鑒 定

2018年9月5日 02:57

如何鑒定修行者?

 

答:只看一條,自我佔據心靈的程度。

 

我們認定的“自我”,並非是頭腦意識,而是心靈認知。

頭腦意識,只是心靈體驗中,認知的延展延伸。

 

自我意願,自我感知,其核心是心靈“認知”。

也就是在你的日常生活中,明明白白、清清楚楚地,了知自己在幹什麼的內心“清醒”。

這個時刻清醒的“了知”,了知自己在思考,自己在走路,自己在歡喜,自己在活著的“了知”,

就是自我存在感中,真正的核心。

 

了知並非是意識,意識只是了知通過大腦,探索世界的工具。

同樣的原理,身體感知、耳朵聽覺、鼻子嗅覺、眼睛所見、舌頭味覺,都是“了知”使用的工具。

了知,只是我們心靈感受、體驗深處的——“清醒”。

祂本身並無有“意識、思維、記憶、看到、聽到、嚐到、觸到、聞到”等功效。

 

被我們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這些生理功能,形成的習氣信息所蒙蔽,牽引了“了知”,

才形成了“了知”所分辨的對境,這就是“看到、聽到、聞到、嚐到、觸到、想到”,種種“認知”。

認知被“六塵”包裹,被“六根”牽引,根塵相續習氣累積,形成了心靈體驗。

 

體驗與根塵相續,習氣凝固形成了稟賦秉性,秉性中呈現出,個人不同的性格與天賦。

認知就是“自我”,了知就是“靈覺”,也就是外道所說的“元神”“神我”。

在“自我”中,還原“了知”的清澈,就是“奢摩他”,修行“止觀”禪定。

 

了知,被六根六塵蒙蔽牽引,就是“認知”。

認知,被所認知的境界牽引流轉;認知,被所感受的體驗束縛沉淪,

認知就成為了“靈魂”,當人體死亡後,大腦意識消失了,心臟停止跳動後,

心靈感受與體驗深處的“認知”,卻依舊殘留著身心中,今生的習氣習慣,以及體驗感知記憶。

 

認知被往昔的願望牽引,結合累世的業障,

在覺知存在感中,形成了微細感知“境界”,境界就是“六道三界”。

被境界束縛後,“認知”隨著願望成型,隨習性凝固成新載體,是靈魂又一次“投胎轉生”。

 

了知,是“覺知”在所覺夢境中,被夢境滯留的“錯覺”。

因此,無論“了知”,被習氣塑造成何種“認知”,認知的“自我”如何生滅,

輪迴眾生,都在心靈覺知存在感中,錯覺生死。

 

了知,被稟賦中深藏的習氣所折射,從性格與意識中體現出來,就是不同的人格特質。

我們認為的自我,實際並沒有一個不變的,生命主體存在。

 

自我,是輪迴根本,是六道核心。

 

一個人如果內心深處,自我體驗堅固,自我認知強大,自我獲取深重,

無論此人表現得多麼彬彬有禮、道德高尚、理智聰慧,

此人心中我執妄想、自我習氣,依舊將他的心靈“了知”,鎖死在生死輪迴之中。

 

內心自我感受強大,自我認知堅固,執迷自我體驗,維護自我感受的人。

即便他行善樂施,善良也是很有限的,善良只是維護他個人感受的手段。

即便他真誠坦蕩,真實也是他的偽裝,真實只是維護他品質形象的工具。

即便他裝佛金身,誦經、打坐、放生、超度,修行只是維護他內心的貪慾恐懼。

 

如何鑒定修行者的真偽?

只看一條:他內心的自我,是否在柔軟中淡化。

在真實中曝光,在節制中失去,在虔誠中純潔。

 

如果此人的心中自我,在一天天淡化,人變得越來越柔軟、謙卑、清淡、平凡。

在質樸的單純中,他將失去構成自我的,層層習氣與條條概念。

不再維護自我的心,就從恐懼的捕獲中,逐漸甦醒了安詳清澈。

失去所有獲得的意願,就失去了一切輪迴的因素。

失去一切體驗的執迷,就失去了所有生死之疑慮。

 

如果此人的修行,是為了維護自我感受,是為了滿足自我獲得,是為了自我成就而努力。

修行中變得越來越狂妄,自詡清高,目空一切。口言神通,自吹證量,天上地下捨我其誰。

基本上可以斷定,此人誤入邪路了,魔入肺腑,病入膏肓。

 

解脫是放棄的過程,不是獲得的過程。

法界,是覺性空靈圓滿;三界,是覺知移動“覺性”的錯離。

失去一切心的獲得,才能解脫心靈所有恐懼。

 

自我認知,脫落了頭腦意識後,不被記憶牽引的認知,就甦醒“了知”的清醒。

不被認知凝固的“了知”,清澈純淨的清醒,就會融入心靈本來的覺知。

 

不被了知所“滯留”在某種境界中的覺知,就從深邃廣袤境界中,復甦明澈的單純。

單純清澈的覺知,從所覺境界中徹底甦醒時,一切境界消散於當下。

 

時間停止,空間粉碎,虛空消融,世界如夢。

夢境消散了,離開夢境的甦醒,卻從未進入過夢境中。

無生無滅,無來無去,清淨遍照,空明圓寂。

 

在修行證量進入高層之前,在修行人處於初期、中期、中上層的心靈狀態時,

修行者的心靈,確實要有所“獲得”,才能從凡夫污垢身心中,一步步對比、淨化、出離自我。

猶如深陷泥潭的人,必須要有堅實的台階作為落腳點,才能一步步、一層層地,將身體從泥潭中拔離出來。

那麼,真正的修行者,所獲得的“證量”台階是什麼呢?

 

唯有一條:純潔。

純潔的體現,是單純質樸;純潔的呈現,是真實善良。

純潔的品質,是自檢身心;純潔的感受,是寬恕接納。

 

行者在修行中能夠獲得的,只有心中的純潔。

唯有無所求的付出,不求回報的善良,自我檢討的懺悔,是莊嚴天堂的榮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