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 年答疑汇总
2月5日
问:通常我们知道三法印为“诸行无常,有漏皆苦,诸法无我”。如果加上印的果“涅槃寂静”就成为四法印,可为什么许多人将三法印中的“有漏(诸受)皆苦”漏掉或不提,这样是不是有什么问题?
答:这是小乘与大乘的认知角度不同。小乘认为苦是实有,故而心是实有,心有所挂,则即是有漏,漏即是无明,无明则生灭,生灭起轮回,故而曰,有漏皆苦;而大乘佛法,认为漏即是心,心本空幻,漏即无生,犹如虚空起华彩,诸漏有相而无体,诸相非相本自清净,过去心不可得,现在心不可得,未来心不可得,心心无挂,当下圆满,故而曰,烦恼即菩提,是涅槃寂静。
2月20日
问:老师,六祖当年因一句佛法觉悟,请解答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。
答:如眼生病,而生空华,眼病熄灭,空华亦灭,清清净净,随顺妄念而无染,是生其心。
2月25日
问:这句话,“到了等觉菩萨的时候,祂的智慧跟如来是一样”,是否有问题?
答:这其实是理解的问题。等觉菩萨,智慧与佛无二,可是佛,没有智慧,却善用智慧。所以,智慧对于如来,就是障碍,这就是《圆觉经》中说,觉碍为碍,而不自在。大菩萨以智慧现光明,其实智慧已经是觉明为咎了。就好像光明与虚空的关系,虚空以光明现,光明却不是虚空,虚空脱落了光明,无生无灭。
4月2日
不要在文字思维中,去寻找佛性,不要以为熟读三藏十二部经,知识丰富就是觉悟,觉悟只是心灵的事情,与意识思维无关。何为如来藏?你当下的烦恼就是如来藏,你身心中的欲望就是如来藏,你的眼耳鼻舌身意,就是如来藏。如来藏没有居所,周遍寰宇,山川大地皆是如来藏妙用,如来藏非独立不变的存在,一切存在不可得,就是如来藏如如不动,烦恼无根就是如来藏随顺,欲望无体就是如来藏清净,眼耳鼻舌身意,六根幻垢,幻性无生,是如来藏庄严,如来藏不可得,一切法本幻,一切心本幻,过去心不可得,未来心不可得,现在心不可得,是如来藏寂静涅槃。
修行,最怕走错路。何为走错路?忘记心灵,去谈诸法,心生一切法生,心灭种种法灭,从来没有一个独立于心存在的现象与生灭诸法,可是,你内心的出离心不足,自我就会沉迷在,心灵获得知识满足的自我体验中去,空耗一生岁月,最终临死的时候,种在意识记忆中的知识理解,是无法对抗死亡的。所以,与其读经万卷,不如虔诚一念,虔诚心开启自我获得的恐惧,心无所得,唯有供养如来的真心,就是出离生死的道路。
心灵从自我身语意中觉醒,一切法,当下圆满贯通。
问:那为何我就是实修不行,境界来时不行,就是放不下呢?
答:因为你心灵深处,并不绝对的信仰如来,你并不渴望逃离轮回生死。修行,是如救燃眉之急。没有绝对的出离心,一切法皆是轮回法。唯有绝对的出离心中,有对于自我割舍的观察。你要相信,你一定会死亡!
站在这个角度,你回头看看自己的一生修行,就会明确了,自己所修一切法,是否是直指人心。
人们都以为佛是外界的大神,通过手段可以获得,其实,觉本性者名如来,圆觉自性,非性性有,循诸性起,无取无证。一切贤圣,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,何为无为法?心离诸幻的程度。
如何离幻?对自我贪婪的放弃。
放弃自我获得之贪婪,心灵不被贪婪体验,妄想觉知凝固,心灵融化,觉性光明自然展现。这就是道路,一切法都在强调这个心内求法的道路。
所以,修行是为了脱生死,而不是搬弄一堆经书名词,去自我陶醉。六祖慧能说:不识本心,学法无益。看看内心深处,你最舍不得的是什么,敢于面对,敢于放弃、割舍,这就是修行。佛不在外界,心离一切名色,见诸相非相,即见如来。
问:请老师继续开示本心。
答:本心,就是你现在的见闻觉知,见闻觉知深处,不被见闻觉知牵引的明了清澈清醒,就是你的本心。
4月5日
问:听说有的修行者虽然在人间迷失了,但是他在法界的报身还在,有的修行者在人间彻底迷失了,法界的报身也会消失,那以后入了佛地的行者,可以瞬间分身千百亿给不同世界有缘众生讲法,那这个分身会不会有迷失的风险?假如有一个化身迷失了,那不是白修了?以前一位师兄说什么本愿化身,有这种说法吗?
答:何为报身?心灵觉性是。有的人,只是这一世意识迷失了,心灵觉性光明,依旧存在,只是因为错误的知见,而导致意识攀缘根尘,阻碍了觉性绽放,这种人一旦心灵觉悟,修行的速度就会很快;而有的人,生生世世的轮回中,觉性已经完全陷入心识妄想中,犹如油灯上沾满了污垢,觉性光明彻底被六根累世的妄想色尘掩盖,法界的报身就掩盖消失了,但是本性不会因为法界报身的消失而有所改变;而入佛地的觉者,无论有多少千百亿化身,化身是自性直接展现,不存在迷失的问题,只有在法界的菩萨,入三界,有迷失的问题,这就是《圆觉经》的由来,是佛给大菩萨讲法,上上增进,离幻即觉的缘故。
4月24日
问:老师,发现我离您越来越远,果然如老师所说,我的心灵朝向,对人间还有很多的渴望,对人世间的幸福还有太多向往,抄法突然抄不下去,停了几个月了,请老师开示该如何办?
答:听法,不要离开法义去生活。
5月10日
请问:死神和上帝都是自己吗?
