那个觉知就是阿赖耶识,三界六道的源头就是人的阿赖耶识。

 

我再跟你们讲一讲,什么叫阿赖耶识。

 

现在你背后坐了个人,现在这个人,他轻轻地把你的脖子摸了一下。仔细听,你后面坐的这个朋友,他轻轻地把你的后脊梁、后脖子摸了一下,在他摸你脖子之前,你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摸你的脖子,对吧?你是没有意识的。当他触及到你的肌肤的时候,你才意识到,有人在摸我了,对不对?听清楚!是他先触及到你的脖子,你的意识才意识到的。在他触及、摸到你后脊梁的这一瞬间,到你意识反应过来,中间是有时间差的,你知道吧?在你的意识,意识到他摸了你的脖子的刹那之间,这一刹中间是有时间差的。那么是谁知道?在你的意识没有反应过来他摸你之前,是谁知道他摸了你?我摸了你脖子一下,你反应过来了,可是一定是你的身体先觉知到了有人摸过你,你的意识才会意识到的,对不对?在你意识到我摸你之前的这一刹那,是谁知道我摸了你?你的身体里面一定有一个知道有人摸了你肌肤的“知道”,告诉你的意识有人摸了你,你的意识才会反应过来有人摸了你。

 

你的意识仅仅是知道而已,而你的肌肤,知道有人摸你的那个“知道”,绝对不是意识,祂是在意识之前的,对吧?那个“知道”,就是你的心识里面极深极深的觉知。那个觉知,祂透过你的感受,透过你的认知,透过你的眼耳鼻舌身意,直接起作用在你的肌肤上面。我摸了你一下,在瞬间,在刹那之间,你的意识没有反应过来之前,但是你的身体已经知道有人摸你的那个“知道”,那个就是你的觉知,那个不是认知,那时候认知还没反应出来呢!你知道吧?

 

所以,阿赖耶识,识阴、行阴、想阴、受阴、色阴,实际上,在你色阴调取的每一个概念,每一个分别,每一个觉受当中,都有识阴的觉知在同时存在,明白吧?就像是光照在水里面,每一滴水珠当中都会有光的影子,这是一个道理。

 

在你心灵深处的那个认知,就是愿望背后,承载愿望的那个清醒,随着你的愿望、欲望、习气清淡了之后,那个清醒也开始分解了。分解的过程当中,就会呈现出来觉知的广袤。觉知以什么呈现的呢?以觉受的波动来呈现。那是非常细腻的,非常光明的,非常祥和的觉受的波动。我现在跟你们谈觉受那都是胡扯的事情,因为你们根本不知道什么叫觉受,你知道吗?你们只能知道感受,你们只能知道意识,你们不可能知道什么叫觉受的。

 

我跟你举个例子,什么叫觉受。法师,你刚洗完澡,身上暖暖和和的,非常舒服,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,洗得干干净净的。你躺在摇椅上喝茶呢,你甚至感受不到自己的身体,也感受不到任何烦心的事情,你现在此时此刻,非常安逸。你不留神翻了个身,结果在你的躺椅上面有个图钉,那个图钉把你的肩膀或者胳膊刺了一下。在图钉刺进你肉的那一瞬间,你的意识是没有反应的,你的身体在那一瞬间会有巨大的反应——疼、刺激。在你的身体感受到刺激的那一瞬间,一定有一个能够感受到疼痛的清醒,那个清醒就是觉受。你好好想一想,这段法你们去反复地听。你本身是很安逸的在那儿坐着喝茶,你感受不到自己的身体,甚至感受不到自己的思想,很安逸,和风煦煦的,夕阳暖暖的。突然间,你的身体被一个图钉扎了一下,在那一瞬间,你的意识还没有反应过来疼的时候,你的身体已经疼了。疼不是概念,疼一定是感受,对不对?在你感受深处,能够清醒地、瞬间能够觉受到感受的那个清醒,就是人的觉受。

 

我再跟你举个例子。大夏天,七八月份,法师你在那里打禅,昏昏欲睡,打坐嘛,“保持清醒,保持清醒”,但是确实是挺困的。这个时候,突然间,你的徒弟往你头上浇了一瓢冰水,刚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冰块儿化成的水,浇到你的后脑勺上,在那一瞬间,你的身体一下子激灵起来,打了个激灵。你想,在那么热的情况下,你的身体很昏沉了之后,一瓢凉水浇到你的后脑勺上,在那一瞬间,你的身体打了个激灵的时候。切记!注意!在你的身体打了个激灵的时候,那个时候你的意识还没有反应过来,你的身体是有反应的,知道吧?你的身体本身也不会对冷和热有反应,是你的心攀缘了你的肉体,才会对冷和热的这种感受、刺激有反应的。听清楚!在你的身体一激灵的时候,你内心深处,一下会有一种很清醒的,好像恍然大悟一般的一激灵,那一激灵当中,那一激灵的深处,就是觉受。

 

法师,你到了觉受这个地方,你如果二十四小时都能够保持在夏天被浇了一盆冷水的,这种一激灵的清醒的觉受当中的时候,你就知道什么叫身心脱落了,你就知道什么叫你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是你自己了。那个清醒是不受你肉体的限制的,无论是被浇了冷水,被浇了热水,那个清醒本身是不会有任何改变的,只是被你的习气欲望把祂给蒙蔽住了,成为了认识习气欲望的那种认知,就变成想阴了。在想阴消退之后,在行阴流里面,你二十四小时,都是高度清醒、高度清澈的,而且是离一切冷热对境、生灭对境的清醒的觉受,这种觉受,就是觉知的体现。

 

听清楚了!觉知不会单独存在的,没有一个单独存在的觉知,知道吗?觉知只是一瞬间的错觉而已。祂不是意识的错觉,祂是人的心灵的错觉,祂不受意识的禁锢。错觉就一定有一个错觉所分别的对境,那个对境就是我刚才跟你说的清醒——觉受是清醒。当这种清醒熄灭了清醒所攀缘的对境,什么对境呢?光明的生灭。觉受是以生灭来呈现的。

 

什么叫行阴流呢?唯生与灭,是行阴。生和灭,形成了现在、过去和未来的时间,时间的具体表现是能量,能量的形态是光明,所以进入到行阴流,是没有自我的。进入到行阴流,你就是那个清醒,清醒就是你,你就是宇宙,宇宙就是你。一切众生的生命、形体、世界,全部是你的呈现,你以一切众生的生命形态和表现形式,来展现你的存在,这个就是行阴流。而行阴流,祂的体现是能量,是光明海,所以一旦脱离了想阴,你就是行阴的遍及宇宙的清醒、清澈,无所不在的广袤。

 

进入到行阴流之后,我就不跟你们讲这些概念了,因为这些概念佛经里面都有,但是数千年来,能够真正实证的人凤毛麟角,屈指可数,所以我现在就跟你们讲实证的境界。

 

当这种清澈的、遍满宇宙的这种清醒,祂和众生是一体的,一切众生都是祂生命的表现,一切众生的表现都是祂生命的延续,祂脱离了对所表现的光明大海和光明众生的分别和认知的时候,这种清醒,仅仅是一种清醒而已,却没有一个清醒的对境,不会被所清醒的对境所牵引、凝固、迁流的时候,祂就从生和灭中脱离出来了,“唯灭与生,是行边际”。

