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者(理)

2016年7月13日 09:02

深夜加班,突然感到肚子餓了,饑餓感驅動心靈覺受,心靈升起想要吃飯的願望,願望驅動大腦意識進行分別,意識調取大腦皮層的記憶信息,思索在哪裡可以找到食物,吃什麼,如何吃;注意,想要吃飯的這個意識,並不來源於意識本身,而是源自心靈對肌體饑餓感的反應,意識對食物的思索,是心靈體驗的延續,心靈體驗的願望是動機,意識是落實動機的步驟,意識並非有自主能動性,僅僅是心靈探索世界的工具。

 

意識能分別善惡對錯,意識本身非善非惡,意識牽引心靈,你感受到痛苦或者幸福,意識本身卻無法痛苦或幸福,感受痛苦的是心靈,意識只是給予心靈痛苦的理由,即使沒有意識分別給予心靈感受波動的理由,心靈中痛苦與幸福的感受依舊存在,感受是非理性的,非理性的感受,不需要意識的牽引也在相續波瀾,猶如嬰兒的意識尚未形成之前,就會哭鬧,會無意識地微笑,這些反應是脫離意識控制的感受本能。感受既然可以脫離意識存在,那麼意識的本身,就僅僅是一個工具而已,並非脫離意識後,生命就會死亡,否則嬰兒剛出生時,沒有意識分別的主動性,嬰兒就應該是死的,可是沒有意識能力的嬰兒依舊是活生生的個體生命;所以,意識並非是自我。

 

佛陀曾叮囑弟子:“慎勿信汝意,汝意不可信。”——出自《佛說四十二章經》

 

舉個例子,這是一包煙。我們如果從小受到的教育——這包煙是強身健體的,它可以治很多疾病。那麼我們見到這包煙的時候,內心對它的體驗就是認可的,看到煙內心裡面會升起欣喜幸福的感覺,它是對人體有益的,對我們身體是有好處的。當有一天,科學上發現了這包煙實際上含有很多有害物質,它是致癌的,那麼我們對於這包煙的感受,立馬就會變成排斥討厭甚至於緊張。這包煙本身沒有變化,它的名相沒有變化,可是我們內心對它的覺受為什麼會有天壤之別呢?是因為我們自己對它形成的知見,而引導了內心覺受的體驗,認知左右著對於煙的感受。

 

這包煙就代表著我們的整個人生。我們整個人生,從生下來一直到老死,意識就不斷地樹立知見,形成記憶與思維的相續,認知引導著內心潛藏著的覺受體驗、情緒慾望,形成感受,感受又左右我們的知見,形成了對知見更深入的延續擴張,攀緣了知見的情緒帶動我們內心的覺受,形成了對世界更系統、更細膩深入的感受和認知,感受與認知凝固心靈深處的覺受,固化的覺受蒙蔽心靈基本的覺知清醒,清醒的覺知陷入混沌,隨感受業力波動,隨認知妄想分別,業感妄念塑造心靈成為我執,我執也稱為神識,就是我們所說的自我。

 

真正輪迴生死的就是這個自我,而這個自我它並非實有,它就是由我們的意識、心靈體驗、感受慾望和我們的覺受,相續而成的,心靈凝固的狀態。我們說到自我的時候,一定有一個心靈凝固的特有的狀態稱為自我,這個自我的心靈的感受,一定是有別於自己的其他感受而升起來的。比如說:我喜歡喝水,我喜歡吃肉,我喜歡吃菜,我喜歡跳舞,我喜歡運動,運動是一種感受,吃菜是一種感受,吃肉是一種感受,喜歡抽煙是一種感受,而這一切感受一定是升起於自我覺受之上的體驗。而這個自我,實際上是心靈對某一種覺受凝固而成的認知,這種認知片段,固化了心靈覺受的流動,而成為接受妄想境界的主體,這就是自我,也稱為神識、中陰身,自我是生死輪迴的基礎。

 

脫離意識牽引的心靈,感受就會成為生命的主體,痛苦與幸福的感受,失去意識賦予感受的概念依據,痛苦與幸福的感受,就不會被概念強行地固化、分化成為對立的情緒,痛苦與幸福的感受失去意識的擾亂,情緒感受呈現出迷茫。

 