答:佛说,三界唯心,万法唯识。上帝与死神,都是你的心识分别,所现轮回境界。
6月27日
问:“爱的本质是觉性本体”,佛陀是在哪部经里有描述呢?从慈心的角度来理解您说的似乎没什么问题。只是您说到通过爱,便与诸佛无别,如果您说的是慈心,而佛法里说的很清楚,慈能予乐,悲能拔苦。仅有慈悲还要有智慧,单单慈心能否成佛?显然是不够的。否则仅仅修慈心禅就成佛有余了,但似乎没有任何一部佛典说明仅修慈心就可以成就的。不知道有没有所依经论。
答:《六祖坛经》中,慧能言:定慧一体,不是二。定是慧体,慧是定用。即慧之时定在慧,即定之时慧在定。若识此义,即是定慧等学。此二者本来一性一味,有所差异的仅仅是,诸心表象的差异。何为慈心?心离我相方为慈,心存我相,慈心即生死;何为慧心?心离众生相,方为慧心!心存智慧相,智慧即愚痴,心识分别即名轮回!因执迷心相而有法相,因分别众生相,而有寿者相,因分别凡夫相,而生出智慧相,因取舍智慧相,而生出慈悲相,故而依慈悲相,去归类爱,依爱的心相,将智慧与慈悲分开,却不知,智慧本体性空,空性无别,无生无灭方称智慧!
法师所说成佛,不知道您所成就的佛在何方?心外有佛,即非真佛,若心外无佛,何来通过某种慈心悲心而能成就?
法师倾听!心生种种法生,心灭种种法灭,心空则法灭,法灭则心觉,心法两寂,当下清净,无生无灭,圆满随顺,不可思议,不可言说,如如不动,是名如来。法师,既然佛即是您本心,通过您任何一颗心,破心识分别,脱身心烦恼,自性本来面目即是十方诸佛,你又何来通过某一颗心,外求修行而证菩提?
慈心是心,恶心也是心,慧心也是心,心若落慈悲相,则慈悲即轮回,若心着智慧相,则智慧即生死。法师倾听!一念觉,众生是佛,一念迷,佛是众生,佛与众生只在心灵觉醒,不在心相名词上有所差别。
问:如果您说的不是慈心,那可就更加费解了。如果是慈心,似乎和自律也没多大关系,上帝在西方是爱的拟人化表征,但不仅仅是慈,还有悲。这似乎又是一个矛盾之处。您把上帝比做诸佛的心,这明显是佛所呵斥的外道理论。因为上帝,即神性,也就是普雷若麻(Pleroma),是万物的制造者,一切皆是神所造。圣经里是有清晰的描述的。这和六师外道的梵我之说,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主张有一个不变的神我,制造万物,主宰万物。他们的修行,信奉上帝的,身心灵三位一体,回归神的怀抱,有的信奉天国,他们内部也是有不同的观点的。梵我亦同样的理论,小我融入到大我梵我之中,即得解脱。而佛法是主张缘起的,并没有一个不变的神我,补特伽罗亦不是固定的,虽然部派之间有过争论,实有还是假有的问题,但只是从轮回的缘起角度来说这个问题的。
答:耶稣曾经说过一句话:你若了解那内在的真理,了解将会使你升华,若不能了解那内在的,不了解将会令你堕落。
您如何看待这句话?经云:“唯佛自证之智”,与耶稣所说的,去了解你内在的真理,与佛陀的自证圣智,有何不同?
耶稣是有名相的神灵,可是佛教诸大菩萨也是有名相的神灵,比如观世音菩萨,救苦救难,展现神迹,比如净土法门宣说的极乐世界、天堂国土,与耶稣所说的天国有何实质性的差异?
释迦牟尼佛,在《妙法莲花经》中,以火烧庄园,父亲为了儿子们逃离火海,以羊车、牛车、鹿车为诱饵,促使众子出三界火宅的故事,来比喻人世间修行境界。后期又举例子,黄叶止啼,来说明诸种方便法门的本质,佛法本质上唯有一乘,所谓的罗汉、菩萨、佛乘,皆是因为众生根性不同,所现的不同方便教化方法,您说上帝是实有的,所以违背了佛陀教义,可是你如何解释极乐世界的展现?既然极乐世界可以作为佛教徒的归属,那么天堂为何不能成为基督教的中转站?
基督教的教义中,是一神论为主,可是在基督教的文明中,依旧可以找得到,上帝对于自性如来的描述。他曾说过,你若认识了心中内在的上帝,我就从未与你分离,这与即心即佛,是心作佛的禅宗,有何区别?
如果,您非要用基督教的一神论,来否定上帝对自性的描述,那么,我们也可以用极乐世界的种种景象,来彻底否定如来所说的,缘起性空,自心现量的佛义。基督教为何就不能是,觉悟者救赎西方人的另一种方便法门?
问:并非实有一个实有,假名安立而已。所以慧远大师的神不灭论,一直都是饱受诟病,因为违背佛陀的缘起法。众生因业结生,而非有不灭不变的神识之体轮回。您又把爱比做上帝,灵魂的心脏,比较让人费解,这个爱如果不是慈心,那到底是什么呢?还是仅仅是多数人根据提到这个字眼时内心的种种感觉,通过已有的体验描述出来?如果这样,那就十分不可靠了。
答:觉悟者名佛,故而佛相仅仅是觉悟者为方便众生,随缘所现的方便相而已,若修行觉悟者,自证圣智,则山河大地齐说法,一花一世界,一叶一如来,宇宙世界无一不是,自性随心,随类各应,心识所化诸种因缘分别,一切分别心中,觉性无挂无染,所有因缘诸相,本来不生不灭。故而,法师一定要以某一种佛经名相,去衡定诸心性质,这已经是离佛义,心外说法,以外道边见断如来慧命,实属歧途。
何为爱?心离自我,无我接纳是为爱,爱并非世俗人情,爱是心灵离分别的付出与宽恕。耶稣说:宽恕你的敌人。试问,心有我相,自我执迷者能否达到无我宽恕?既然心中无我的宽恕,才是爱的性质,请问,这样的爱,与如来所说的,无缘大慈、同体大悲有何差异?