 

我刚才跟你们讲到行阴流了,在这一步禅修的时候,你可以说是人世间的神灵了,为什么呢?因为这个时候,你可以脱离你的身心意识而存在了。你是存在的,你是以整个宇宙的光明存在的,光明是一种形态,而光明的性质,是纯澈的清醒。这个就是行阴流。当这种纯澈的清醒,从清醒所刹那分别的宇宙时空、众生的光明的诸神世界当中,不再去取舍和分别世界,不再去体察和体证光明的时候,就从行阴流的生灭当中,解脱出来了。

 

那是一种什么感受呢?在禅定的时候,你的身心都是光明的、透明的,非常舒适,非常极乐,非常微妙的觉受,但是却没有一个承载觉受的觉知了。觉知不再被觉受所牵引了之后,觉受就慢慢消散掉了,就只剩觉知的单纯了,这个单纯的觉知就是阿赖耶识。阿赖耶识就像痴呆一样,“兄弟八个一个痴,其中一个最伶俐,五个门前做买卖,一个往来传消息”,阿赖耶识就是那个痴呆,像大圆镜一样。阿赖耶识从觉受的光明海洋当中,复苏了祂清澈明晰的本质的时候,那个光明海洋,就会变成了一种虚幻的错觉,就没有一个和众生同体的生命,也没有一个随着众生而表现生命的光明,祂仅仅是一念错觉,觉知所投射出来的幻影。

 

我再跟你们举个例子。就好像你的眼睛得了白内障——举个例子,这个例子不恰当……因为眼睛里面有白内障的眼星、杂质,所以你看到虚空当中有很多的云彩啊,有很多的众生啊,有很多霓虹色彩的光斑啊。你所看到的虚空当中的光斑和云彩,那个就是行阴流,那个就是光明海洋。而你眼睛里面的这个白内障、这个眼星,就是你行阴初起的时候的那一念。也就是说,你眼睛里面白内障的眼星,就是觉知。你的觉知,阿赖耶识,是以觉受生灭来呈现的,没有一个独立存在的阿赖耶识,阿赖耶识一定是以生灭来维持祂的分别的,识就是分别。

 

突破人的识阴的时候,一定是在禅定当中才能突破。突破想阴,从你的内心认知当中突破的时候,也是要通过禅定的,否则,你很难分辨得清楚。在突破行阴的时候,就好像是人睁开眼睛的时候,眼睛里面的那个眼星、白内障没有了。白内障没有了,眼睛只是看而已,就像目光一样,祂是通透、透彻的,没有一个所谓的存在的形态,祂像眼光一样,明了十方,但是祂却没有一个存在的形态。当眼睛里面有了眼星的时候,那个眼星就称为识——阿赖耶识,就是觉知。这个觉知就有了觉知的对境,那个就是行阴流,就是觉受。

 

当行阴流熄灭了之后,你觉知的清醒,从清醒所分别的世界当中,能够返观内照,不再去攀缘和分别清醒所普照的世界的时候,这个世界熄灭了,这个清醒也就熄灭了。这个时候,就是眼睛里面的白斑被去掉了,外面虚空当中的云彩就消散了,同时也没有一个认知云彩的眼睛里面的白斑,就只剩目光的纯澈,这个叫阿赖耶,就是觉性。在这一刻,你就从三界突破到法界了。

 

突破到法界的时候,有几种状态,什么状态呢?第一个,是无生的。这个是人类永远不可能知道的事情。除非你是一个修行了多少劫,能一世成佛的人,能够知道从三界到法界的这种体验。我没有办法跟你们讲无生是什么概念,我大概跟你们举个例子吧——就像镣铐被打开了,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实际上都是镣铐,镣铐被打开的感觉。是你整个身体的每一个细胞,每一个思想,每一个念头,每一个觉受,他都是镣铐,镣铐从内到外,从最细腻到最表面的肉身,全部像镣铐一样被打开了,自由的感觉。这是第一点,进入到法界的感受,第一个感觉就是无生的感觉,什么叫无生呢?是镣铐被打开了,不再被禁锢的感觉。第一,无生。

 

第二,祂是空的感觉。祂就像是空间一样,就像我的手在空间当中移动,祂不会有阻碍,祂是通透的感受。

 

第三,因为祂无生,所以祂没有过去和未来,祂是当下具足的圆满。祂是十方三世一切尽在当下,十方三世一切尽收眼底,十方三世一切充满了祂清净的明澈,但是祂的明澈在十方三世一切微尘宇宙当中,都是如如不动的,这个就是阿赖耶,觉性。

 

第四,没有远近的距离。无量劫宇宙的边缘,无量劫宇宙的尽头,到你眼前的这一粒沙,是一样的清醒。

 

还有一个,是你不会用眼睛看世界,你也不会用你的心去思维世界,而是遍知遍觉的。因为你已经不受任何形体的束缚了,所以你渗透在一切有形和无形,一切有相和无相之中,是遍知遍觉的。整个宇宙的过去未来,只是你手间的一粒沙,这个就是遍知遍觉。

 

还有一个,就是那种大喜悦、大自在、大欢愉、大乐的状态,同时会伴随着无限的恣意和舒适。我想问问你们,你们在人世当中体验过最深刻的快乐是什么?对于凡夫,可能就是乱七八糟的享受啊;对于你们来说,可能就是读到佛法时候的那种激动啊,享受啊;跟别人交流的时候,内心里面的安逸啊;或者是很累的时候,睡了一觉之后起来那种舒泰啊。我告诉你们,人类在人世间所感受到的任何的极度的欢悦,哪怕是你获得了一千个亿美金的满足感,比起法界的那种欢愉,乘以十兆万亿倍,都不够那个地方的亿万分之一,连法界一粒灰尘里面境界的欢乐都没有。

 

而且法界还有一个什么体现呢?就是祂没有内外,你知道吗?因为祂本身是空性的,所以祂是包藏着一切生灭,在一切生灭缘起当中,祂是无碍无挂,祂是没有任何阻碍的,祂没有内外,没有边际,没有来去,也没有生灭,祂是那种大自在的喜悦。唯一能够接近于祂的这种感受是啥?我大概跟你们说一下,三种感受。

 

第一,是你背了两百斤的麻袋在爬山,听清楚,两百斤,一百公斤,爬了大概四五百米之后,你实在是走不动了,累得快趴下了,然后你把那个麻袋放到身边,躺在地上那一瞬间。那一刹那,你的身体里面肯定有非常舒服、解脱的感觉,对,有点类似于这种感受,祂是一种解脱的轻松感。

 

第二,你在污水里,你的头和脸都浸泡在一盆子粪便里面,里面屎尿、菜汤、粪便啊……,你呼吸的也是它,看到的也是它,你在这个非常浑浊的污水坑里面,很绝望地生活了很多年,突然间一下抬起头来,呼吸到了喜马拉雅冰山上的那种清冽空气的感觉。非常舒适、清冽的空气,这是第二种感觉,非常地洁净,很干净。

 