迷茫中,情緒的感知渾濁翻滾,意識善惡帶來的情感波動,相互交融,各種細膩體驗,混雜細膩覺受,形成感受深處的恐懼與希望,這種混濁迷茫的狀態,就是中陰身——我們死亡的那一刻,你必定要經歷的過程。死亡時,意識從心靈感受上脫落,感受本身失去意識概念束縛,今生你所酷愛眷戀的外界事物,所凝固聚集起來的心靈習氣感受,就會如洪水崩潰堤壩一樣,習氣汪洋淹沒你心靈深處的覺知,業力感受帶動心靈體驗,在痛苦中恐懼,在幸福中安詳,恐懼深處,就是地獄,安詳深處就是天堂,你死後下地獄或者上天堂,就是由你內心的體驗覺受所決定的。

 

所以,決定生命未來去向的,不在於你在人世間的行為,而是你隱藏在心靈感受深處,體驗世界的動機,動機決定你心靈體驗是安詳,或者恐懼,而恐懼或安詳的心靈細膩覺受,皆是由你自己平時的一言一行,起心動念造就的。所以說,天網恢恢,疏而不漏!你可以欺騙全世界的人,卻逃不過自己心靈覺照的眼睛,暗室虧心,神目如電,宇宙中的神靈,就是我們心靈形成世界的最初錯覺,天堂地獄,生死輪迴,都在自性中完成,你我只不過是,心靈迷失在夢境中,在夢想大海中,業習因緣翻滾所現的一粒粒泡沫。

 

泡沫最終會消散,而生死大海卻不會消失,大海就是心靈覺知,覺知被覺受體驗蒙蔽,體驗牽引覺受,貪愛取捨構成了輪迴的自我,自我業身如泡沫生滅,大海沉迷本質不變,迷茫相續是我們所說的宿命,這就解釋了人世間所有恩怨糾葛,愛恨情仇的原因,為什麼動物有天敵,為什麼人類會有一見鍾情,為什麼會有各個行業的天才,為何有人會有天賦天資,為什麼有的人一見如故,為何有人無緣無故地去傷害他人,深入生命的微觀中,就能覺照到生命的宏觀,我們只不過是心靈大海中,因緣和合泛起的一粒粒泡沫,心靈不能覺醒自己本來的面目,泡沫就會隨心靈認知的幻影,帶入存在感中,無止盡、無休止、無邊界地沉淪。

 

國內的孩子們,這兩天在高考,你們孩子要上大學了,考試分數下來了,考了600多分,這簡直是不可思議的分數,上清華、北大一點問題都沒有了,你內心深處一陣狂喜。聽清楚,你內心深處是一陣狂喜,這個狂喜是你的感受,這個感受是因為你的意識對於分數的分別,而引起來的波動,但是感受和意識背後,一定有一個能感受到狂喜的“你”,那個“你”呢,並不是意識,意識只是你的工具而已,你在利用意識的工具分析了分數,然後你身上穿的這一件感受和體驗的衣服,它們帶動你更深層的覺知形成了狂喜。

 

意識本身不會狂喜的,意識只有分別的能力,它沒有覺受的能力。是我們內心感受的體驗在狂喜;我們自己內心的感受,當它脫離了意識的左右,它本身也沒有一個狂喜或者悲哀的主體,它像是流動的水一樣,它遇到溫度結成冰了,那是痛苦,它遇到太陽溫暖了,它化成水了,那個就是喜悅。在這兩者的深處,還有一個能夠覺受到狂喜,能夠覺受到痛苦,能夠利用意識分別,能夠利用思維去分析的一個“你自己”,自我,就是內心深處,極深極深的心靈錯覺體驗,業感妄想的聚合就是我們所說的神識。

 

神識是心靈妄想業感綁架的覺知。覺知並不是獨立存在的,覺知是細膩覺受的分別,而顯現出存在感覺知。覺受細膩的體驗,牽引存在感,而展現出來心靈對存在體現的分別;心靈對存在的認識,以及對存在的覺受,相續聚合而展現出,對存在的認知感受,感受體驗蒙蔽的心靈認知就是靈魂,靈魂就是心靈存在感中,被體驗習氣包裹的錯覺妄想,業境蒙蔽幻心,所現靈魂中陰身,那就是我們所說的神識,輪迴的就是這個東西。

 

那麼覺知,它有根嗎?覺知沒有根的,覺知是我們心靈更深境界原始覺性的困頓。覺性分辨了自我存在的光影,被光影所凝固、牽引,對光影的認知稱為覺知,這就是三界六道的源頭,也就是我們眾生、我們人類認識到這個宇宙,它是怎麼緣起的——緣起於覺性的困頓。

 