并非是上帝所说的爱,与如来所说的慈悲有差异,而是法师您,心中的觉受,对文字名相有分别取舍。取舍即轮回,分别乃生死,以分别心度如来义,如镜中取花,水中求月也。舟行岸移,云驶月运,故而如来拈花,迦叶微笑,文字语言只是指月之指,法师为何只看到指头,以指头作为月亮去分别思量?却不知,对于指头的揣测度量,既失去了月亮,也失去了指头原本的意义。
问:灵魂是什么?补特伽罗是数取趣,即轮回的众生,根据已有的证据,灵魂指的是死后的神秘的状态,根据薄伽梵歌的描述,灵魂即是不灭的一种形态。不灭的灵魂因为渴爱而受生。爱是灵魂的心脏,我也有点糊涂了。不知出处。
答:法师,读经书一定要全面,不可望文生义,以偏概全。何谓灵魂?心取心幻,依幻而心,执幻为实,而生分别,心识分别,牵引幻心,而有生灭幻影,幻影蒙心,心随幻境,依境而生种种认知,认知即众生,故而佛经说:知觉乃众生。依认知而生体验,体验即世界,故而佛经说:想澄成国土。众生依心而有空,依空立世界,在妄心分别所幻现的世界中,无明心对境界的认知体验,交织成想,想即烦恼根本,故而烦恼相即众生,众生相即无明心之妄想心。所谓的灵魂,就是心识分别,在想阴塑造的世界中,被妄念与业习绑架的觉知。外道不明白万法唯心所现,世界唯识所变,只是看到众生生死相中,那不随生死改变的觉知,认为觉知即神我,而神我并无有实在的主体,而是如来妙觉真心,在无明心中,投射的妄念倒影而已。
既然无明心之本质,就是如来圆觉智慧,那么,一切众生种种烦恼心,皆是如来妙觉智慧所化现,故而佛说,众生与如来一心之别,心觉,众生即如来,心迷,如来是众生,只因众生迷失自心本性而有八万四千烦恼,故而生出,如来随顺方便,普渡慈航之八万四千法门。何以烦恼即菩提?烦恼性空,诸心不可得故!过去心不可得,现在心不可得,未来心不可得,三心无得,故应无所住而生其心,心心无挂是佛心。
法师不解灵魂的本质即是无明,依无明心所现灵魂,去说佛法,实乃南辕北辙。若法师明了,灵魂、诸神、佛国刹土、宇宙星云,皆是一心所现,依识所变,爱与恨,生与死,轮回与永恒,皆是心识幻化,诸法不可得,诸相无所取,自心清净,寂照圆觉,当知生死即是心识,心离识则为解脱,解脱即无分别,无分别即无缘大慈、同体大悲。故而说是爱,有何不可?
问:您语言文字优美动人,能够激发人的情感,令人陶醉沉浸在无限的想象空间中,带给人无尽的遐想。令人身心充满感动、温暖。非常棒的文采!即使许多世间作家写的心灵鸡汤,也难以媲美您的文字。学习了!只是许多问题还望老师解惑。
慈心三昧是兴发慈悲心的禅定,您发的文里也说了,因为修慈心得善知识护持,渐渐修持去除恶习修六度,并且忏悔一切罪,礼敬一切佛,随喜一切诸善根。若没有正见、正智、正勤等八正道,慈心修得再好,也只是一个善人,慈心是基础,但不能以此涵盖一切的努力。
六师外道,包括基督教等其他宗教都讲慈悲,这么说他们也可以成佛了?正如六师外道也修四禅八定,但佛法与他们的区别即在于慧解脱,所以佛说八正道,正见是前提,慈心是基础,尤其大乘佛子,菩提心是根基。仅仅正见也是不够的,我们还有许多习气毛病、业力,都是挂碍,都需要通过修行来完成生命品质的改善。
全世界四万多宗教,没有一个宗教不强调慈悲与大爱的,中国本土的墨家、儒家,都讲仁爱、大爱,他们能成佛否?当然是不能,见地上便有根本的区别。
答:法师谬赞了,法师以上的言论,本人是赞同的。佛法与外道,根本的区别在于般若智慧。何为般若?法我皆空,如如不动;何为智慧?心不挂相,随缘清净。但是,法师,正因为佛法中,一法无得,一心不挂,因心无所得故,而诸法性空,因诸法不可得故,一切能得心、所得法,皆可成为解脱各门各派、学说迷惑的究竟佛法,各门各派也可以因为觉悟者善巧方便,智慧无碍而成为度化众生的方便法门。维摩诘菩萨说,依无生不动的究竟,立一切法,何为究竟?方便为究竟也!
问:心内心外,皆是假名安立。这点在《金刚经》里说得很清楚,若以色见我,以音声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见如来。离一切相即是实相。自性又是个什么东西?法亦非法何况非法。
然众生因种种业而受生,见诸佛本性,如何见?下手处在哪里?慈心也好,持戒也好,念佛打坐也好,皆是方便。若说这些都是妄用功,向外求法,实在是一种误解。殊不知心外用功心内求。贪嗔痴薄的人,善根深厚,正如祖师大德开水烫一下就可以开悟,那大家都回家烧几锅开水烫一烫,看看能不能开悟,还是皮开肉绽?
