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命覺知

2021年8月11日 02:04

覺性與人體之間的關係,類似於虛空與玻璃瓶之間的關係。

古代很多高僧覺悟時,對境界的描述,就是桶底脫落,身心脫落。

這裡講的虛空,並非是虛空相,而是無生無掛,清淨遍滿的性質。

 

我們人類的身體,就好像裝滿沙粒的黑色玻璃瓶。

虛空中的光明,進入黑色玻璃瓶後,受到沙粒折射形成光譜。

 

在玻璃瓶中形成有色光的境界。

境界就是世界。

 

外界的世界名相,皆是內心境界,固有體驗與界定概念的投射。

如果沒有內在的境界,則外界的世界就不存在。

你會有疑問,外界的世界客觀存在,怎麼可能是,內心境界的投射?

 

比如深山峽谷中,有一棵樹倒下了,無人看見。

那麼這棵樹的倒下,究竟是客觀發生的,還是由人的認知而發生的?

 

如果,是人類的認知,而發生了這棵樹木的倒下,

那麼,無人知曉的情況下,就不應該有倒下的樹木。

 

可是,無人的深山中,時時刻刻都有樹木傾倒啊,並且無人看見它。

這不證明了,客觀世界的存在,並不是由人的意識認知所決定的嗎?

 

這是一個經典的問題,用來推翻世界唯心論。

邏輯嚴密,看似不可動搖,證據確鑿,看似無懈可擊。

 

好吧,我承認你說的是對的,在思維的層面上。

那麼,我們是否可以換一個角度,去重新分析這個問題?

 

你說,無人看見的深山中,一棵樹木倒下了,這是不被人認知左右的客觀事實,對吧。

我說,你眼前看到的世界現象下面,微觀中時時刻刻,都有能量的聚合運動,為何你看不到?

所謂的客觀世界,是微觀能量運動聚合現象,為何你只能看到現象,卻無法盡知運動?

因為,你用來認識世界的工具,這個身體功能,限制了你的認知,是這樣吧?

 

你看見眼前的人,看見他的樣子,見到音容笑貌,你就認為見到了真實的人。

你絕對不會懷疑,自己沒有看到人,或者看到的,不是真實完整的人,對吧?

 

也就是說,此刻眼前的人,是客觀存在的。

並不因,你沒看見他,這個人就不存在。

他的存在不依賴你對他的認知,他是客觀存在,不受你的意志為轉變。

不會因為你對他的認識,而他的事實存在,就會產生絲毫改變,因為他是客觀存在。

客觀存在,不因你的主觀而改變。

 

眼前的這個人,與深山中的那棵樹,本質都是客觀的。

客觀,即不以人類的認識、意志,而發生任何改變。

 

對於客觀的定義,現在我們界定了。

客觀,是不以人類的意志為轉移的,物質現象的事實存在。

 

將人類可探知到的,可被反覆檢驗的,確定存在的物質表現,稱為客觀事實。

這個觀點可以被確認為,是客觀的內容吧?

 

接下來請問你,你確定眼前的這個人,是客觀存在的,是存在的客觀。

他的存在,存在的他,絕不是因你的認知,而體現出客觀吧?

 

那麼,他身體中的骨頭,你能看得到嗎?

在X光照射下,他的身體會顯現出,與你的眼睛,所見到的他,完全不一樣的模樣。

他的骨骼,經絡,血管,細胞組織,基因序列,DNA 信息,微觀生命因素,同是客觀存在的,同時客觀存在著。

為何你只“看見”了眼前這個具體的人?而構成這個人的深層因素,你卻視而不見?

 

你說,是他的人體模樣客觀哪?還是X光照射之下,骨頭的骨骼軀體客觀哪?

既然這兩者都是客觀存在,為何你只能看見,理解,相信,確定,只有此人的身體模樣是客觀存在?

此刻,在你眼前呈現出的這個“客觀”的人,難道不是因為你的“認識”,而顯現出他的樣貌嗎?

為何你忽略構成他的其他元素,僅僅將他的樣貌,當作完整真實的人?

 

因為其他的元素構成,你“看”不到。

你所謂的客觀世界,只是因你的感官侷限,所展現的“境界”。

 

眼前此人的存在,不僅僅是肉眼所見的,外貌形態而已。

有構成他生命的深層微觀因素,這也是客觀存在的。

 

為何你,只將他的形體存在認定為客觀?

因為你,只能看見人體根塵攝取的信息,看見身體功能“只能”讓你看見的世界。

 

此人存在的形態,難道不是因你的認識,而確立了具體形態嗎?

你認識的,認知的,認為的客觀存在現象,本質上是因你認知工具的限制,而呈現出不同的境界與內涵。

 

此刻你是否能理解,世界唯心造,這個基本的佛法宇宙觀?