第三种感受,你在睡醒觉的时候——我说的不是被人叫醒,是自然醒,你昨天睡了八个小时,今天早上自然醒来了。你醒来了,还没有睁开眼睛之前,有一个从梦境到现实生活的过渡,知道吗?你的思维里面还留着梦境,但是你的意识已经醒来了,不在梦境当中了,但是那个梦境还残存着。在残存梦境和你睁开眼睛的那一瞬间,听清楚了!你不是直接从梦境当中醒来的,它有一个过渡,你闭着眼睛,意识清楚地知道自己在醒来,但是那个残存的梦境还有一点,在残存梦境的舒缓当中,你睁开眼睛的那一瞬间、那一刹那,有一种苏醒的感觉——哦,梦境彻底消散了,你醒过来了。就是这种感觉,梦醒的感觉。

 

还有什么感觉呢?还有一个,就是非常清澈,就好像是眼光一样,你的眼光能够看到前面的世界,眼光本身看到一切,但是却不被你所看到的任何东西所沾染、所阻隔、所扭曲。觉性——阿赖耶——法界,就类似于目光的这种明晰清澈,祂遍及一切,遍照一切,普照一切,包藏一切,但是祂却不会被一切所包藏、所普照的而沾染、移动。

 

还有一个感受,祂是不移动的。祂完全是无生的,祂无生并不是相对有生而言,“啊,这个是生灭的,祂是无生的”,不是,祂没有一个跟生灭相对的无生,而是祂在一切生灭当中,不被生灭所移动。你们看灰尘在虚空、空间当中飞舞,那个空间是不会动的,因为祂不可得,你知道吗?法界也是这样,那个阿赖耶,那个觉性,那个法界,祂就是我们身心当中,我们的身语意所不可触及,我们的意识、认知、觉受、觉知所不可分别的当下,当下在我们的觉知、认知、意识当中,却不被觉知、认知,所移动、所触及的,那个就是觉性。所以,没有一个离开三界而独存的法界。三界本身虚妄不可得,就是法界不动庄严性,这个就是一心三藏。

 

但是这个阿赖耶,这个觉性还不是最终。但是能证到觉性的人,你已经是佛了,在佛位上的菩萨了,证无生法忍,八地菩萨以上就是佛——八地、九地、十地。

 

到了十地是什么样子呢?到了十地了之后,我刚才说的那种像目光清澈的觉性,也会体现出来祂错觉的那一刹那。那一刹那熄灭了之后,这个觉性圆满了十方三世,周遍过去未来,普照一切众生、宇宙、微尘,犹如指间沙一样,在觉性的光明海中流过。这个庞大无限的觉性的法界,就会体现出来祂刹那分别的那一错觉,这个错觉熄灭了,那个就是不可说的佛了。佛是无相的,你们所看到的一切相,都是应众生的因缘、习气所折射、演化出来的一个报身相,法身是无相的。法身无相,却在一微尘当中,展现出来十方三世一切如来的浩渺刹土。

 

所以,为什么《华严经》上讲,阿弥陀佛在众生的一毫毛端上讲经说法,这个是真事情,我说的这些都是真事情,不是在跟你们讲道理。当觉性那一瞬间的错觉熄灭的时候,那个都是连觉性都无法渲染、无法成就,或者说,祂从未被成就过,从未被渲染过的,庄严圆满的十方如来。一切佛的法身就是这一个,过去未来一切佛就是这一个法身所演化。所以释迦牟尼佛说,我就是阿弥陀佛,我就是燃灯古佛,我就是过去佛,我就是未来佛。因为一切佛的法身就是那一个,而那一个,却不可指称,不可触及,不可形容,不可成就。或者说,一切成就熄灭了,一切形容断灭了,一切道路都止息了,一切做作都停息的时候,那就是祂的庄严圆满、如如不动了。

 

所以,佛是要实证的,佛不在外界,佛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,你的心灵是通向佛的道路。法师,你的心向外攀缘,攀缘你的眼耳鼻舌身意,认定外面有个世界。你无论穿不穿袈裟,你将来都是六道里面轮回的众生。心向外攀缘,这个就属于外道求法,明白吧?心向外攀缘,一定有一个可以攀缘的事物,无论你是攀缘佛呢,攀缘法呢,攀缘经呢,攀缘寺庙呢,离心说法,皆为外道,皆为魔说。无论你穿不穿袈裟,穿上袈裟也是外道。

 

你的心,向你的心内走,你的意识,包括你心灵的愿望,向你内心愿望的深处去寻找那个愿望的主体,通过寻找你愿望的主体,找到那个愿望的主体的分别了之后,通过清醒,不断地扩大那个分别内在的清醒,从而去除你外在的习气、欲望、感受、执着心、情绪,把这些杂尘都清洗干净。随着清洗的过程当中,愿望深处的清醒,越来越强盛的时候,通往天堂的门就打开了,你就开始进入法界了。

 

心内求法,是为佛法,是为正道;心外求法,皆是魔道。这是释迦牟尼佛讲的,不是我讲的。释迦牟尼佛说,顺着圆通根修和不顺着圆通根修,修行的境界差异,一天的时间,好比不顺着圆通根修的那些外道一劫的时间。顺着究竟佛法所指的方向,去修行的成就,一天的时间,超过于外道修行一劫的时间。

 

所以,我们衡量一个人的修行,就看他是不是往内心深处走。今天咱们讲这么多的话的意思,是跟您说一下,寺院是传承佛法衣钵和佛法仪轨的地方,但是必须得是真正修行的人,居住在寺院里面,才能真正起到弘扬佛法,普度众生,拔众生于生死轮回的这条光明正道上来。寺院不能仅仅成为一个生活的道场,而是一个弘扬究竟真理的神圣的佛陀的居所。

 

针对您个人的修行,法师,您就多听法,平常听着我那个禅修引导去打坐。您心上的这些习气和情绪,还是比较散漫的。您现在需要的,不是道理,也不是法义,您现在需要的,是将您的心灵里面的情绪和感受,将他专注起来,就像扫院子里面的落叶,把它扫成一堆。让您的情感和体验凝聚起来,不要这么散乱。凝聚起来了之后,您才能从凝聚当中,找到您情绪背后的那个自我,把那个自我能够看淡放下,连带着自我的这些情绪和感受,他们就会脱落了,您就可以见到意识和感受深处的认知,那个就是在您的自我形成之前的,那个愿望背后的清醒,您就离解脱生死轮回更近一步了。

 

学生:老师,法师带了寺院的几个护法居士过来,您简单地跟他们指导下,行吗?

 

老师:我大概看了一下你们这几个人的状态,恕我直言,我看到的都是你们的迷茫,我没有看到一个真正的修行者应该有的,发自灵魂深处对真理坚定的认可。我们人类,现在的人生,并不是你生命的唯一,但是我看到你们大家,从你们的言谈举止、从你们的气色神态当中,反映出来的,都是你们的心,寄托在你们现有的人生之上,将这个世界视为实有。当你将世界视为实有的时候,你的心,就会被这个世界的名相、现象、缘起、因果所带动,被带动的心,就是轮回。

 

你们可能觉得在二十一世纪,科技这么发达的西方,我能够信仰佛法,就已经是很了不起了。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,为什么呢?人的身体内住着神,人的身体,人的意识,人的心灵里面蕴含着如来。所以,你不能够用你的身口意去供养真理的时候,你谈不上是一个修行者。我不认为,你相信佛法了,念念佛了,你就可以成为一个大彻大悟的觉悟者。或者我心里面相信佛法了,我做做善事,我念念佛,非常虔诚地念佛,我就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

 

人,你要坚定地知道一点,你这一生,你的肉体仅仅是你生命的一个载体而已。而你的生命,在你这个人体当中,经过人类这一生的目的,不是为了等待死亡,而是为了在死亡之前,觉悟你自己先天的如来自性。以一个凡夫的身心,证得如来的正觉,你就可以永远告别娑婆世界。那么最起码,咱们把标准降低一点,在你四大分解,临终的时候,你可以不被死神带走,你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生命的未来。这是修行者一个入门的标准吧,咱们不要谈那么高,说你今生一定要解脱成道,一定要成佛作祖,咱们不谈那个事情,最起码你对自己的生死是要有把握的。那么生死,究竟指的是什么呢?是人的四大分解了之后,心脏停止跳动,脑电波消失的这种现象吗?不是的。那只是你的肉体表现的生理特征消失了,你的心识内在的觉性,祂不可能消失掉的。

 

我大概跟你们举个例子,让你们知道什么叫觉性?什么叫生死?