答:法师,您的修行不在心上,而在意识上,意识必须分别诸相,心识攀缘才有诸法,若您能反观本心,体证心无所得,那就是修行,而停留在意识分别、名词概念上的推论,离心尚远。佛法比喻药物,是用来疗心用的,若在药物本身名相上做文章,不仅治愈不了心,药物也失去了本来的价值。佛说,法如竹筏,渡河而过,过河后不需要背负着竹筏,正如后刺挑前刺,前刺若已除,后刺也无须挂碍。
《六祖坛经》言:不识本心,学法无益。达摩言:若识得本心,则佛性具足,若不识本心,则说得十二部经教,尽是魔说。法师以概念心,蒙蔽心中觉照,无论言谈文字多么有理,心不自观,着善恶法相,恰恰属于妄用功。功夫不是觉悟,觉悟只在本心,本心若迷,功夫深厚也是南辕北辙,本心若是觉醒,则饮水吃饭皆是功夫。故而法师离心而说种种修行法,并且升起高低对错的建议,这就是心外求法,如来言,法无高下,诸法因缘生,借机宣法,令无明心觉,即是佛法。
问:佛是本心没错,但凡夫与佛的区别即在于迷与悟。迷为无明覆盖,颠倒五欲轮回。另外,我似乎也没说外求这个理念。修行修什么?正是打破贪嗔痴,窥破无明见诸佛本来面目。凡夫下手功夫处,正是破妄,破而后立,破无可破真自显。正如禅宗云:烦恼即菩提。轮回是战场,菩萨是勇士。既然自性本来清净,那么我们还需不需要用功呢?停留于文字义理而忽视了当下众生的问题,极易让佛法变成谈空说有的理论,而无法将功夫落于实处,见地就变成了乌龟壳。
答:法师,何为迷?心执即迷!何为悟?无挂自在,本来觉悟。觉悟与迷失,仅仅是一颗心现两种状态,依据迷失而说有觉悟,真觉悟者,迷失不可得,觉悟也不可得,既然诸心不可得,可得者皆幻,何曾有一个用功之处?有一位大禅师曾说——切忌用力。众生是什么?自心烦恼也,如法师深观自心烦恼,烦恼不可得,性空本是如来,这才是真正的下功夫修行啊!若法师不明白世界唯心所现,诸法唯识所变,众生只是心中妄念,而视外界的众生为实有,心不自心,因色故心,色不自色,因心故色,若离本心而说有法,这才是真的离心说法,将佛法落于空谈。
问:慈心、恶心都是心,但他们之间是有区别的,轮回受报的业果也不会相同,所以佛说十善业道经。但黑白业都是轮回之因,佛说十善业道经,以及瑜伽师地论菩提道次第讲的三士道的修行,亦是次第接引。
人身难得,佛法不离世间觉,心灵的觉醒离不开五欲六尘,所谓止观,止的就是染污轮回的相续,观则是从无常缘起的外相开始,从最基础的无常观,慢慢见诸空性自体。禅宗里讲的观,是自性的启用,但前提是建立在见性的基础上的。如果单纯地谈空说有,讲自性,是否偏执一边呢?正如一个易学算命的说过的一句话:谈那些空头理论找和尚去。
佛学院里很多同学提到大乘佛法觉得很难,无处下手,尽是些谈空说有的玄妙理论,实际上佛法真的并不是什么玄妙的理论,就是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中,在每一个起心动念的当下,吃喝拉撒皆是用功处。
答:善心、恶心,区别在于心识分别,而不在于善恶表现,若善恶有本质区别,则善恶就有自性,有自性者就不可能相互转换,则恶心永远是恶道,善心永远是善果,则恶道众生将永无超脱一说,那么佛法就失去了度化众生的能力。佛法者,觉悟心是!何为觉悟?善恶性空,诸心不可得是!何为不可得?生灭性空,本来清净。心离分别故,诸法名佛法,心生分别故,则诸法皆妄想,佛依无明众生不同根性,而说三藏十二部经,展现声闻、缘觉、菩萨道,而究其根本,这三种层次次第修法,都在说唯一的佛乘。何为佛乘?缘起性空,自心现量,离幻即觉,如如不动是佛乘。
何为止观?心不随六根尘色,于五蕴烦恼中,晴明朗照,心光发动与十方如来辉映,此为奢摩他,止观境界,证阿罗汉果,脱离分段生死。
何为幻观?心观察五欲六尘,观察心不被五欲六尘蒙蔽,六尘熄灭五欲消融,五欲本来性空,六尘尽是幻影,幻影不可得故,则观察心亦是虚幻,五欲六尘是唯心所现诸法生灭,诸法本无生故,心识同时熄灭,法我皆空,身心脱落,自性明觉普照十方,空中无色是法界清净庄严,证无生法忍,入佛地。
何为空观?听声音背后,听不到的寂静;看色相背后,看不到的空明,依色观心,依心观色,心色两寂,是为禅定;觉自心本性,证身心寂灭,如器中锽,形无所动,声出于外,随缘不变,不变随缘,是为禅那。
综上所述,法师,您能看到声闻、缘觉、菩萨道的修法有何不同吗?为何释迦牟尼佛说,罗汉为焦芽败种?因为自性明觉被心识牵引,清净法性被习气掩盖,心识聚合习气而成心灵,心灵被妄念体验带动而生万法,法是心妄,心是法源,若心认定法是法,色是色,相是相,善是善,恶是恶,则心随法转,终是轮回。
若你的心灵,觉察心灵自己,于觉察中,不随心识波动,你就可以看到,善恶唯心所生,善恶本是分别,分别本来虚幻,虚幻本来无得,因无所得故,善恶业所现天堂地狱,六道轮回,当下除灭,因不可得故,生死轮回幸福烦恼,当下清净生死解脱。
法师,您依据的修法,是奢摩他,止观修行的道路。止观修行的特点是——认为五蕴五欲、六根六尘是实有,依据实有的体验,而生出离开实有幻境的道路与修行方法。这不是您不学法,不是您不精进,而是您的本心尚未觉悟,心灵觉知被累世习气体验凝固,而生存在感的迷惑,存在即识阴,时空世界于识心分别起,心依存在而说万法,若心无挂万法则心识寂灭,法不可得,心不可说,当下圆满清净,是汝如来自性。
7月7日
问:毕陵伽婆蹉即从座起,顶礼佛足而白佛言:“我初发心从佛入道,数闻如来说诸世间不可乐事。乞食城中,心思法门,不觉路中毒刺伤足,举身疼痛。我念有知,知此深痛,虽觉觉痛,觉清净心,无痛痛觉。我又思惟:如是一身宁有双觉?摄念未久,身心忽空,三七日中,诸漏虚尽,成阿罗汉,得亲印记,发明无学。佛问圆通,如我所证,纯觉遗身,斯为第一。”——《楞严经》二十五圆通之身根圆通法门
这一段几个字:念,知,觉,心,这到底是啥意思?
