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 泉
2018年7月6日 03:15
你是否知道,體驗就是痛苦?
體驗是窒息心靈的凝重。
為了減緩痛苦,心靈認知默許體驗成為自己。
自我感受,是心靈窒息的麻木。
猶如離家出走的孩子,家中光明覺受,孩子依稀記得。
這種依稀記憶,藏在我們的意識、感受、體驗、認知的背後。
記憶是,沒有主體的清澈,是不可獲得的安詳,是無法分辨的清醒,是無法觸及的單純。
光明記憶,是生命本來的狀態,無論你隨慾望漂泊了多久,
生命溫暖的光明,本來體驗絕不會消失掉。
於是,我們就會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,在是非對錯的紛擾中,在跌宕起伏的命運中,時常感受到迷茫。
為何你會在現實生活中,經常性地,體驗到內心深深的迷茫?
為何你在情感宣洩完後,不由自己地,感受空虛乏味、茫然不知所措?
為何在你慾望願望得到滿足後,你內心反而覺得失落、空虛,覺得生命毫無意義?
為何家境優越、事業成功的人中,很多人都會有潛在的抑鬱症?
答案只有一個:你意識所成就的,並不是你的靈魂所渴望的;你感受所滿足的,並不是你心靈所期許的。
否則,你絕不會在功成名就後,內心覺得空虛;否則你絕不會在慾望滿足後,覺得淺薄乏味。
感受空虛的,是體驗深處的認知;感受乏味的,是靈魂對自己的記憶。
就好像,無論誘拐孩子的人,賜予孩子多少珍寶美食,都無法與孩子原本溫暖的家,相提並論。
雖然幼小的孩子,無力抵抗身心慾望的脅迫,但是孩子依舊記得家。
於是,無論你的意識如何努力,努力地編造出概念的玩具,孩子依舊想念媽媽。
於是,無論你的慾望多麼勤勞,勤勞地充填著感受中體驗,孩子也被慾望所累。
被慾望疲倦的孩子,就會更加地思念,原本溫暖純淨的家。
無論你多麼努力工作,孜孜不倦樂此不疲,你的心靈認知永遠不會滿足。
因為,體驗的泥土,永遠不可能成為覺性之光明。
無論你將泥土塑造出何種形態,感受體驗都不能成為明晰的極樂。
而心靈的原本,是單純的光明,是溫暖的安詳。
所以,哪怕你用盡一切手段,只能滿足感官的慾望,卻饑餓了靈魂。
你的身體需要吃飯,才能維持生理健康。
同樣,你的靈魂也需要吃飯,才能維持生命健康。
靈魂吃什麼食物?——法義、禪定。
究竟法義,猶如清泉洗滌污垢,可以破開靈魂的迷茫。
將居住在身心內的靈魂,從意識思維、從感受慾望中復甦過來。
甦醒過來的靈魂,就好像穿著身心意識的衣服,靈魂依舊在身心中,借助身心意識存活。
身心意識與靈魂,卻是同一具身體中,兩個截然獨立的存在。
醒來的靈魂,可以理性地體察身心,可以清醒地觀察意識。
清醒的單純,對身語意長期觀察;寂靜的純澈,對身語意長期體察。
久而久之,觀察身語意的,靈魂中的認知,就會脫落身語意,而獨立純澈。
久而久之,體察身語意的,靈魂中的清淨,就會脫落慾望感受,清醒而純明。
於是,孩子在究竟佛義的指引下,擺脫了眼耳鼻舌身意,思維慾望誘拐犯的裹挾。
孩子可以正面地,直視這些騙子們的真實面目,而不是無奈被動地,被他們牽引流浪。
脫離誘拐犯的孩子,需要清泉與食物的滋養,才能健康身體茁壯成長。
唯一滋養靈魂的食物,就是禪定中,微妙純樂、安詳舒適的覺受。
法義是需要體證的,失去禪定境界支撐,一切法義都是紙上談兵。
猶如你理解世上所有菜單,背誦一切菜名都滾瓜爛熟,但是你一口都沒有吃到。
哪怕你背誦的菜名都是古往今來的經典,哪怕你理解了珍饈美味的訣竅,你依舊會餓死。
珍饈菜名不能當飯吃,做菜竅訣無法果腹,於是,你最終在朗朗讀菜單聲中,餓死街頭。
一定要禪定,禪定不是為了獲得境界,而是,心靈本能地渴望呼吸。
禪定中,徹底遺忘身心,徹底遺忘世界,遺忘外面的客觀環境,遺忘內心的感受體驗。
只是全神貫注地,專注尋找身心中,能觀察身心的,那個清醒者。
你能看到的一切,都絕對不是你。
寧靜覺察到意識,意識必定不是你;清醒覺察到身體,身體一定不是你。
淡泊體察到慾望,慾望絕對不是你;柔軟體察到體驗,感受必定不是你。
你一定是,能見到一切的清醒,而絕不是,這清醒所見的任何境界。
找到身心意識深處,那個不被情感慾望、體驗感受,所蒙蔽的清醒。
祂一定出現在脊椎之中,在心臟後面與脊椎之間。
祂是極其細膩、極其單純、極其微妙的覺受。
是脫落了心靈感知的清澈,是脫落了心靈感受的純潔。
是脫落了意識思維的清醒,是脫落了身體感官的自由。
禪定中,境界發生時,一定在脊椎中,在心臟部位的後背上,開始絲絲縷縷的、微細微妙的覺受。
是透明的安詳,是純明的舒適,是單純的自由,是無限的愉悅,是極耀的狂喜。
你的脊椎核心內部,會有微妙的綿延呼吸感受,此呼吸是無法以肉身感知的。
是身體神經系統所無法察覺的,透明清澈而深邃綿長的,脊椎內微細通暢之呼吸。
安詳在,不可描述、不可思議、無所獲得、無絲毫作意的純明中。
透明在,無法觸及、無法分辨、無法感知、無絲毫體驗的自由中。
極樂在,不可思議、無法經驗、無法分別、未絲毫移動的純粹中。
身語意分解殆盡,自我存在熄滅無痕。
你是所有的一切。
一切在你之中,只是你一瞥所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