 

你们都有难过的时候——家里人生病了,出现什么意外了,失业了,你自己痛苦了,或者别人伤你的心了,误解你了,辱骂你了,你心里头很难过,难过的时候你们每个人都有。同时你也会有欣喜的时候,孙子出生了,女儿考上大学了,我今天又受到领导表扬了,或者买彩票中奖了,你都有欣喜的时候。听清楚!无论是在你欣喜的时候,还是在你悲伤的时候,欣喜和悲伤,他只是一种体验,明白吗?这种体验背后有一个能够感知体验、觉察体验的清醒在。你的体验为什么一会儿是悲伤,一会儿是欣喜呢?听清楚!他跟着你的知见走。我的意识概念当中,理解到了这件事情、这个名相,是对于我有利的,是有利地维持了我的体验的,它就是好的;当这个概念、这个现象,对于我的体验是有伤害的,我的体验就是拒绝的。

 

婴儿刚出生的时候,他的意识没有完全形成。他没有形成意识,但是他会哭,他会笑,为什么呢?他哭和笑,表达的就是他内在的体验的觉受。感觉到安全了、温暖了,受到妈妈的爱了,他会笑;跟妈妈分开,内心的安全感缺失了,他就会哭。主导他哭和笑的,一定是体验,直到他后天意识开始分别了现象,形成了概念,概念形成了记忆,记忆和意识的分别相融、相续了,形成了思维,就可以将这种体验抽象化,这种抽象化的体验、概念的相续,就是我们所认为的思想。以后,他想起妈妈,他就会笑;想到了老师,要给他做功课,他就会不高兴;想到了要跟妈妈分离——实际上本身还没有分离呢,但是想到去幼儿园要跟妈妈分离,他就会哭。

 

也就是说,我们的意识、思维、概念都是建立在我们内心体验、觉受之上的取舍,或者说我们的意识、思维和我们的情绪,全部是服务于我们内心的体验和觉受。体验和觉受背后,体验和觉受的深处,有一个能够清醒地看到你在高兴或者痛苦的清醒。这个清醒,清醒内在不被清醒所带动的,非常明了的纯净,那个就是人的觉知。

 

我刚才说过了,你可以高兴,你也可以悲伤,无论是高兴和悲伤,都是你的一种体验和感知,是吧?而感知背后、感知深处,一定有一个可以感知到悲伤,感知到喜悦的你的存在,这个不是你的意识,听清楚——这不是你的意识!你的意识只有概念,他没有感受的。我现在说,吃到糖会甜,吃到梅子会酸,你的概念当然知道什么是梅子,什么是糖,但是你的这个知道,代表甜的味道吗?你的意识,分别了糖的名相,这个是糖果。这个糖果的名相,意识能够体验到它的甜味儿吗?你体验不到。因为如果你过去没有吃过糖,我现在拿出一颗糖告诉你,你仅仅知道这个事物的名相叫糖,它的体验你是不会有的。但是如果你吃过糖的话,哪怕我没有糖在手,我告诉你那个是糖,你的内心依旧会有那种甜的体验出现。

 

也就是说,意识本身是不会悲伤,不会喜悦的。而悲伤、喜悦的,是我们的体验和我们的觉受,而体验和觉受本身,也没有能够决定喜悦和悲伤的能力,他仅仅是一种情绪而已。你们看孩子哭着哭着就笑了,笑着笑着就哭了,他对这两种体验没有明确的分辨能力,这两种体验对于他来说,只是内心深处的极细极细的觉受的一种取舍——满足了就开心,失去了就哭,是一种觉受的取舍。而觉受深处,有那种非常纯净的,不被觉受所带动的清澈,那个就是觉知。

 

好了,我把生和死跟你们讲完了。你们现在可能还没有明白什么叫生和死吧?生、死就是你内心觉受、体验的取舍。什么叫轮回?你的觉受、体验和意识、概念相续形成的思维,在思维、意识带动了你心灵觉受,开始相续的过程当中,有一个内心对觉受维护的固有的认知,那个叫我执识,就是对自我的认知。认知不是意识,认知是心灵里面对觉受、习气的一种固化,被固化的觉受和习气,形成了跟你眼耳鼻舌身意的认知,就会形成了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身识、意识。

 

你的肉体死亡之后,你的思维脱落了,脑电波消失了。你的情感——就是我爱什么东西,我爱我的父亲,我爱我的孩子……,情感会消散,但是他无法触及到你心灵深处,那个对你细腻觉受认知的我执识,这个我执识就是灵魂。肉体死亡之后,这个我执识,被我执识所分别的眼识、耳识……六根的习气,所裹挟、所凝固、所牵引,那个叫中阴身。这些习气凝固,随着你今生的喜怒哀乐惊恐惧的习气感受形成的境界,将我执识牵引到其他的平行空间之后,慢慢地随着你累世的业力的包裹、冷却、成型,形成新的境界的时候,那个就是你的投胎。这个就是我们所说的灵魂的往生过程。

 

那么什么叫解脱呢?解脱就是在我们活着的时候,在你觉受深处,找到那个纯洁而清醒的觉知。我先不跟你们讲觉性的事情,你们现在连觉知都找不到。

 

什么叫觉知?现在你在这儿坐着,有人路过你的身后,你在全神贯注听我说话的时候,你并不知道有人在你身后,也就是说,你的意识并不知道有人在你身后,明白吧?你现在前面没有镜子,后面有一个人从你身后路过的时候,你在听我说话,你的专注力和精神全部在我身上,你的意识分别在我身上,你并没有意识到身后有人路过,对吧?这个时候,那个人轻轻地把你的脖子摸了一下,在你意识到别人摸你脖子的前一刹那,你的身体就已经知道有人摸你了,否则,你的意识是不会知道的。你的意识,是通过你的六根而起反应的,眼识、鼻识、耳识、身识、触觉,对吧,眼耳鼻舌身意。你的意识在我身上,但是这时候,背后有人在你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,摸了你脖子一把。在这个之间,在你的身体有所感触,并且“意识”意识到有人摸你的这个之间,这个瞬间,零点零一秒之间,一定不是你的意识有所反应,有人摸了你,一定是肉体的感知,感知到有人摸了你的脖子,而感知本身一定有一个能够感知的主体存在,如果没有这个主体,感受本身他是迷茫的。

 