答:你看到这一段经文,心有疑惑,于是想要求答案,想要解答疑惑,就是愿望,愿望推动意识,意识调取记忆,思维中升起求解的念头。
念头,是意识分别的结果;意识,是心灵愿望的达成;愿望,是心灵觉知的渴望。因此,念头的本质,就是心灵觉知的表达。
心灵渴望解开疑惑,则必定有一个升起疑惑的认知,这个认知,就是心识,也就是想阴,想,是由心灵觉知分别,聚合心灵觉受体验,聚合而成的自我感受,你的所知、所想、所念,都是你在想、你在念、你在知,或者说,所知、所想、所念,皆是你的自我体现,自我,就是所想、所知、所念、所感聚合而成。
你如果能在所想、所念、所感、所知中,反观念、想、知中,那能知、能念、能想的晴明主体,就会发现,想、知、念,本身是虚幻的影像,并没有实体存在,想、念、知等浮华的影像淡化熄灭了,心灵深处的能知、能想、能念的晴明主体,也就不再被所知、所想、所念凝固成晴明的境界,境界融化后,知与所知熄灭,一法无生,一念无得,一想无挂,朗然圆照,十方圆明,就是觉。
觉性,无生无灭,故圆满;无来无去,故庄严;无垢无净,故通达。
觉性即法界,法界即诸法性空,诸法不可得,是名周遍,性空无所生,是名圆满;随顺无生即普照。
觉,执迷所觉,觉即为幻,幻成心体,依心立世界。
故而佛经说,觉海性澄圆,圆澄觉元妙。元明照生所,所立照性亡。迷妄有虚空,依空立世界。想澄成国土,知觉乃众生。
虚空世界,生死众生皆依心所立,世界只是心识所现幻化,故而佛说,三界唯心,万法唯识。
综上所述,众生所念、所想、所觉、所知,都是心之所用。
能从念、想、觉、知中,反观内照,照性中,本无能知与所知,本无能觉与所觉,并无能闻与所闻,心性湛然,无染无挂,即是觉醒。
故而佛说:一念觉,众生即佛;一念迷,佛是众生。
8月24日
问:我现在有一个不明白的地方,是心灵和自我的关系问题。
答:心灵是自我的承载者,自我是心灵的错觉,心灵是阿赖耶识,自我是我执识,犹如风刮浪起,浪就是自我,海就是心灵,海洋是觉性凝固所现幻觉,自我是建立在幻觉中,觉性对存在的细腻分辨。
8月27日
问:老师,如果就只能不随念头转,而不能观察到众生过去未来此刻心愿的,是属于奢摩他吗?
答:凝定清澈的专注心,是修行止观,止观的圆满境界,称为奢摩他。
8月29日
问:那我们眼睛看到的是什么?
答:心识取舍意识,对眼根信息,进行的编制色相,眼睛只能看得到光线,却看不到景象,景象在大脑视觉神经中呈现,心灵觉受给予大脑景象赋予了感知,感知对光线的体会,就是我们所说的看到。
8月30日
何为淫心?诸法分别见!以淫欲作为实有,是名破色戒!
《维摩诘经》中,佛对不同根性弟子讲法,阿罗汉因为有法可得,故而被佛称为焦牙败种,不得究竟解脱,而大菩萨不离五欲,心不染尘,而成就种种诸法方便。
佛说,观身不净,这是给小乘修行者所说方便法,目的是断灭众生对于自身爱欲的执迷;佛还说,身心如幻,幻不可得即空,身心本来清净,众生生死本自涅槃。
佛说三藏十二部经,皆不离心,若离心说法,即是魔说。淫欲是否离心可以独存?如果淫欲有自性,那么说淫欲肮脏可以成立,如果淫欲没有自性,唯心所现,分别幻取而成淫欲,淫欲本来空寂,空中可否有罪业获得?诸佛说法只是说心,不去认识自己的本心,却要依文字名相,去歪曲如来教法,这才是真正可怕可悲的行为。
我们再谈佛法胜义谛,何为第一义?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,现中无证,变中无得,如如圆满,当下清净者,是名第一义,第一义唯有亲证,无法言说,所以,第一义,胜义谛无法用语言文字描述,文字语言只是通往祂的道路,一切都是我们自己的心所化现,在身心幻构中,随缘不变,缘起不动者,是胜义谛。那么,四念处,是否离心独存?观身不净,身由何出?父母精血产物,能否生出我们的清净本心?既然肉身是因缘和合产物,本来是心灵宿世因缘的兑现,性幻本空,又为何要将空性的因缘,定性为肮脏?《圆觉经》曰,依幻说觉,亦名为幻,若说有觉,犹未离幻,说无觉者,亦复如是,肮脏一定是相对于清净所说,请问,清净者是谁?又有谁是认识清净者?清净能否被认知?能被分别心认识的清净,属于分别造作的产物,已经在因果轮回中还能是清净吗?