在構成世界的現象之下,是名相無法概括,科技無法探索的,物質元素運動規律。

 

量子力學中,依雙縫實驗提出宇宙理論:物質微粒存在的形態,是受到觀測者的意識左右的。

換個角度說,就是我們認識到的這個世界,是由眾生對世界的認識,而確立了存在。

 

世界現象之下,並沒有真實不變的世界本體。

將眼前的這個人,比喻為世界。

世界現象之下,是能量運動的聚合。

 

我們看到、想到、接觸到、感知到、體驗到的任何存在因素中,

都沒有存在現象,所定義的,不改變的性質。

 

鈔票,只是紙張,由纖維構成,鈔票的名相下面,並沒有不變的鈔票性質。

樓房,只是鋼筋水泥,由鐵分子、沙粒構成;樓房的現象下面,沒有不變的樓房事實。

大海,由水滴、微生物、礦物質構成;大海存在的形態之內,並沒有永恆不變的海洋存在。

一切客觀物質存在的現象,本質上,都沒有永恆存在的不變性質。

 

可是,這刹那生滅,川流不息的物質運動系統,這繁雜龐大的緣起過程,

怎麼就會誕生出,你所確定的“客觀世界”存在?

 

這世界難道不是,源自於你對於物質存在,所認知的渠道境界,

限制你看見物質深邃的層面,從而形成的主觀論斷嗎?

世界,難道不是因為你的認知,而形成的“侷限境界”嗎?

 

因為你的眼耳鼻舌身意,攝取光線與信息,與內心體驗相互融合,形成物質具體化的,形態質量感受。

感受結合頭腦概念形成記憶,記憶賦予體驗具體的名稱,這個現象是明,這個現象是暗,這個物質是甜,那個物質是酸。

 

概念牽動體驗,體驗塑造概念,形成思維的同時,內心升起體驗境界。

心靈認知,對於境界的確認就是自我,而意識分別,是自我的具體表達。

 

我們所認為的客觀存在,僅僅是,我們內心境界中,感官功能的習慣性推論而已。

 

我們在世界中活著,活著的我們,其實並不是真正的我們。

我們是身體六根六塵,塑造的幻境中,心靈形成的執迷。

 

心靈深處,有生命最遠古的境界,開啟這個記憶的過程,就是修行。

 

我們的身心中,充滿了慾望習氣,執著概念的沙粒。

沙粒遮蔽了生命本具的光明,將本性之光,通過沙粒折射成為,見聞覺知,七情六慾,我與我的,活著與世界。

 

修行就是將瓶中的沙粒取出來,取出沙粒的同時,玻璃瓶中就會出現空間。

這個空間,與玻璃瓶外部的空間,性質是一樣的。

 

當沙粒越取越多,玻璃瓶中的,空間越來越大。

空間中,就會呈現出,生命本具的光明,光明本身就是靈性。

 

當玻璃瓶中的空間,佔據了全部空間的百分之九十以上,

玻璃瓶,整體境界就不再是黑暗沙粒瓶,而是透明純淨的光明瓶。

 

瓶子形態還在,瓶子內的性質,已經與過去天壤之別。

在瓶內空間,佔據百分之九十左右的時候,空間就會自動擴展,不需要人為地取出沙粒。

剩下的沙粒,就會自動,融化在空間光明之中。

 

由於瓶內的空間光芒,失去了沙粒因素的折射,

七色光譜,回歸了單一純色。

 

見聞覺知,意識心念,就會被身心內在的,空明覺知取代。

此刻,空間中的光明,就會出現生命性,以光明智慧呈現存在。

 

瓶中的智慧光芒,是瓶外虛空性,在瓶內空間中的折射。

雖然已經很純淨很廣袤了,但是光芒畢竟不是虛空性質,

依舊受到玻璃瓶的制約。

 

玻璃瓶,就是修行者的身心系統,沙粒就是執迷與習氣。

瓶內空間,就是覺知覺照。

虛空性,就是法界空明,就是無生覺性。

而瓶內光芒,就是覺知呈現出的生命性,也就是造物主的蒼茫智慧。

 

想陰分解在最後,身心內在會被空間充滿。

意識頭腦會被清澈取代,體驗感受會被安寧取代,自我認知會被覺知取代,身心內空間,會被聖光智慧取代。

 

這幾天我遭遇到的造物主,那個聖光智慧,其實就是識陰在行陰光明海洋中,智慧的具體表現。

他是我生命的曾經,或者說,是我曾經歷的境界。

 

今天的我,對於曾經的境界而言,就好像穿著道具裝的演員。

而他,卻是演員表演的劇場,他已經看過了千千萬萬個,不同時期不同階段,演戲的我。

只是這一次,我與他的相遇,速度比較快而已。

 

五蘊皆具有生命性:色陰是世界現象,以人類表現;受陰是境界體驗,以天人表達;

想陰是自我基礎,以心願表達魔王;行陰是安寧妙明,以靈海眾神表達;

識陰是存在虛空,以造物主為表達。

 

這個並不奇怪,法義中,修行者最終一定會遇到他,也就是生命覺知。

早在2014年,文章中,我就描述過他的存在,因為,在法界智慧中,他確實很渺小。

但在三界宇宙中,他是無限的偉大。

 

就好像,我早在多年前,就知道滿漢全席如何製作。

知道材料是什麼,工具是什麼,怎樣烹飪,怎樣擺盤。

可是,知道了製作過程不等於,我就親自吃到了這盤菜。

 

直到今天,當我進入製作最後幾道菜餚的程序時,前面製作完的菜品,就可以試著嚐一口。

原來,造物主是如此地不可思議,他記錄著宇宙從誕生到毀滅的一切。

 

回答我,修行中剩餘的,那百分之十二因素的問題,境界內涵,遠不是人類可以想像的浩瀚。

應該還會持續一段時間,讓生命內在,深入地去體驗,那上古純靈的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