踏實

2018年2月27日 14:10

你做夢嗎?

你能夠回憶起來夢境的內容嗎?

能夠回憶起來的夢境內容,一定是附著在心靈體驗之上的感受。

如果夢中的故事,未曾拂動心靈體驗,醒來後你的意識,對於夢境一定是遺忘的。

 

也就是說,你的意識,能夠記憶深刻的內容,一定不是意識概念本身,而是意識依託的心靈體驗。

否則,你高考前倒背如流的課本知識,為何考完後轉眼間就忘記了?

而觸及你心靈感受的,生活中的小事情,時隔多年卻依舊歷歷在目,如剛才發生的一樣。

 

意識之所以分別,是服從於心靈體驗的取捨,或者說,心靈體驗的感受,驅動著意識進行分別。

意識概念源於心靈體驗,可是意識卻無法理解體驗。

 

譬如說,你失戀了,極度痛苦,你的意識,認知到自己很痛苦,可是認知本身卻無法體驗痛苦的感受。

比如說,你孤身一人在深山老林中迷路了,深夜中鬼哭狼嚎,你意識到迷路了,意識卻無法抑制內心的恐懼。

意識能夠認知恐懼與焦慮,卻無法感受焦慮與恐懼。

 

在你活著的時候,你的意識,刹那間被心靈體驗所牽引、所塑造、所凝固,演化出你所見到的所愛所恨。

在肉體死亡,大腦停止運動,意根壞滅的時刻,今生的意識還會存在一段時間。

就好像漆黑中,有人用強光照耀你的眼睛,關閉強光後,眼睛中依舊會有光點,會持續一段時間。

意識在這段時間內,會本能地依賴在,平時生活中習慣性的習氣體驗之中。

 

意識對體驗的依賴,就類似於夢醒後,你能深刻記憶的夢境場景一樣,就會形成你心靈體驗的記憶。

心靈體驗,被習氣感受與意識殘存的分別牽引,在心識覺知的明晰廣袤中,繼續上演下一幕電影。

 

意識觸及不到的體驗,會將意識拉入新的夢境,意識在新夢境中進行分別。

分別概念凝固了體驗,凝固體驗驅動意識進行分別,新的境界就形成了,那就是你的又一次投胎轉生。

 

所以啊,不要在頭腦意識上做文章,不要去追求思維的高度,靈性的透明,以及神通廣大。

去踏踏實實、認認真真地,清淡自己的心地,去柔軟自己的內心,去安撫自己的良心,去寬恕心靈潛在的恐懼。

你的生生世世,生生死死,都是你的心靈體驗,在催動意識,牽引心識完成的一幕幕電影。

把內心的體驗柔軟了、清淡了、寬恕了、善良了,那麼寫劇本的人、導演以及主演,也都淨化了。

生死輪迴中,原本你既是導演,也是編劇,既是主角,也是觀眾。

 

當你再轉生的時候,就會隨著自己今生修行,積攢的福報功德往生極樂世界,在天堂內聆聽佛義聖音。

在極樂世界中的心,不受貪嗔癡慢疑的逼迫,享受平安與喜悅,相伴極耀與自由。

心識展現的覺知,將在極樂世界中,傾聽如來開示的解脫妙法,一世成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