你们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平常散乱的心——我左思右想,胡思乱想啊,心底里面很散乱,这个散乱的,就是你的感受。感受本身,他并不能够起到主导的、主体的分别作用,一定是你感知背后,有一个能够取舍感知、觉察感知的清醒存在。在你没有意识到你身后有人的前提下,有人轻轻摸了你一下,你的身体有所感知的那一瞬间,那个感知还没有传递到你的大脑意识之前,那个感知的深处,有那么非常细腻的,像针尖那么大,大概有针尖的十亿分之一那么大的清醒,那个就是你内在的觉知。那个深入清醒的明明了了之中,那个明了本身,不会被觉知细腻的分别和体验所带动,那个就是你的阿赖耶识,阿赖耶识就是觉知。觉知脱离所知,称为阿赖耶,就是觉性。这就是三界和法界的分水岭。

 

“兄弟八个一个痴,其中一个最伶俐,五个门前做买卖,一个往来传消息”,这就是八识。“一个痴”,那个痴呆的是什么呢?——阿赖耶识,就是我刚才说的,你的感受深处的,能够明了感受的,但是那个明了之中,又不会被感受所牵引、带动的清醒,那个叫阿赖耶识。《成唯识论》是唯识论的经典,里面把八识讲得很复杂,为什么呢?是为了给没有觉悟的人,那些知识分子,通过思维和逻辑来接触到八识。八识没那么复杂,我们的每一个念头,每一个情绪,每一个感受,每一丝欲望和每一个执着里面,都是八识绽放出来的,每一个念头里面都蕴含八识。所以,你想要接触到自己内在的觉知,对于不修行的人是不可能的事情,绝无可能。对于修行的人,随着时间的累积,随着禅定的净化,随着学法不断地破除你的所知障,可以慢慢接触到。

 

接触到觉知的体验是什么?我可以大概跟你们描述一下。

 

当你接触到觉知的时候,你会发现,你可以不用思维而生活,你可以不用你的意识而生活,你可以不用你的感受而生活,你可以不用你的欲望和执着而生活。你是在身体之内的清醒,你是清醒当中的纯净,你是纯净当中的明晰,而明晰是不会被纯净、清醒,包括眼耳鼻舌身意六根、包括你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、包括你的意识和你的记忆所沾染的。祂就像是一个非常纯净的虚空一样,渗透在你的身心当中,却不会被你的身心所左右,这个是觉知,听清楚!这个是觉知,这还不是觉性。

 

祂是独立于你的身心自我而清醒存在的,到这一步的时候,是七地菩萨。如果你是修行外道的话,这个地方就是外道的顶端——造物主。因为祂没有形态,也没有形象,祂只是纯粹的清醒,清醒当中的明晰,明晰中普照一切的广大,广大中不落一切生灭的无限。祂是造物主,七地菩萨境界。

 

当你安住在觉知的时间长了之后,这个觉知本身,就可以脱离一切所知的对境。什么叫所知的对境呢?就像镜子映照万物一样,这两者是同时存在的,有镜子才会有万物,才会有万物的影像。这个镜子就是觉知,当你安住在镜子的纯净的境界,时间长了之后,镜子在纯净的映照当中,就会复苏可以映照的清醒,纯净当中有清醒,清醒开始复苏了之后,镜子的纯净和镜子的纯净映照的世界,就慢慢像是影子一样,就淡化了。不被倒影所束缚的那种苏醒,苏醒当中就是解脱,那就是从三界入了法界了。

 

“唯色与空,是色边际;唯触及离,是受边际;唯记与忘,是想边际;唯灭与生,是行边际;湛入合湛,归识边际”,我刚才说的这个,就是湛入跨入了合湛。这个镜子——阿赖耶识,清醒的纯净,纯净本身就像虚空一样,虚空容纳万物,而虚空中有清醒,这种清醒可不是头脑的清醒,而是一种无染无杂、无挂身心、不辨生灭来去的,凝定纯澈的明性。我跟你们说一个感受,就好像是人在太阳下走,那个影子,无论它怎么变化,太阳光是不变的。就好像太阳光照射在水里面,无论浪花把太阳光折射成什么样的形态,太阳光在水里面,是一个整体,它是不会变化的。当不会被水、水波、涟漪所动摇的太阳光,脱离了水波的扰乱了之后,太阳光本身的明性,就会苏醒过来。

 

苏醒的感受——当你的觉知开始脱离所知的时候,有什么样的感受呢?有一种存在是错觉的体验,我只能勉强这么去表达。一切存在都是错觉,无论这个存在是细腻的、生灭的辨认,还是宏观宇宙的苍穹,祂都是存在的体现。而到那一步,存在本身是为错觉的时候,这个就是生灭寂灭。你能认识到错觉的时候,你本身就不会被错觉所牵引;不会被错觉所牵引的时候,错觉就会在凝定错觉的寂静中,像是烤化的蜡像一样,就熄灭了,就融化了。这个在禅宗里面讲,叫“虚空粉碎,大地平沉,身心脱落。”

 

然后下一步进到觉性里面的时候,就是有一种镣铐打开的感觉。镣铐打开是什么感觉?我只能通过你们的感受去讲。因为这两者,虽然境界是相差了不止十万八千里,但是两者的性质是一样的。现在把你的双手、双脚、头,都套在一个大枷锁里面,枷了一年、两年,你已经习惯了,你觉得离开枷锁不可能,我认为我就这么活着的。突然有一天,枷锁打开了,身心松快了之后,你会不知所措的。“哎,怎么人可以不带枷锁而活着?”你第一个感觉不是轻松,而是错愕。对,当你的觉知融入到觉性当中的时候,第一个感受——我的感受是极度的震撼!原来你所认为的、体验到的、理解到的、思维到的、接触到的一切,根本的源头,都是错觉。而这个错觉熄灭了,你在错觉当中苏醒了之后,错觉变得不真实。错觉熄灭了之后,就没有一个认知错觉的你的存在。一切,瞬间,就像是鸡蛋壳一样被打碎了,虚空就像一个透明玻璃一样被粉碎了。

 

这个我跟你们这么讲,你们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。现在你眼前的空间,你现在看见的空间,实际上是透明玻璃,它像透明玻璃一样,你现在没有办法逃出去,是因为你的心认可你的肉体,是因为你的肉体认可这个虚空,这个虚空才因为你的认可而存在,把你就局限在这个存在当中了。实际上,在我来看,你们认为不可触及的虚空,就像一个透明玻璃一样,是人的识阴投射出来的。

 

就好像是这串念珠,它并不存在,它是你的意识、记忆,聚合你的感受,投射出来的这么一个相,明白吗?这个念珠——绿松石念珠,它下面是分子、原子,一直到夸克。这个念珠,包括我们的肉体,包括我们的房子,在五十万分之一秒之内就会生灭一次,可是你却牢固地认为它是个物体,它实际上只是生灭相续的能量,聚成了一个因缘和合的相而已,我们却把这个相认为世界。我们是活在自己心识的妄想错觉当中,被习气凝固了妄想,形成的境界而活着。所以我们没有一天是自己活着的。

 