请不要依文解字,心性依旧在自我体验的,心识分别中,被宿业因缘牵引,所以才会生出——诸法实有的概念,以此生灭相对的法,是无法破除因果相续的心识的,心识不破,生死不出,就只能在清净与肮脏的二元对论之中,去苦苦寻找清净相,试图通过远离肮脏相而获得清净涅槃,你所谓的涅槃,是心堕落在顽空、死空、断灭空中,并不是如来随缘不变,不变随缘的,真空妙有之佛性,诸法皆是心,诸相皆是心,肮脏的身心,是由相构成,而生出色相的也是心,不见名色本体是自心,脱离自心在名色中分别取舍,清净本身就是轮回,寻找的涅槃本身就是分别见啊!若通过肮脏与清净的名相,认识到,认知名相的本心,本心性空,依识所现,故而色相性空,唯取舍所变,心离取舍则色相空,心离名色则心本寂,法我皆空,是落落清净,诸法无生,是究竟涅槃,身心污秽与否,都未曾沾染到自性如来,正因为如来自性清净圆满,故而身心烦恼,本身就是菩提涅槃,这就是方便为究竟,生死本涅槃,众生心皆是佛心,众生名相皆是如来威严德相,何以故?众生名相不可得故,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。
8月31日
问:老师,修行到什么程度,是自然启发自性神通?
答:也就是《楞严经》中记载的,经历五十阴魔的过程。这个过程中,心灵觉知在觉受中逐渐清醒,觉性光明就会在单纯的心灵觉知中绽放,由内而外普照身心意识,心灵就会观察到意识、思维、情绪、欲望、体验、觉受的相续波动。
9月6日
问:老师,保任的情况下,是不是需要一如既往地继续保持读佛经、打坐,如幻似真?不知何时能真正“玻璃粉碎,安然坐家”?
答:保任,真的不是行为,而是专注于内心清醒的凝定,凝定专注的清醒,不随着肉体六根分别取舍,不随六尘欲望牵引感受,犹如水中之光,犹如云中虚空,身处世间,心灵自由明澈,安详在纯粹的休息中,称为保任。保持这种境界,境界成为自己,过去的自我在境界中融化分解,清醒也就熄灭了,身心熄灭时,就是识阴粉碎,玻璃瓦解,觉性纯明,法界庄严现前。
9月7日
问:阳明老前辈说过一句话:你未看此花时,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。后人就有个疑问了:“未看花时,花是存在还是不存在呢?”老师,如果让您回答此问题,怎么回答。感恩老师。
答:存与不存,本是心,存与不存,相性寂;心相本寂原一味,是存,亦非存,是不存,亦非不存,来去无牵挂,清净自如如。
存与不存皆是缘,缘起性空心分别,随缘无证相非相,随相无取心非心,故存即非存,亦非无存,不存亦是如是,非空亦非有,心生性不动,随缘性寂静,寂照自圆觉。
9月12日
问:我有问题请教,身心脱落然后出现一大片灯,全身发抖,这是一次。还有一次,刚打坐就知无我,然后醒来了,一直到现在不增不减,请教这是不是见性?我现在该如何修?
答:你说的这些状态,是识心分别,聚合色阴境界出现的感受,并非是真实的修证境界,真实的修证,是远离这类神通状态的。你所说的无我,并非是真实的无我,而是心灵觉知,在某个瞬间没有攀缘意识分别,出现的自我迷茫状态,也并非是真的无我。目前你的修行,进入了误区,这些状态都属于魔境外道,千万要拒绝。
我告诉你什么是身心脱落。身心脱落的状态,就是你的心灵,绝对的清醒,处于高度专注的凝聚心之中,高度宁定的专注心,可以看得见自己的意识思维,包括每一丝念头生灭来去,可以看得到构成自我的任何一丝欲望以及体验感受,但是体验感受、意识思维,却带不动心灵宁定的专注力,专注力中,没有来去生灭的意识与情绪,清醒专注中,没有欲望感受与记忆,这属于身心脱落。
至于无我,并不是自我昏迷、失去意识的状态,而是,意识清醒,心灵纯净无杂的清晰,透过意识,能看到意识,却不被意识带动,心灵纯净的透明苏醒,能透过你的欲望情感,表达你的喜怒哀乐,心灵中的清醒纯净,却不会被喜怒哀乐、欲望情绪带动牵引,构成自我的心灵感受欲望,与意识记忆思维,都在清醒的明澈心灵中分解,心灵在你的身体、意识、情感、欲望中,安详舒适,透明喜悦,喜悦中没有疑惑,透明中没有恐惧,自我的维护彻底消散在心灵清醒中,但是清醒依旧可以利用肉体意识生活,好像光投射在水中,水波流动光明不动。这属于无我的状态,这才是见性的觉悟。
9月19日
问:请问老师,我没找到心中清醒的那个地方,我在坚持听法,下一步怎么做?
答:出离心是修行的根本,而不是渴望在佛法中获得,唯有你彻底放弃自我获得,觉醒的本性,自然熄灭一切痛苦。去抄法吧,培养一颗纯洁的虔诚佛法之心。
9月20日
问:老师,“诸法性空,因果不空。”如何理解?
