靈
2020年3月3日 11:24
靈魂,是不假修飾的直覺。
靈,是體驗中深層的認知。
魂,是慾望中感受的執迷。
認知被執迷所牽成為體驗,執迷推動認知形成感受。
體驗感知,攀緣大腦意識,形成了基於體驗的概念。
概念與感受相續形成了思想。
意識反過來塑造感受成為情緒,思維反過來塑造認知形成人格。
人格情緒,結合意識思維,就是我們所認為的“自我”。
這個自我,是心靈深處的認知,結合肉身功能,形成的“內衣”。
這個肉體,是心靈宿業之投射,是因緣輪轉中,形成的“外套”。
我們將外套當作自己,我們將內衣視為生命,
卻遺忘了穿著衣服的“靈魂”。
我們以為,自我就是生命全部所有。
卻不知道,生命被自我鎖在黑暗中。
無論是惡毒的壞人,或是慈善的好人,都有靈魂。
靈魂並不參與人性的善惡。
猶如水流中的光線,並不參與水流的激蕩。
靈魂,會被體驗與意識所蒙蔽,但並不會消失。
身心自我,對於靈魂只是一件衣服。
既然靈魂,能穿上人性的心意衣裝,那麼當然,也可以脫下人類的身心軀殼。
脫掉肉身軀殼的靈魂,與肉身結合時間長久了,
體驗會被感受所薰染,認知會被人格所凝固。
人格隨著感受遊走,感受推動人格尋覓,這就是“孤魂野鬼”。
這類人的生死不由自己控制,完全憑藉因果循環之定數。
當人性這件內衣,構成的內容是無私、善良、寬容時,
人性情感的溫暖,會讓靈魂很安寧。
認知之靈,透過安寧的身心,直接觀望外界,就是不假思索的“直覺”。
由於認知通過的身心通道中,眼耳鼻舌身意,色聲香味觸法,
這些構成過程中的因素,是無私純潔的,是正直善良的,是寬容柔和的,
六根六塵因素,會與通過的認知產生“摩擦”,摩擦形成的激蕩漣漪,就是“境界”。
好人內心的境界,由於構成的元素是純潔純善的,
因此籠罩在認知中的境界,就是美好幸福的。
為何說好人死後一定去天堂,那是因為,他的心靈內容是天堂聖潔。
當心靈,習慣了安寧,習慣了純潔,習慣了無私,習慣了寬容。
寬容會舒緩“自我”的恐懼;無私會淡化“自我”的堅硬。
純潔會消散“自我”的慾望;安寧將溫暖“自我”的緊張。
構成自我“內衣”的,種種細膩因素,在純潔的心中融化。
自我,將會呈現出“分解狀態”。
感受中的體驗,一旦長期處於安寧純潔狀態,
安寧純潔體驗,將會本能地熄滅感受的波動。
感受一旦熄滅,思維意識,一定會停擺。
就好像鐘錶沒電了,指針雖在卻不動,意識雖有卻不思考。
此刻,你將會從頭腦的漩渦中,靜默地抽身而退。
處於類似於“愣神”的狀態中,清醒地了然身邊發生的事情。
“了然”卻脫落了意識與感受,處於前念已滅後念未起的空白中。
這是覺醒的第一個階段:內心會體驗到,“頭腦與情緒,並非是自己。”
在空白身心狀態中,清晰的體驗,會在安寧中觀察到,念頭的升起與消散。
而體驗的寧靜中,沒有對於念頭的追隨與分別,只有寧靜中的觀察。
很多人會以為,這就是禪了,這就是覺悟了,這就是解脫了。
其實不是,這不是禪,與解脫還相差十萬八千里。
因為心,雖然脫離了頭腦意識,可是清晰的體驗,與空白的認知,依舊存在。
這種狀態,處於想陰分解的前期,尚未進入想陰分解的“三摩地”。
自我感受與自我意識脫落了,可是自我認知與自我體驗,依舊固化。
在自我沒有消融之前,就一定處於生死輪迴中。
當內心空白的狀態,越來越穩定。
當心靈的了然,逐漸替代了意識。
此刻是關鍵點轉捩點,在於心靈認知朝向的方向。
心靈朝向外界,相信六根與世界是“真實”的,
無論你內在體驗,處於何種境界,皆屬於外道。
頭腦意識空白,情緒感受剝落,如果持續處於此種狀態中,
認定這種“空白”就是禪定,就是空境,就是得道,就會落入斷滅空、頑空、死空等誤區之中。
或者內心對空白的體驗非常的執迷,執迷心會形成幻業。
極其容易招引三界內,低層空間的靈體,獲得某種感應與能量。
就好像一個玻璃瓶倒空了,如果你不能粉碎這個瓶子,就一定有人想要佔據這個空間。
正法修行者,認定心靈深處才是解脫的方向。
不間斷地朝內心深處,去前進,去淨化,去拓展,去發掘。