当你在觉知的清醒当中,清醒中的纯净,纯净当中的明晰,明晰脱落了纯净和清醒的时候,外界的这个虚空就像透明玻璃一样粉碎了,而内在却没有一个认知透明玻璃的你。心与法同时寂灭,是什么感受呢?第一个感受是震惊,原来这个世界是幻觉。第二个感受是自由自在,你的身心,每一个细胞的微粒,一直追查到细胞微粒的尽头,是你心识的细腻妄想,一下子熄灭解脱的时候,就没有一个被你的妄想和习气束缚的你的存在了。你和你所,我和我所,一下子就好像是一滴水落在烧红的铁板上一样,蒸发掉了。被蒸发掉的那一瞬间,那个感觉就是自在。就是每一个细胞,每一个念头,每一次感受,全部都熄灭了,就没有一个承受感受的心灵的时候,那个是大自在。

 

第三个感受是什么呢?全知。你们只能通过意识知道,可是你要脱落了意识,脱落了内心的认知,脱落了识阴的分别,那个觉性,用光明都不能去形容祂,祂比光明要细腻无量亿劫倍。我用个最恰当的例子比喻一下觉性、法界怎么回事——你的眼光。你现在是戴着眼镜的,戴着眼镜你能看清楚事物,你能看清楚事物的目光,这种纯净的、渗透一切,而不被一切所左右的清澈,这个就是法界。法界犹如目光一般,晓了周遍,十方圆明,但是却没有一丝挂碍,却没有一丝黏着,没有一丝凝固,也没有一丝疑惑,祂是全知的。

 

什么叫全知呢?你们只能知道你的意识知道的,而意识永远不可能知道当下。你们能想象吗?意识是不可能知道当下的,意识只能知道过去的和未来将要发生的。过去的是我的记忆,未来将要发生的是我的愿望。而过去的记忆连带着你的意识,对未来形成攀缘的过程当中,他是相续的。你可以记忆起过去,可以展望未来,你恰恰永远看不到当下。因为当下是无所生的,祂不在意识的理解范畴之内,你的情感、觉受、体验也无法触及到当下。只有你的身心脱落,识阴分解,解脱了无始劫来的习气、妄想的那一瞬间,你才是活在当下的,因为过去、未来、当下,只是无限觉性当中的一粒尘埃。或者说,三界六道当中,无量宇宙的过去、未来、当下的无限宇宙众生的思维,你全部都是尽知尽觉的。

 

什么叫遍知?无限遥远的宇宙当中有一个银河系,那个银河系当中有数百亿个星球,那个星球上面有数百亿个世界,那个世界里面有数百亿的众生,那些数百亿众生的脑子里面,身心深处的烦恼有数百亿个念头——他起每一个念头你都知道!但是我刚才说的只是人类能够认识到的层面——遥远的宇宙有一个银河系,银河系当中有一个星球。可是你却不知道,从银河系到星球中间,那个层层无限的……人类只能看到这个虚空,可是在觉性来看这个虚空的时候,它像一个透明玻璃一样,而这个透明的玻璃却是由层层的、无限的能量构成的,而每一层能量里面都有无限的生命。

 

从一个宇宙到一个银河系之间,你们只能看到同一个级别量级的对比。什么叫量级对比呢?这个绿松石,比鼠标要小;这个桌子,比鼠标要大;这个房子,比桌子要大;这个地面,比房子要大;地球比大地要大,银河系比地球要大……,你们只能进行同一个量级的对比。可是在这个念珠和桌子的对比之中——你不要看虚空当中,你们用肉眼什么都看不到,可是一个真正觉悟了的人,在一个空气的微粒当中,就蕴含着整个无限宇宙在里面,这就是“芥子纳须弥”的意思,就是“须弥藏芥子,芥子纳须弥。”

 

人类没有办法,逃离你生生世世的迷茫和轮回死苦。你将来必定会死亡,在死的时候,你是无能为力的。这种无能为力带给你的是极大的失落感、恐惧感,还有那种绝望。这个是你必定的结果,哪怕你今天是国王,哪怕你是比尔·盖茨呢,在你死的时候,你是绝望和无奈的,你面对的是一个未知的世界。而一个通过修行觉悟了的人,对祂来说,没有知和所知,祂不在知和所知的迷幻当中,祂不在觉与所觉的束缚当中,祂是遍及一切、随顺清净的。死亡在一个觉者心灵深处的觉性当中,就好像是你的手在太阳下活动的时候,倒映出来的一个阴影,那个阴影是不可能动摇太阳的。死亡在你的觉性纯明当中,会瞬间熄灭掉的。四大分解的时候,就是你圆满法界,周遍过去、未来的时候。这个就是神灵,咱们讲的大菩萨,入佛地的菩萨,准佛陀。入了法界之后是八地菩萨,八地、九地到十地,中间还是有细腻差别的,当然这是佛教里面的名词了。

 

修行没有到法界的人,对法界的理解都是错误的。为什么呢?法界是不可被理解的,因为理解就是三界。法界是理解当中不被理解所割裂、动摇的,那个清澈的明性。法界是不离三界的,没有一个离开三界的法界存在。法界就是你的烦恼当中,不被你的身心灵、身语意、烦恼,所改变、所触及、所牵引、所割裂的整体纯净的明性,那个就是法界。

 

祂随缘不变,不变随缘。就像我刚才跟你们讲的,你可以悲伤,你可以痛苦,你可以高兴,你可以沮丧,都是你。高兴当中有高兴的你,沮丧当中有沮丧的你。你的心在高兴当中,不会被高兴所改变;你的心在沮丧的情绪当中,不会被沮丧所沾染,那个心就是你的觉性,就是脱离六道轮回,脱离三界生老死苦的神灵,这就是一心三藏的意思。后期有很多人,他自己没有证到,他只是通过理解、推理的认知,去理解一心三藏,这是一件很荒谬的事情。佛法一点点都不高深,佛法不高深的,佛法是非常质朴的。

 

你们知道什么叫证悟、证量?证量不是你理解多少,不是你记忆多少,证量是你内心的体验,被你的觉性清洗了多少。什么叫证量?你听说过E=mc2吧,相对论,爱因斯坦,谁能不知道呢?电脑、飞船、汽车,基础理论都来自于相对论,你听说过就是知道的;2+2=4,你听说过吧?4*4=16,你知道吧?16+16=32,你知道吧?好,你现在去体验一下这两种知道的不同——相对论你仅仅是知道,你的心里是迷茫的;2+2=4,你心里是清醒的、清楚的,4*4=16,16+16=32,你心里是很确定、很清楚的,这个清楚就是证量。

 

你一定是心开悟解了,心底里面的体验被法义打开了之后,体验不再蒙蔽内心的觉性的时候,那个叫证量。证量一定落在人内心的体验当中,而不是落在人的思维当中。因为人的思维像眼睛一样,他仅仅是工具而已,他只能分别现象,本身不能够独立存在。如果你内心没有去思考的愿望,你的思维本身不会去主动思考事物的。

 

不相信的话,你可以好好想一想,你平常怎么过的?平常你胡思乱想,一会儿想东,一会儿想西,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,一会儿要买菜了,一会儿要做饭了,一会儿要洗车了。但是这个时候突然间,家里面出了一件很重大的事情,有一个很重要的人要见你,这个人将决定你的生死存亡。这个时候,你首先要做的事情,就是摒弃你脑子里面的胡思乱想和杂念,对吧?你们不是认为,你平常的意识和记忆思维是你自己吗?为什么到关键的时候,到你生死存亡的时候,你要摒弃这些思维,要专注于你的心灵,高度集中,以你的意识调动你的记忆去分别呢?你不是认为这个散乱的身心和这些胡思乱想的记忆,想七想八的杂念是你自己吗?为什么在关键的时候,你不用你自己呢?你的意识一定要跟随你高度集中的专注力去思考问题,才能面对这个危机呢?