答:电影依旧播放,看电影的人,不再沉迷情节。因果是名相轮转,名相是心识分别,心识是觉性困顿。如果觉性从心识中苏醒,心识分别的惯性依旧在延续,故而因果现象依旧存在,可是觉性如目光清澈,观照因果缘起而无染无挂,所以又说万法性空。
问:这两天听以前录音,有两个疑问,一,老师讲真如妙体处是佛待的地方,寂灭处才是如来待的地方,我看许多经上说佛有十大名号,如来、应供、正遍知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间解、无上士、调御丈夫、天人师、佛、世尊。我的疑问是佛和如来应是一不是二。第二个疑问,佛涅槃时讲的法是否比刚开悟时讲得更究竟圆满?释迦佛刚开悟后在定中二十一天时间讲的《华严经》,然后想入灭,很多天人祈请佛住世传道,佛才出去先度五比丘,入灭前讲的《涅槃经》,不应分彼此。阿弥陀佛,如果我的想法正确,就应将这段录音删除。
答:第一个问题,佛与如来的区别。如来是自性,非形象、非智慧、非神通、非名色,宇宙众生都是佛性所演化,幻化性空,空不可得,是名如来,而应众生因缘成熟,宣说妙法的为觉悟者,觉者名佛。或者说,佛只是如来自性,方便众生所现的报身,大菩萨就是佛,因此称为等觉菩萨,妙觉菩萨。大菩萨一旦圆觉后,就无有少法可得,无法可得是名如来,因此我在此处说的佛,等同于大菩萨。
第二个问题,佛在菩提树下开悟后,首先是为五比丘宣说的苦集灭道、四圣谛法,在四十九年的宣法过程中,到了后期,开示说法我皆空的大乘妙法,这中间是一个不断地增进圆满的过程。这个过程在《杂阿含经》中,有着明确的记录——释迦牟尼佛,在甚深禅定中,往往几个月后出定时,会告诉身边的弟子们,前几个月我告诉你们的法义,有不究竟的地方,现在为你们重新宣说,这是佛经里明确记载的。因此,在大乘佛教中,将释迦牟尼佛,开悟之时,称为大菩萨,在释迦牟尼佛涅槃前,称之为如来。
10月21日
问:我今天的状况很是不对,对任何人都没有话说,心里是空的,想更是没有,昨天从上午说到晚上,每来一个居士都能很轻松地聊聊,今天上午每来一个居士都找不到话题,下午还是这样,心里不光是没有法,就连人世间的话语也找不出几句来。心里总是空落落的,但还算安祥。我也不知这是什么状况?没有恐惧感。看看我这是什么情况?
答:你的状态很正常,这是受阴清净后,习气推动思维意识的运动系统开始减缓速度,突破这个状态,需要几年时间的闭关、禁语、独处,直到心灵在极致的清净中,对自我感受的体验开始分解时,内心的觉性明光就会展现,如云开日出般,由内而外照耀身心意识,就进入了三摩地的境界,就开始踏入了解脱分段生死的过程,就可以从肉体感知、意识记忆、思维逻辑中,逐渐脱落身心的染垢,就是踏入了神灵的行列。只要心灵是明了清醒的,就是正常的,思维停顿,或者情绪没有了落脚处,都是好事情,只要心灵清醒保持专注,就是正定。不需要担心身心意识的逝去,心灵觉性才是你自己,是无生无灭的你自己。
10月21日
问:老师,如来寂灭地是不是无有观者与所观者?也就是没有看电影的人,也没有所看的电影,能所皆是本觉的妄动?
答:这个问题阿难曾经问佛陀,佛说,以意识分别心,去思维如来寂灭实地,是不可能的。我说电影情景与看电影的人,是觉性与十法界的比喻,而如来寂灭性,则不可以用任何比喻去触及,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,不可说,不可得,故而如如不动,周遍圆满。
10月25日
问:老师,“见究竟佛义者,即见如来。”如何理解?
答:如来不依相见,唯以智知,自证圣智名佛,见自性者名觉者。佛唯有智知,不依相见,见自性者名见如来,自证圣智者为佛。
10月26日
问:老师!“幻灭觉空,离幻即觉,不辨真实”,第一个觉是“知如幻者”,第二个觉是“不可说”对吗?
答:对,觉所觉空,空觉极圆,是第一个;空所空灭,生灭既灭,寂灭现前,是第二个。
问:老师!听法抄法算不算禅修?平时事事处处观心算不算禅修?
答:是禅修的基础与组成部分。
10月29日
问:顶礼老师,请问怎样的感受是柔软?
答:宽恕别人,接纳自己。
11月9日
问:学生有个问题一直不解,敬请解答:您说过,因过去世您身边累世的亲人,对于诸法法义,法的表现有了执迷的贪爱……确切的说,是指的什么?是指看到禅定中境界为实有吗?
答:对修行境界产生的执迷,会种下误入魔窟的种子,故而,在《楞严经》中佛说,不作圣心,名善境界。若作圣解,即受群邪。
12月4日
何为心疗?
杯弓蛇影、疑邻盗斧的故事,大家都耳熟能详了。通过故事的启迪,告诉我们不能以事物表面的现象,在没有事实依据的情况下,妄自下结论。唯有调查清楚事实的真相,才可以以证据、道理,来化解我们内心的疑惑与误会。
可是,我们人类活着的整个人生,从本质上就是一场杯弓蛇影,我们对于世界的认知,以及通过认知的世界,性质就是一场疑邻盗斧的故事。
为何这样说?
我坐在你面前,你看到我了,对吗?你不会怀疑,是你自己,清清楚楚看到了我。看到我的时候,就必定有一个,能够看到我的你存在,这是必定的。你认为这很正常,看到的情况是属于事实。
真的是事实吗?
