放 手
2020年11月19日 21:44
覺知,一直都在,但是我們很難發覺他的存在。
因為,我們從來,將意識思維,情感體驗,慾望動機,當作我們自己。
就好像,天空中有浮雲,我們只看到了雲彩的流動,卻遺忘了天空的包容。
同樣的,我們只感受、認識到了“自我”的存在,卻遺忘了在自我深處,脫落自我的“覺知”。
找不到覺知,發覺不到覺知,感知不到覺知,意識不到覺知,就談不上解脫生死。
修身養性,讀經念佛,樂善好施,慈悲放生,參禪打坐,清心寡慾,建廟布施。
這些都屬於善功德,屬於修行的基礎。
由善因結出善果,此類修行必可使靈魂進入天道。
但是善因結出善果,因果輪迴依舊相續,輪迴因果必定生死不休。
而生死輪迴的建立基礎,就在於“心識分別”。
要放棄外在名相、內在所有執迷,才能看得到“心識分別”,這根本的迷茫。
看到心靈本體最深的迷茫,才可以觸及到,迷茫深處的覺知。
就好像,驅散了天空中的浮雲,才能覺察到天空的廣袤無限。
放棄你所擁有的,現實中的一切,無論是富豪還是貧窮,無論是尊貴還是低賤。
放棄你所熟知的,身心中的自我,無論是情慾還是執迷,無論是意識還是記憶。
真正徹底地,從身心深層,決絕徹底完整地,
將構成自我的貪戀習氣、感知體驗、意識思維、記憶心念,
全部放棄掉,你會驚訝地發現,當現實中的“自我”死去之時,
身心靈之中,有一個與身心靈一體,卻遠離身心靈的“清醒”浮現。
猶如天空,在浮雲熄滅時浮現。
天空從來與浮雲一體,卻永遠是不動、無掛、清澈、廣袤無垠的。
覺知也是一樣。
他,是空間形成的基礎,時間誕生的盡頭,眾生生命的本源,浮現世界的因素。
放棄一切才能看到他。
看到他,感知他,認識他,體驗他,覺受他,回歸他。
於是,現實中的“自我”逐漸淡化,於是,客觀中的“世界”逐顯幻化。
終究,自我熄滅在清醒中,生死輪迴猶如雲彩熄滅,清澈廣袤中,並沒有心念分別的痕跡。
於是,解脫了“自我”生死的牢籠,覺知呈現的無限廣袤中,將有純澈的光芒噴湧而出。
光芒溫暖而純潔,光芒安寧且清澈,光芒熄滅心識,也脫落覺知。
不受覺知凝固,所固化所限制的,就是覺知所無法認知,也無法覺受分別的。
猶如深夜綻放光芒,光明驅散了黑暗;當黑暗完全被光明消散後,光明於自身內,就會剝離出“光態”與“明性”。
明性,只是一種性質,隨著光芒形態出現,卻不受光芒形態侷限。
即便光芒熄滅了,這種明晰純澈的性質,也不會隨著光芒的熄滅,而有所損減。
明晰,純澈,自由,那就是法界。
實踐覺知,復甦覺知,還原覺知,這是解脫輪迴分段生死。
成為覺知,脫落覺知,熄滅覺知,這是莊嚴法界圓滿佛土。
修行不在形式上面。
只是因為人們,內心體驗到的苦難,不夠深重不夠深切,因此才沒有決絕徹底的出離心。
修佛最大的功德,最深切最根本的功德,是對於現實的放手,是對於主觀自我,最根本的捨棄。
如果,我們在內心,無法做到究竟徹底的放手,無法從生命中剝離自我的貪戀。
那麼,在自我珍愛,自我欣賞,自我陶醉,自我享受中,麻木地做著自欺欺人的修行功課,耗費一生。
最終與聖靈與諸佛,擦肩而過;墮入萬劫不復的生死深淵中。
佛陀並未講什麼玄奧離奇的妙法,去鼓勵人們獵奇追尋神蹟。
佛陀只是講了宇宙生命,眾生世界的“實相”而已。
想要接近“實相”,是需要熄滅“幻相”的。
而最大的、最根本的“幻相”,就是我們的“自己”。
自我熄滅,佛性現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