 

也就是说,你平常认为的自己,仅仅是你的意识形成的习气,就像衣服上的垢痂一样,只是你不知道怎么去清洗他,他把你掩盖了,所以你认为他是你自己。你平常认为的体验、感受,内心里面烦躁的情绪,一会儿东、一会儿西的失落、满足的感受,他也不是你自己,他也是你心灵上的污垢,像鼻涕一样的东西。形成的时间长了,你被他带动了,你认可他了,他就变成你的性格了,就这么简单。

 

但是,在你真正碰着大事情,决断你生死的时候,你绝对不会依靠你胡思乱想,脑子里面的这些思维业障和你七情六欲的欲望去面对这个危机,你一定会调取你内心高度的专注力,以你意识绝对的清醒去面对这个危机。也就是说,你真正的属于你的,是你意识的清醒和内心的专注,而除了这两样以外的思维、概念、记忆、习气、欲望、感受、情绪、体验,全都不是你自己。不然的话,在碰着危机的时候,你就会用你散漫心和胡思乱想去对待了。你不可能的,你不可能稀里糊涂地,一边想东,一边想西,然后在万丈悬崖上走钢丝的,对吧?也就是说,你在万丈悬崖上走钢丝的时候,你一定信赖的是你内心高度清醒的专注力和绝对没有杂念的意识。

 

好了,咱们现在就确定下来,真正属于你自己的,你可以左右的,是你内心的专注力和内心的清醒。这两者,是修行的基础。你不要被习气和妄想带着走,不被习气所沾染的,就是专注;不被妄想所牵引的,就是清醒,这是修行的一个基础。这个基础,就好像是咱们在河流里面要上岸一样,你必须得要有土地,对吧?咱们脚踩在土地上,才能脱离泥潭。这个土地是什么呢?这个土地就是人的内心体验。这个体验不是你的那些七情六欲、杂七杂八的染着体验,而是清澈的、单纯的、专注的,对佛法的渴望,这种体验,可以让你在人世间的七情六欲、生死苦痛的泥潭当中解脱出来,要有一个专注的心。

 

刚才咱们讲到法界那个地方,又绕回来了。法界里面当下的那个全知全觉,是没有疑惑的。就好像我这个房子,大概十五平方,里面点了一万盏灯,是没有丝毫的疑虑,没有丝毫的阴影存在的,祂没有生灭,祂不存在生灭。还有一个,就是没有远近距离。你看无限遥远的宇宙,宇宙和宇宙之间,那种被能量所充满的,层层的众神、神灵、世界、众生,那种灵性的众生,充满了整个宇宙。但是每一个众生的念头和每一个众生的过去和未来,都是尽知的,瞬间知道的。我知道的不是一个众生,不是你一个人,而是所有无量世界的众生的过去、未来、当下的心念,一切因果的缘起和因果的未来,是瞬间洞知的,全知全觉。没有远近的距离,你看遥远的、不可及的宇宙的尽头,和看你眼前的手指是一样清楚,而且不是你的眼睛在看,你脱离、脱落了眼耳鼻舌身意的束缚,没有一个看的你,但是一切却在清澈的觉性当中,遍观无余,这叫普照。不会我只看这个,不看那个,不是的,祂是普照的。就像阳光,它照耀海洋,它也照耀沟渠,它照耀殿堂,它也照耀死尸。祂是普照,祂是离分别的。

 

还有一个法界里面的体验,祂是一种纯净当中,从纯净极净的明晰当中,所提炼出来、升华出来的愉悦感,那是一种极乐的境界。极乐——祂是一种既没有快乐的主体,也没有快乐的情绪,但是却极度的欢愉、自由、满足的、永无终止的大乐。祂是永无终止的大乐!这种大乐——人类不可能知道什么叫大乐。什么叫大乐?吃一口饭是大乐了?还是买一辆车是大乐了?那个是你欲望的满足,那个是你习气得到了习气渴望的对境,他仅仅是你疲惫的习气,暂时停止的那一刻。

 

人类的快乐是建立在欲望满足之上的。我有什么愿望,达成我的愿望我就快乐了;我有什么欲望,达成我的欲望我就快乐了,达不成我就痛苦。或者说人类的幸福和快乐是建立在欲望和习气获得满足,暂停了欲望和习气的痛苦,欲望和习气不再痛苦了,就是你所谓的满足。换个角度来讲,人类就没有得到过幸福。你的幸福就是痛苦停止而已,而且是停止那一下,紧接着又是痛苦。什么叫痛苦?你的思维、意识、情感、体验、欲望、感知和习气的觉受,这个都是痛苦,只是你自己不知道而已,因为你没有对比,但是修行的人知道,修行成道的人知道。

 

那种大乐,在法界里面彻底解脱了之后,圆明普照的、充满的、永恒的大乐,祂有点类似于什么东西,我大概跟你们说一下:

 

你今天是一个死刑犯,现在是立即执行,押着你到刑场了,枪已经顶在你脑门上了,你已经万念俱灰了。你亲爱的人啊什么都失去了,你的肉身也要失去了,你将要面对的是死亡黑暗,枪已经顶在你脑门上,马上要扣扳机的时候,一道旨意下来,无罪释放,判错人了。在你瘫软下来的那一瞬间,心底里面解脱了对死亡的恐惧那一瞬间,身心里面有一种重生的感受,有点类似那种感受。祂是一种卸下千斤重担,不再恐惧的,重生的欣喜感。

 

就像你是一个非常贫困的人,非常穷,一家子五六十口,只有一床被子,每天只能吃一口馒头,一根咸菜,这样你过了几十年,你都不敢想象吃上肉是什么感觉。突然间,中彩票了,你捡了张彩票,中了十个亿。内心里面那种极度的、狂喜的感觉,狂喜的那一瞬间,狂喜深处,脱落狂喜觉受的那种兴奋。听清楚了!祂是你狂喜的情绪当中,脱落狂喜觉受的那种饱满的兴奋感,有点类似于法界里面那种恒久的大乐。

 

但是这两者相比,连法界的一个灰尘里面的境界,都相差了十亿亿倍,但是性质,是同样的性质,程度不一样。

 

还有一种什么感受呢?一种妙明的香味。就好像是你吃蜂蜜的时候,在蜂蜜里面,吃到那种蕴含在甜味深处的那种花香味,你去用鼻子闻闻不到的,是吃茉莉花蜜,吃玫瑰花蜜,吃到嘴里面的时候,有一种淡淡的、隐隐的花香味道。祂是遍满了你整个身心,遍满了整个的宇宙。不是讲什么妙香菩萨,《维摩诘经》里面讲的香积国土里的香饭,就类似于这种东西。

 

我跟你们说这么多,目的就是想告诉你们,人类不是我们人体唯一的归宿,人体可以通过修行可以成为神灵,可以成为如来,可以永脱生死,可以永断轮回。所以说要珍惜人类这个躯壳,珍惜有佛法在世的这个机缘。

