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 程

2021年7月10日 08:10

如果你的生活僅僅是,由一堆概念、思想、邏輯,所構建起來的理性框架,

你會認為自己是活著的嗎?

 

吃到美食,卻沒有味覺,只是理性知道這屬於蛋白質。

聞到味道,卻沒有嗅覺,只是理性知道是物質的揮發。

體感微風,卻沒有感受,只是理性知道這是空氣流動。

見到景色,卻沒有欣賞,只是理性知道這是光線折射。

情感波動,卻沒有悲喜,只是理性知道這是宿業聚集。

 

你生活在一堆概念中,對現象世界完全失去了感受,感知,體驗,乃至於覺受,

被概念所累積而成的世界,就失去了鮮活的生命力。

僅僅是,知識,概念,邏輯,思想。

 

你的活著,你的生活,你的生命,你的世界,就只剩下蒼白乏味的空洞。

因為,活著,一定是鮮活且生動,一定有喜怒哀樂,一定有七情六慾,一定不僅僅是概念而已。

 

活著,是心識,與身體六根六塵,交融所現的“境界”。

境界,必定是頭腦概念,所無法盡數描述的內涵。

 

所以情到深處,盡在不言中。

活著是境界。

 

修行也是境界。

是由凡夫俗子的人類境界,昇華成為萬丈光芒的,神靈境界的旅程。

 

這個過程很漫長,漫長到,如果你不以人生全部的歲月為資糧,只是以學習功課的態度去修行,

那麼你百分之百會半途而廢,那麼你絕對以及肯定會鎩羽而歸。

因為,你不站在修行者出世間的基點上看世界,就一定是站在凡夫的基點上看世界。

 

站在凡夫的基點上看世界,世界是現實的,是客觀的,是物質的,是鮮活的。

而佛法所描述的世界,是抽象的,是飄渺的,是神話的,是虛無的,是不可信的。

 

以現實利益的貪婪心,去追尋靈魂昇華的神性光明,這種光明就是你在人間所學的一門技術。

或許能夠獲得一丁點體悟,卻永遠無法抗拒你人性本質的貪慾,最終會被你的七情六慾摧毀你的道心。

 

如果,你站在修行者出世間的角度看世界。

知道現實世界,自我命運,自我認知,都是心靈所投射。

 

世界本源不在身外,而在內裡。

自我靈魂不是頭腦,而是認知。

造物之主不在天上,而是覺知。

法界不在宇宙深處,而是覺性。

如來並非身處靈山,即在當下。

 

你的生命,就會逐漸從業力的洪流中,慢慢地淨化浮起。

凡夫俗子的身心中,七情六慾的境界內,就會因人生方向的不同,而誕生全新的、純潔的、神聖的境界。

 

站在修行者的角度,世界是心靈的投射。

任何現象,任何狀態,大到宇宙天體,小到微塵本源,

都是心靈所投射而成的虛影,本身並無實質不變的本體。

 

想要改變命運,就要改變自心。

向內心深處走,堅定不移地,朝向內心深處去覺察,去感知,去觀照,去體驗,去覺受,去覺知。

 

隨著心識,對現實世界利益的放棄,現實世界烙印在心識中的境界,就會慢慢淡化,分解,遺忘,消失。

隨著心識中,對人類生活體驗感受的淡化,頭腦中儲存的概念記憶,也會隨著淡化消失。

最後,頭腦中只剩下意識。

 

意,最終會擺脫識。

頭腦停止分別,意明曉一切,卻不加分析評判。

 

心識,不再被意所牽引。

無限幸福的廣袤海洋中,無盡純淨的安寧祥和,就脫落了人性最後一層體驗。

安寧,祥和,溫暖,無限,狂喜,無盡之大能,就獨立於身心意識而存在。

你就是三界中,橫跨生死海的神靈。

 

修行必須要有體驗的支持,否則,你的修行就好像背菜單一樣。

即便將浩如煙海的佛經道藏通讀,也不過是儲備了頭腦意識的概念。

與心靈境界毫無關係。

人性的境界中,綻不出神靈的光芒。

 

只有你,徹底地扭轉人生的意義,將生命的朝向轉為內在的修持。

歲月流逝的滄桑,才會從積累業障的慣性中,轉為清洗業障的洪流。

 

人類的活著,實質上很痛苦,只是人類的境界中,沒有光明的綻放,你沒有對比的條件。

所以,你就堅定地認為,人類的生存模式,是宇宙中一切生命,唯一具有的生命狀態。

 

這是很荒謬的事情。

但是,是可以理解的。

因為眼睛只能看到光的折射,不被光線折射的事物,人類就無法看到。

 

我們認為這個世界,宇宙空間很龐大,不可思議的廣袤無限。

其實,人類所存在的這層空間很狹小,只有一張A4紙的萬分之一厚度。

 

這個比喻人類很難理解,空間怎麼會有厚度?