你看到的我,只是一个现象,这个现象是由许许多多的因素,因缘聚合而成。在因素聚合下面,是无数无尽微观的能量微粒的运动,从分子、原子、到夸克,夸克这一层的粒子,五十万分之一秒就会生灭一次,也就是说,你所看到的我,本质上是刹那间生灭能量的聚合。能量你看不到,你只是看到了能量在时空中,这一刻的存在现象。你不能说现象就是我,犹如你不能说,冰块就是水源,虽然冰块源于水,可是冰块只是水的一种现象,并非是全部的水的形态,冰块无法替代大海湖泊、雾气雨滴。
你能从理性上,接受你看到的我,是一种现象吗?是你的意识记忆,区分这种现象与其他现象的区别,而固化了这个现象,冠以名称概念——这个现象就是我。
我只是你的心灵觉受升起的体验,我只是你的记忆概念塑造的意识。我是你的记忆与感受,编织出来的故事,我对于你,只存在于你的认知与感受之中。离开你的记忆与感受,我的存在,是微观能量川流不息、层层因缘聚合而成的因果现象。
生命与世界,是刹那间不停地变化的,这一点科学家是承认的。因此,我们所认知到的世界与生命、自我与他人,都是对变化中事物,某一时刻点上的形态固化,进行分别取舍。所以世界源于主观,即使是对客观世界的理解探索,也是主观心意的逐渐表达。
物质与心灵,是镜子与倒影的关系,心灵如镜子,倒影在镜面上的流光浮影,就是构成宇宙最基本能量的缘起,而意识,是能量完全掩盖镜面后,镜面倒影世界的清澈能力,在能量浮影中透出来表浅的光。因此,意识只能在概念记忆的基础之上,建立逻辑思维,通过思维逻辑去对比分析现象,从而对于现象进行深入的、理性的、客观的分析,意识只能分析名相,脱离了名相的概念,意识与心灵体验中感受脱离后,意识就无从分析事物。
也就是说,意识的思维分别,逻辑推理,是基于概念记忆的建立。而一切被大脑记忆的概念,都源于心灵感受的体验。
如果,你的心灵感受,对于某种现象未曾有过体验,那么,当你的意识去试图分析理解这个现象时,意识所浮现的理解,一定是迷茫的、无知的、空白的。换个角度说,意识思维,是心灵体验的延续。是心灵体验,通过意识在延续欲望的感受。
这是我们思维认知、意识分别的事实真相,我们的身体与意识,只是我们心灵愿望的表达。
你看到了我,是因为你自以为看到了我。
因为,你只能看到光线,这是事实。你的眼睛并不能够呈现影像,是你的眼睛接受了光线后,通过视神经,将光信号传递给大脑皮层,大脑细胞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,传达到大脑中枢,再次将电信号转化为光信号,我们的大脑记忆认知的区域,就会出现你“看到”的景象。
与其说,是你看到了我,不如说,是你想到了我。
因为,外界并没有一个实质不变的我,可以被你看到,你所看到的只是因缘流动,暂时的现象。你不能把现象说成是我的生命。实际上,你什么都没有看到,你也什么都看不到,你看到的仅仅是光线的折射,如果此刻世界一片黑暗,你即使睁着眼睛,也什么都看不到。所以看,并不是睁开眼睛的状态,而是内心与意识相互聚合的一种状态。
同理,你所谓的听到、意识到、触摸到、闻到、尝到,种种身体感知,与看到的性质一样,都是心灵觉知对肉体功能所摄取的信息,进行的理解编织的故事。我们活在心灵编造的故事中,故事中所出现的人物、世界、景象,源头都是心灵感受深处自我意愿的猜想与决定。
因此,心疗就是一个心灵与肉体沟通的过程。将被肉体大脑与器官所蒙蔽的心灵,从心灵感受与意识理解中,解放的过程。
生病的只是肉体各个脏器,住在肉体之中的心灵,是独立于肉体存在的清醒觉知,觉知犹如眼光般,清澈透明无形无体,被肉体大脑所牵引的觉知,形成了我们的情感、欲望、意识、思想、情绪、体验。
因为体验与感受,蒙蔽了觉知,觉知被感受的体验凝固,与肉体器官发生着相互作用,就是我们的欲望感受与情绪状态。身体状态可以左右心灵感受,同样的,心灵感受也可以影响驱使肉体感官。而在心灵体验与肉体感官深处,能驱动身心意识、驱动肉体感官的,是心灵不变的觉知。
当我们从理性上,破除了身心意识是自我的错觉,用专注心反思自我与生命的真相时,觉知就会在身心舒缓的体察反思中,清净展现。觉知中没有自我,也不受肉体局限,当然也不会被病痛疾苦局限。
我们的情绪感受,舒缓融化在心灵安宁的觉知中时,负载在情绪感受之上的肉体疾病的状态,也就会随着情绪的舒缓,欲望感受的淡化,而逐渐分解了疾病的累积,犹如建立在冰雪之上的积木建筑,随着冰雪的融化,而逐渐倒塌消散。
心迷失了自己,错觉中寻找自己的心,是一切生老病死的源头。
而我们在舒缓的情绪中,安宁自己的心灵感受,在宁静安详的情绪中,融化对自我的体验感知,心灵深处的清醒觉知,就会随着自我情绪欲望认知的淡化舒缓净化,而展现出觉知从未改变的光明。
觉知不依赖身体意识,觉知不依赖情绪感受,觉知是独立的单纯,觉知中本来没有生死没有病痛。
我们所感受感知到的、认识理解到的、体验觉受到的、各种癌症疾病,就会在心灵清醒宁静的觉知中,逐渐消散了体验的痛苦,融化了感知的恐惧,犹如太阳光明普照雪山,冰雪寒冷构成的癌症状态,就会在心灵宁静清醒的独立觉知中,融化在觉知的清纯温暖的光明之中。
心,是生命的本源,在身心意识中,觉醒了心灵本来的宁静,就是生命的重生。
12月16日
问:老师好,禅定中的境界为什么能被记忆回忆?想起《六祖坛经》一句话:无生岂有意耶?恳请老师开示。
答:完全进入禅定中,出定后身心宛如洗澡后的体验,思维是断裂的,身心语言的相续,需要一个恢复的过程,但是在即将进入法性境界之前,深层的心识觉知,还是清醒的,犹如纯明的镜子,可以映照万物,而毫厘无差,此刻出定就可以如实的描述,但是并非是记忆,而是如实描述,就好像照相一样。
12月28日
问:阿弥陀佛,感恩老师。请问:达到行阴流时才能出“般若法”吗?
答:见自性者,犹如身在房中,窗户纸被捅开看到了虚空,虽然依旧在房子中没有出去,但是不再被房间迷惑,这个窗户纸就是觉知,识阴脱落了行阴,行阴流不再牵引觉知分别,则觉性裸然寂湛,于一切生灭法中,无挂无生,于所有缘起缘灭,不动明晓,为法中王,随缘不变是般若。行阴流还远远没有触及到,这诸法性空的究竟义,但是行阴流的完整安详光明凝定,是勘破了想阴,心灵觉受中安详熄灭了自我,失去自我取舍的心,清醒独立自由,脱离意识与体验构成的分段生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