覺性的困頓,困頓的覺性被自己覺照十方的光明所迷幻,覺性對性空而明的普照,所體現出圓滿十方的法性光明形態,形成了不易察覺的認取,猶如我們眼睛看虛空時間長久,眼酸疲倦而生虛空雙影;覺性因認取虛空雙影,而被分辨錯覺蒙蔽,錯覺掩蓋覺性而現覺知,覺知所現存在感,蒙蔽了覺性本空的明性,所現虛空,覺知對明空覺性的分辨,所現存在感具體的展現,存在感的展現就是覺受,覺受對存在的體驗,展現細膩的光明流動;光明細膩的覺受,牽引覺知形成對存在的深入分別,分別呈現出時間、空間、無限廣袤無限深邃的宇宙。

 

心靈無明,是三界六道一切眾生、能量、物質、生命的緣起源頭。造物主不在外面,造物主是心靈深處的無明,無明即妄想存在,依存在而現三界六道,依存在而覺知,依沉迷存在感,而現認知存在的覺知,依覺知而有分別,依分別而覺受,依覺受而取捨,依取捨而生滅,依生滅而輪迴,依輪迴而緣起,依緣起所現世界。

故而佛說:“諸行無常,諸法無我”,“緣起性空,自心現量”。

 

當心靈感受脫離了意識思維,感受本身的痛苦與幸福體驗,自然會從感受表面上的情緒波瀾中脫離,脫落了情緒的體驗,感受深處,能體驗感受的覺受,就清晰現前,猶如海浪平息於大海,大海如鏡面平靜,自然能夠倒映虛空世界,眾生如泡沫,感受如海浪,覺受如大海,覺知如虛空;大海泛起浪花,海浪卷起泡沫,眾生生生死死,生生世世,輪迴天堂地獄中,天堂地獄卻脫離不了虛空。

 

覺知存在感,依覺受體驗呈現虛空境界;光明覺受,是存在感覺知的具體展現;覺知本身無善無惡,無悲無喜,純淨的覺受,是覺知最原始的生命形態,覺知是心靈的性質,心是三界之本,存在即覺知,覺知即造物主;覺知依覺受表現,覺受呈現出心靈的形態,光明的表現就是諸神之源。

 

對存在的認知呈現神靈,對存在的認可呈現魔王。

 

覺知存在,而有對存在的覺受,覺受體現光明流動,光明凸顯虛空無限,虛空依光明而穩固存在,存在感是造物主,無形無相,依覺知所現,依覺受所變,佛說:“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”;光明呈現出神靈,光明對比出黑暗,黑暗就是魔王,魔王是神靈的孿生兄弟,猶如硬幣的兩面,不可分割,同生同存,這也就是道家所說的“無極生太極,太極生兩儀,陰陽互抱,生死相依,輪迴出世界,大道無形,生滅相續,能量出宇宙,道無窮無盡,是太極之運化,是無極之表徵”。

 

黑暗與光明皆從覺受中升起,心靈覺知即存在感,是宇宙的基礎,覺受是宇宙中,有形眾生的生命源頭,靈魂主宰;對光明的認可就是希望,呈現出天帝、神靈、天人;對黑暗的拒絕就是恐懼,恐懼呈現出魔王、魔女、魔民,以及妖魔鬼怪,魑魅魍魎;拒絕是魔王恐懼的源頭,接納是神靈希望的根本,當愛與痛苦的體驗熄滅於覺受,覺受不被光明黑暗的體驗束縛,光明與黑暗的形態,在覺知明晰中熄滅,覺知熄滅了覺受體驗,就是能量微觀到生命盡絕處,一切有形無形生命的本來,就是那無形無相,無生無滅,不動周遍,以一切展現,在一切展現中,恆常不動的覺知存在,存在感是三界的本源,心靈的起始,生命的源頭,三界諸法緣起處,外道神靈最高處,宇宙萬物的基礎——造物主。

 

造物主只是心靈存在感,或者說,因存在錯覺而幻現出心靈,因錯覺而幻感,因幻感而錯覺,心靈是諸佛覺性的困頓,或者說是覺性的倒影,或者說是錯覺的覺性,因分別而有法,分別本身是錯覺,故而諸法皆幻,幻法性空,諸法無我,諸心無得,覺性中本無生滅,亦無來去,本無大小內外,亦無緣起緣滅,猶如眼光從所見的境界中,復甦了見世界的性質,而清澈目光中本來無有世界,世界如微塵相續,生滅來去,目光純澈普照,無雜無染,圓明不動。

 