 

這麼說吧,當你內在的光芒綻放,覺知甦醒後,

在無盡無限光芒普照中,會呈現出層層疊疊,大小融會貫通的空間。

 

空間,是覺知對覺受的分辨,時間,是覺受對覺知的凝固。

覺知分辨覺受,刹那呈現出存在,存在就是空間。

覺受凝固覺知,確定存在的瞬間,就是時間開始。

 

時間牽引覺知,覺知透過存在,呈現出靈性,靈性對存在的認知,形成了具體的、有限的空間。

就這樣,無量無盡的,透明廣袤的靈性生命,開創出層層疊疊,融會貫通的有限空間。

有限空間中,又因靈性認知而成的意志,呈現出茫茫蒼穹,無限宇宙獨立時空。

時空源於靈性,因此,空間具有生命,光明就是智慧。

 

隨著空間內智慧的境界沉澱,生命形態逐漸具體,靈性有了身體,也就被身體束縛。

被生命形態束縛的靈性,無法擺脫形態束縛,也就無法擺脫體驗與感受的積累。

累積而成的感知、體驗,聚合在一起,形成身心境界,身心境界遮蔽了靈性。

 

被遮蔽了靈性的眾生,被迫使用頭腦與感官,認識外界世界。

隨著頭腦認知,與感受的沉澱,世界越來越具體。

或者說,眾生存在的世界,本質是由眾生的認知體驗,所構建豐滿。

 

眾生內在的境界,越來越沉重污濁,眾生生活的世界,就越來越顯出物質化。

污濁的體驗,與頭腦的認知,形成的境界,稱為業障境界。

客觀的物質,因緣聚合現象,形成的世界,稱為六道三界。

這就是眾生最初的共業,共業形成了宇宙時空與現實世界。

 

共業形成的境界,所呈現出的空間,

 

源自於污濁體驗,以及頭腦意識,所形成的空間範圍,就在宇宙空間中的最底層,卻也是最表面。

這層空間非常狹窄,只有一張紙的萬分之一厚。

 

而心靈認知,脫離頭腦意識後,無限安寧祥和,所呈現出的空間,是無盡無極的廣袤。

換個角度說,太陽普照大地,你覺得大地與陽光相比,哪一個範圍更廣大?

 

而覺性更是超越了光明的範疇。

祂是自光明中,抽取的明晰性質。

性質,不會隨著光明形態而改變,更不會被光明所觸及。

 

因此,祂不在存在之中,不受空間侷限,不受生滅束縛,不被生死限制,不被時間蹉跎。

於是,祂超越了神靈,超越了時空,超越了光明與黑暗,是永恆的自由喜樂。

觀自在,觀的就是這個自在。

 

祂只是性質,不存在本體,因此在一切之中,不被一切所阻隔所污染。

充滿十方,遍佈三世,無盡三界宇宙,恰似太空中飄浮的沙粒。

無生無滅,無來無去,無垢無淨,無增無減,圓滿莊嚴,洞徹十方。

名為“照”。

 

這些描述,都源自於體驗,親身經歷過後,你會對時空,世界,生命,生活,升起完全不一樣的感受。

修行是生命真真切切的轉變,而不是概念與知識的累積。

只有立足在生命內在,改變的體驗基礎上的修行,才可能長久持續,才可能踏踏實實,才可能堅持不懈。

 

19歲那年,我開始禪修,內觀身心看到的只是黑暗,隨著時間流逝,慢慢看到了人類世界以及星空。

47歲開始,內觀的時候,人類世界以及連帶的銀河系,乃至宇宙時空,都成為了最低下最表淺的狹隘範圍。

現在禪定中呈現的,已經完全脫離了意識,感知,心識,以及覺知,所能理解,感受,體驗,認識的範疇。

 

祂是光的本質,光明卻不可觸及祂。

因此神靈不可觸及祂。

 

祂是智慧的源泉,智慧卻無法窺測祂。

於是聖賢不可測度祂。

 

祂是生命的本質,生死卻無法牽絆祂。

生滅緣起中如如不動。

 

時空,一切空間以及時間,只是祂指尖流過的沙。

祂沒有存在,一切之存在,存在的一切,都是祂的倒影,都倒映著祂。

 

祂在任何處,周遍一切處,卻只在當下。

當下,是祂開放的慈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