 

我刚看了你们几个人之后,我如实地说你们都是凡夫俗子。为什么呢?因为你们的智慧非常小,你们内心的体验太深重,你们内心的我执和欲望太凝固,这三者构成了人类,人类就是意识、我执、体验构成的。不是你有身体就称为人类的,不是的。身体只是承载你的意识、认知和体验的一个载体而已,把这个载体去掉了,这三者依旧存在。

 

这就是为什么英国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,看看死后,人们是否能接收他的脑电波。这个实验距离很近,1994年还是2004年做的。他们成功地收到了,死去人之后的脑电波。心脏已经停止跳动了,脑电波消失了,然后通过仪器竟然接收到了,死去的人的脑电波传过来的消息。这就证明,你的意识、我执、体验,不会随着你的身体死亡而消散的,会在另外空间里面持续存在一段时间,直到被微观的习气和宿业再次凝固成境,再次投胎。这就是中阴身,一般49天,有的时间可能会短一点,有的时间可能会长一点,但是相差不多吧。

 

把自己的心态,把自己的志向放得高远一点。咱们不讲如来,不讲那些入法界的事情,咱们最起码当一个三界内的神灵,好吧?三界内的神灵怎么当呢?一切真理,全部蕴含在你自己的心灵深处,打开你心灵的只有一样东西——纯洁。你的心有多纯洁,你的法义就会有多精深。纯洁到最后,你没有一个纯洁的心可得,也没有一个承载纯洁心的你,你就是觉悟者。

 

怎么样让自己纯洁呢?虔诚!你要相信佛所说的话是真的。你对佛的相信难道仅仅是索取吗?你对佛的相信难道仅仅是祈求佛保佑你升官发财?难道你对佛的相信仅仅是为了这一辈子过上好日子,下一辈子投生去西方极乐世界继续享受你的欲望吗?你把佛当成什么人了?佛是贪官啊,还是跟你做生意的人?

 

2600年前,释迦牟尼佛,在没有显微镜,没有B超的情况下,就写出了《入胎经》,很明确地讲了,卵子跟精子怎么结合,怎么长成人形,先是头脑发育,然后是心脏,然后是……,他说的一清二楚,那时候没有显微镜,也没有B超,祂怎么知道的?相同的道理,释迦牟尼佛说一杯水中有八万四千条虫,当时没有显微镜,人们看不到,祂怎么知道的?也就是说,人类可以有另外的,不同于人类用眼耳鼻舌身意认知宇宙的另外的道路,你的心就可以看到世界。

 

同样的,释迦牟尼佛讲的,远在西方,超过十万亿国土,有西方极乐世界存在,你信吗?既然祂说的一杯水中有八万四千条虫,这个微生物的事实是成立的,既然祂说的《入胎经》的过程,跟现在B超所看到的胎儿发育的过程是成立的,那么祂所说的西方极乐世界,按照道理上来说,也应该是成立的。但是什么样的人能去那个地方?是真正信佛的人。

 

什么叫信?是内心里面除了如来,除了真理以外什么都不要的人,那个叫信,明白吧?如果说,你心底里面,钱也放不下,名也放不下,欲望也放不下,自我也放不下,你念念佛,将来能去什么地方呢?去你的业力所幻化出来的三界内的一些世界,里面也有佛力所演化出来的世界,但是那个就像太阳光映照到水里面,你只能去那个地方。那个地方待的时间比较短,也可以去,因为你求的是福报嘛。福报、善功德最后会塑造你的心灵成为天道,天道里面也有不同觉者投射下来的世界。就好像咱们要去国外旅行,咱们从这个地方去缅甸,中间要有个中转站,有一个海关,那个地方就类似于海关,在那个地方住一段时间,将来有机会的话还会修行。

 

但是我觉得你干嘛啊?难道你们觉得贪图人世间的这些名利情欲,就这么幸福吗?你不觉得自己被名利情欲折磨了这么多年,你还不自省吗?你明明可以在禅定当中,在学法当中,体验到神的妙明的快乐和饱满的极乐感受,你为什么要被人世间的这些因果业障所带动?

 

我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,在我的生命当中是负有一个使命的,在我的后半生,就一直在不断地追寻这个使命,在履行这个使命,直到我今天真正的在证悟了这个使命,并且在完成祂。我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,为什么会知道?因为祂是定好的事情。那么你们的一生也是一样,都是被定好的,都是被你过去的因果、宿业,所安排了今天的生命现象。

 

你可能会说,既然佛法这么伟大,既然佛全知全觉,为什么祂不改变人世间的这些疾苦啊,贫寒啊?为什么不去拯救那些战乱当中的人呢?为什么不去惩治贪官,弘扬人间正气呢?人生像一条河流一样,你看到的仅仅是你现实的现象,而现象背后是因果业力的推动,而因果业力,他有上游、中游、下游,你不可能只改变下游的现象,不去改变上游的因素吧?上游那个堤坝决口了,你想把下游的水漫金山改变了,那是不可能的。你有多少桶去装那个水啊?你只有把上游的水坝截住了,把水存起来,下游的人才可能去挖成渠,把水灌溉到田里面去,这个叫因果相续。

 

所以,修行的人,要确定一点,你活着不是为了当人,你活着最起码,我说一个最低最低的标准,做一个神灵。什么叫人世间的神灵?不被六根欲望所沾染的心灵,那个就是神灵。当你的心灵很干净的时候,你的心灵就可以脱离开自我,直接看到世界。当你的心,不被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所阻碍,直接看世界的时候,你就可以看到这个世界,是由光明构成的。就像你现在用你的肉眼看世界,这个世界是由物质构成,那是因为你只能看到这一层的光,折射出来的物质。当你的心灵,脱离你的意识,脱离你的眼睛,开始看世界的时候,可以看到觉知的光所折射出来的世界,那整个世界是光明的,而且是充满灵性的,世界不仅仅是现象,而是有生命的,充满灵性的。

 

在人间的人活得很苦,所以说我们要趁我们有生之年,做一个真正信佛的人,真正相信真理的人。我们的生命是由过去的宿业,堆积起来了今天的这种业果,我们不要想去改变这个业果的现象,而是要改变造成业果现象的,我们内心的执着和意识的妄想。改变了我们内心的执着,脱离了意识妄想的牵引,我们就等于改变了,生命未来的去处。现在水已经漫到金山了,把我的整个城市已经淹掉了,我没有办法改变这个水的现状,但是我可以改变我治理水的技术。我从现在开始去建立堤坝,盖个发电厂,然后把这个水源引到未来,那么我在未来,就可以获得一个解脱的机缘,最起码你在人世间是一个有大福报的人吧,很轻易的事情。

 

只要你遇到正法了,只要你一心虔诚地供养正法、修行正法,获得的福报是不可思议的。这是释迦牟尼佛讲的,不是我说的。若有人宣说《金刚经》四句偈,其福德如虚空般不可限量。但是必须得是真理,什么是真理呢?“诸行无常,诸法无我,涅槃寂静”“若以色见我,以音声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见如来”。宣讲这些大乘法义,能够自利利他、自度度他的究竟法义,是有无限功德的。所以,修行的人,不要去贪恋人世间,去把你所有的身心供养给真理,供养给释迦牟尼佛,通过现在的决心和努力,去改变未来的体验和成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