宇宙中一切物質能量,皆緣起於被心靈錯覺牽引的存在感,覺知對存在的分辨,呈現出對存在的覺受體驗,猶如湖面震盪起細膩的水珠,水珠由存在感湖面升起,就是存在感展現出具體虛空形態,因為空間的確定,而牽引存在感覺知,對空間進行深入的分辨,形成了對空間的認知,認知虛空的當下,就生出虛空存在的,過去與未來,因過去未來而有虛空變化,時間開始在存在感中,展現虛空流動變換,時空的波動流轉,就呈現出宇宙最基本、最細膩、最原始、最高境界的能量微粒,這個過程解答了現代物理學上兩個很難解答的問題。

 

第一個,就是量子力學當中的測不準原理,薛定諤的貓。薛定諤是一位很偉大的物理學家,他說,在微觀下,物質微觀的能量形態的探測是無法探測準的。對能量的存在形態的認知,會隨著探測者本身的行為而發生變化,所以你沒有辦法用技術手段,看到微觀能量原始的存在狀態,未曾被觀測的能量,處於存在或不存在的疊加狀態。你只要一觀測它,它一定會隨著所觀測者的觀測行為而發生形態的改變。

 

不確定性原理(Uncertainty Principle,又稱“測不準原理”)由海森堡於1927年提出,這個理論是說,你不可能同時知道一個粒子的位置和它的速度,粒子位置的不確定性,必然大於或等於普朗克常數除以4π(ΔxΔp≥h/4π),這表明微觀世界的粒子行為與宏觀物質很不一樣。此外,不確定性原理涉及很多深刻的哲學問題,用海森堡自己的話說:“在因果律的陳述中,即‘若確切地知道現在,就能預見未來’,所錯誤的並不是結論,而是前提。我們不能知道現在的所有細節,是一種原則性的事情。”

 

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1927年提出的不確定性原理是量子力學的產物。這項原則陳述了精確確定一個粒子,例如原子周圍的電子的位置和動量是有限制的。這個不確定性來自兩個因素:首先,測量某東西的行為將會不可避免地擾亂那個事物,從而改變它的狀態;其次,因為量子世界不是具體的,是基於概率的,精確確定一個粒子狀態存在更深刻更根本的限制。這就是測不準原理。

 

第二個,無法探測的暗物質。我們所認識到的這個宇宙,僅僅是佔了整個宇宙的5%,95%的宇宙能量形態如何存在,現在的科技是無法探測的。為什麼呢?這些物質,它不反射光,也不反射任何的信號和射線。它像是黑洞一樣,它吞噬一切的光線、射線和能量,所以沒有辦法用我們現有的技術和能量去探測它,你對它的形態是未知的。就像你們看到我需要光,並不是你有眼睛就能看到我了,還需要有光的反射,因為我們現在看到的光,只佔整個太陽光譜很少的一部分,所以我們所能看到的世界很少,因為沒有那樣的射線去探索它。

 

就比如說,我們知道有紅外線,紫外線,X射線,γ射線,如果以X射線和γ射線那個境界的物質去探測宇宙,咱們看到的宇宙空間就會更深入,就像是X射線可以看到身上的骨頭,咱們肉眼看不到,但是X射線可以看到,是同樣一個原理。可是X射線僅僅是我們人類利用現有的技術探測到的一種射線而已,它也是能量的一種體現。

 

可是在由我們心識所開創出來的這個宇宙,從剛開始的妄想分別所展現出來的基礎能量波動,那是光明的體現,因為它比一切物質和光明的表現都要細膩,所以針對於一切光明的表現和世界眾生來說,它都是不可見的。為什麼呢?因為眾生看不到它,就像我們看不到空氣一樣,我們能夠看到陽光,還是因為空間當中有灰塵的折射,才能看到陽光的。

 

我們的肉眼看不到比光線更細膩的物質,比如說空氣流動。那麼三界六道眾生,他們所認識到的世界,一定是以他們的心識所能理解到的境界所能夠展現出來的世界原貌。而相對於他們的境界,三界最原始的心識,細膩妄想的波動,對這些眾生來說,對光明波動而形成的能量聚合的光明世界眾生來說,對於覺性細膩辨別而產生的最原始、細膩的妄想構成的能量的源頭,他們是看不到的,看不到,對於他們來說就是沒有,就像我們無法去探測宇宙的暗物質是一個道理,它比你更微觀。

 