心靈熟悉了,恆久內觀的狀態,內觀覺察的專注力,會形成凝定的清澈。
久而久之,內在的凝定專注清澈,會與身心深層的“覺知”,相互輝映。
覺知,在認知中閃耀光芒;覺受,在體驗中呈現清淨。
這就是心光發動,此刻,才是解脫生死的開始。
這是解脫的第二個階段:猶如心靈深處睜開了眼睛,覺知逐漸脫離身心,呈現出獨立存在。
構成自我的基礎體驗,在清淨覺受中,猶如冰塊浸入熱水,不斷分解融化。
體驗,在清淨覺受融化的過程,會釋放出累世的習氣,習氣將呈現出三界六道。
構成自我的核心認知,在光明覺知中,持續分解消散。
認知,在純潔覺知分解的過程,會釋放出累世的記憶,記憶將幻現出神佛鬼魔。
入“三摩地”,是誕生真正意義上的魔,與外道崇拜的神靈之處所。
認知融入覺知的過程,就是三摩地定境中,穿越三界浩渺宇宙的過程。
最終,認知融入覺知,覺知熄滅認知,就沒有“自我”呈現。
最終,體驗融入覺受,覺受熄滅體驗,就失去“世界”境界。
唯有無限廣袤空間,與無盡光明的“存在”。
此處是時間的起點與終點,也是生命的起點與終點。
這裡,可以說解脫了分段生死。
具體特徵:內在純靈可以“照見”,自我心靈與頭腦意識的相續。
猶如站在玻璃窗外,看窗內的活動一樣。
是“觀照”人類自我的,毫釐起心動念,細膩思維記憶,微細情感體驗,整體生命的運行。
而“觀照”是獨立於身心意識存在的。
是透明的清醒,是無相的廣袤,是自由的極樂,是終點與起點。
你以“存在”,承載著三界浩渺過去與未來。
存在是“你”,造就著恆河沙般無盡的宇宙。
這是解脫的第三個階段:覺知,熄滅了身心意識;覺受,逝去了感受體驗。
覺知宛若虛空中的太陽,光明與虛空合為一體。
僅僅是清澈明晰的“存在”。
存在,只是法界聖賢一念錯覺。
眾生,只在錯覺中倒映著聖賢。
當心識覺知,在所覺“存在”中,離棄覺知分別。
當覺受空間,在承載“宇宙”中,不辨空間真實。
猶如被景物吸引住的目光,從所見境界中恢復了清醒。
目光純澈,瞬間復甦了,“照見一切,毫不沾染”的圓明朗寂。
存在如幻覺,熄滅在清醒中;三界如夢境,熄滅在圓明中。
這是解脫的第四個階段:內在脫落了覺知。
心靈內在虛空,與外界宇宙空間合為一體。
內外空間是一體的空性,宇宙十方成為你的心靈。
時空中一切,都盡收眼底,歷歷在目,毫釐可見。
過去未來,十方三世,只是錯覺中瞬間迷離。
眾生自我,生死輪迴,確是瞇盹中刹那倒影。
充滿十方,圓覺普照,是法界海慧。
法我皆空,無生無滅,是諸大菩薩。
這是解脫第五個階段:猶如目光清澈中,抽取出明晰性質。
明晰性質,不隨目光所見而分辨,空性寂靜,不被空間存在而禁錮。
大菩薩,能夠窺測如來真顏。
是的,用“窺測”這個詞,很恰當。
因為如來是離相的。
“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,若見諸相非相,即見如來。”
大菩薩如“目光”,清澈圓覺,遍滿十方,無生無滅。
自性如來是“眼睛”,眼睛永遠不見自己。
於是,如來者,不可說,亦不可得。
但是大菩薩目光中的明晰,與如來自性寂滅,是同一個性質。
只是寂滅中未曾染明晰,只是不動中未曾生智慧。
所以,雖然大菩薩可以“真性”窺測如來,
卻不能觀賞如來全貌。
就好像目光出自眼睛,卻無法觀測眼睛一樣。
智慧就是愚癡,光明就是昏暗,覺悟就是迷失,空性就是移位。
那永不見自己的眼睛,猶如砍掉了頭顱的人,不會說我的頭沒有了。
故無能覺者,亦無所覺境。
這是最後的階段:如夢初醒,夢境伴隨著覺醒。
即心離心,即相離相,身語意中,無取無證,生死輪迴中,涅槃清淨。
言語道斷,如如不動。
不可說,離分別,未生滅,未來去,當下即是。
修行人,要向內心去朝拜如來。
將我們心靈的祝福留給眾生,將我們無私的奉獻溫暖親人。
將我們端正的品格樹立形態,用我們寬恕的坦蕩淨化心靈。
你自己就是一個“世界”,你知道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