換個角度來說,從微觀到宏觀,是由眾生心識妄想取捨了妄想分別的體驗,而構成的幻想世界。這個就是佛陀講的,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。眾生皆依自身的業力,所現世界。所以佛法是很科學的,佛法的究竟智慧是遠遠超出了現代物理學對於宇宙的認識,而這個眾生所說的宇宙,還是屬於可以被推論,可以被探測的,可以被眾生的眼耳鼻舌身意所感知,可以被眾生的思維邏輯所分析、探測的宇宙。

 

剛才我說的是三界,三界是覺性的困頓,覺性疲憊而產生的疲勞妄想稱為三界。而在三界之內,三界是緣起於覺性的疲憊和困頓,所以說三界跟法界,是緊密聯繫在一起。就像眼睛生了空華一樣,眼睛生病了,看到了虛空當中有花,對於虛空當中花的分別,帶動了眼睛,形成了對於外界空華的認識,這個認識蒙蔽了眼睛能見的功能,形成了眼光的這種錯覺,虛妄即無明,無明為三界。

 

但是法界就在三界中。在見到的錯覺當中,一定有一個能見錯覺、被錯覺擾亂的清醒。要是離開了這個能見世界的清醒,三界是無法生起的,三界是能見世界的,清醒的錯覺擾亂擾動,在錯覺擾動當中,覺性能見的性質並沒有變化,只是能見被所見的景象,能見的光明被所見的妄想所擾亂、牽引了,形成了時空錯覺,這個稱為三界。三界之中,一切事物生生滅滅,它不過是一種錯覺的變化而已,被錯覺引動、牽引,那個能見世界,卻不被所見掛染的,純澈明晰,自由圓滿,清醒不動,就是一切眾生的生命源頭。

 

我說的眾生的覺性,我們的見聞覺知,我們的意識心靈,覺受覺知,我們的感受,一切見聞覺知、行住坐臥、七情六慾、喜怒哀樂、吃喝拉撒、意識思維當中,都有一個能夠感受喜怒哀樂、吃喝拉撒、思維意識的那個清醒在。那個清醒,就是法界的純澈。所以三界在法界中,三界跟法界是一體的。

 

三界的妄想停息,慾望消散,眾生不再被自我的身心所掛礙,就好像是純澈的眼光,不再被眼光所見的生滅景象所擾亂的時候,一切景象在純澈的眼光當中,生滅來去、聚合消散,但是眼光不動。就像是我們目光看到這個世界一樣,無論世界景象如何紛雜生滅,無論世界眾生如何遷移流浪,無論日夜如何更替,無論微塵如何變成蒼穹,這個見世界的純澈眼光,不會被所見的一切所擾亂、所動搖、所改變、所牽引,那個就是圓明十方的不動法界。

 

所以這就解釋了,什麼叫煩惱即菩提,一切是唯心所現。我們所見的世界和見世界的我們都是煩惱,但是煩惱一定是生起於清醒的,如果連清醒都不存在,就沒有一個煩惱可以生起了。實際上,由清醒生起的煩惱,和煩惱的本體是一個性質。就好像是湖水和虛空的關係,虛空中有了雜質,這個雜質隨著天長日久,日積月累,虛空當中有了灰塵,灰塵生出來波動,這種波動,凝聚了空氣,凝聚了冷空氣,形成了水滴,水滴下雨,在地上形成了海洋,海洋倒映著虛空,無論海洋對虛空的描述有多麼的精準,海洋永遠不可能是虛空。為什麼呢?性質不同,但是海洋確實生起於虛空。

 

如何去還原虛空呢?只有當海洋蒸發了,海水蒸發了,變成霧氣,霧氣蒸發了之後,那個不可說、不可得的,無來無去,當下清淨的,那個就是覺性,那個就是法界。法界跟三界的關係就是這樣子,它是一心所現的,但是法界和三界從究竟意義上來說,兩個僅僅是迷幻的程度不同,它們迷幻的性質是一樣的,它們都是如來自性的倒影。

 

依十法界倒影,所現自性如來,因法界純明圓覺,及三界眾生生死迷茫,六道輪迴,光明或者黑暗,而展現出自性無所不在的生命力,生命原本無生,無生是生死的本質。因為有展現,我們才推斷有一個自性,當我們能夠實證到眾生的生命的展現,三界的生死輪迴,法界的光明無限,法界的圓明十方和三界的黑暗和痛苦,它們的本質皆是不可得的空性,皆是無所生的寂滅,那個不可說,不可思議,當下無掛的,寂照圓覺的,那就是如來。

 

故而佛說:“見諸相非相,即見如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