突 破

2021年12月20日 19:54

覺受,在意識剔除了“識”,只留下“意”的清醒空白中,浮出水面。

覺受,是脫離意識的安寧;覺受,是脫離體驗的甦醒。

覺受,是脫離思慮的自由;覺受,是脫離感受的狂喜。

 

凡夫是接觸不到覺受的,無論是生是死,只能在體驗與感受之間,被習氣所輪迴。

接觸到覺受之人,已經開始解脫生死,不再受認知與意識之間,迷惘自我之綁架。

 

八月流火,豔陽高照,萬物焦渴,赤地千里。

氣溫40度以上,恰逢停電,空調不能用。

 

你此刻的感受是什麼?你能感受到什麼?

你可能,會感受煩躁,感受焦躁,感受壓抑。

 

同時,感受之中,會有感知存在。

你感知到,自己的情緒很焦躁,你感知到,自己的感受比較易怒。

感知與感受,都是帶有意識的,只是頭腦意識與心靈認知,對體驗的認知深度層次不同。

 

時光流逝,轉瞬間炎炎夏日過去,秋高氣爽季節來臨。

天高雲淡,秋風颯爽,令人心曠神怡。

 

你感受到身心舒適,舒適的感受令你滿意。

你感知到,情緒狀態很好。

你感知到,身體的舒服,令你的心態愉悅。

 

此刻,身邊的朋友回憶起,前幾個月酷暑難耐的日子。

你的內心泛起,對酷暑體驗的記憶,

連連搖頭,怨聲載道,心有餘悸。

 

體驗,以感受表現,以感知表達。

體驗,在感受與感知的深處,卻超越了感受與感知的範疇,處於心靈更細膩微觀的深層境界中。

 

心靈深處,對酷暑難耐的體驗,促使你的感知回憶起,焦渴難耐的感受。

感受帶動感知,推動意識,形成了對“焦渴”這種體驗的認識。

頭腦,將被“認識”後的體驗,儲存成為概念。

 

當焦渴,這個概念,與焦渴,這種體驗,結合起來時,

焦渴的境界,就會在感知感受中,圓滿細緻,生動復原。

在焦渴的境界中,感受,感知,體驗深處,一定有一個,能夠認知境界的自己。

 

雖然這個自我無形無相,沒有名稱也沒有身體,沒有顏色也沒有氣息。

可是,他卻是體驗的核心。

若是體驗中,失去了認知的主觀,則體驗的狀態,與感知感受的境界,乃至意識概念思維,都無法形成。

 

舉個現實的例子:

 

你身處盛大的宴席中,桌面上珍饈野味琳琅滿目,身邊親朋好友高朋滿座。

你內心的境界,是欣欣向榮,是闔家歡樂,是興高采烈,是滿足自得。

 

忽然間你接聽了一個電話。

電話中,被告知家裡出了巨變,天塌了。

 

拿著手機的手,都忘了放下來,就這樣舉在耳邊。

心中受震撼後一片茫然,眼前昏黑,世界失去了顏色。

此刻,眼前的珍饈美味,你是看不到的,身邊的歡聲笑語,你是聽不到的。

 

難道是你突然間失明了,因此見不到眼前的事物?

難道是你突然間失聰了,因此聽不見身邊的聲音?

當然不是,你的身體健康,五官健全,神志清醒,意識正常。

只是,此刻當下,你的心思已經不在當場了。

 

你內心的願望,已經失去了,對當下境界的,分辨取捨之意圖。

也就是,你的心靈動機,不再對當下現場的世界,形成興趣後,

你內心之境界,以至於意識思維,都會對現場世界,視而不見,充耳不聞。

 

現場不存在嗎?宴席不存在嗎?親朋好友不存在嗎?

依舊存在,依舊在物理現象中,予以客觀表現。

 

可是,在你的主觀意圖中,被心願動機,給忽略遺忘了。

這就證明了一點,你內心的境界,源於心願動機。

 

心願,以體驗作為載體,以感知感受作為內涵,以意識思維作為表現。

但是心願,卻無法被意識、感受、體驗所找到,所接觸到。

你的心願,可以因為意識概念而發生改變。

 

比如說,你想吃冰淇淋,心想就是心願,然後意識到,冰淇淋對脾胃不好,於是你放下了想吃的心願。

心願,雖然受到你意識的左右,可是,頭腦意識,卻無法深入心靈體驗,去直接接觸到心願。

 

你仔細回憶一下,現在此刻操作一下。

看看自己,能不能以意識的分別力,去深入心靈體驗中,看到體驗深處蘊含的心願?

絕對不可能,你只能在心靈感受中,看到體驗動機的形態,卻看不到動機願望的本身。

 

心願的本身,是無形無相的,是透明的認知。

對於頭腦意識,與感知體驗而言,“認知”是超出了,可被分析分別的範疇。

 

眾生的生死,生命的輪迴,都在意識與體驗之間的過程中。

從體驗中,復甦了認知的清澈,就是從輪迴中,甦醒了單純的永恆。

 

你身處陽光下,看到燦爛的世界。

心靈認知,對體驗與意識,構成的世界境界,形成確定的認知。

於是,世界就確定存在了。

 

其實,所謂的確定,僅僅是認知對境界的固化。

其實,所謂的世界,僅僅是體驗被認知所凝固。

 

如果境界,沒有被認知所固化,認知是認知,境界是境界。

你會發現,世界是不存在的。

 

所謂的客觀物理世界,僅僅是因緣和合的能量川流。

所謂的主觀境界世界,僅僅是生滅川流的妄念習氣。

 

認知,如果不確定,所認知的體驗與意識,

意識與體驗,就無法形成境界。

沒有境界的支撐,世界就無法成型。

 

真相是,世界建立在,心願認知之中。

客觀世界是,心靈認知對體驗的確定。

 

透過心靈體驗,確定體驗,分辨感受,品味感知,操控意識的——認知,

就是眾生所說的“自我”。

自我,以及自我活著的世界,都是心靈認知的投射。

 

就好像,放映機投射在幕布上的光。

光,不會隨著幕布上的電影劇情,而改變了清澈的性質。

 

於是,你站在陽光下,心靈認知“見”到了“看到世界”。

同樣,你處於黑暗中,心靈認知“見”到了“沒看到”。

 

心靈能見世界的認知,認知中的見性,不會因為眼睛見到,或見不到世界,見性而發生改變。

認知的清澈,在脫離體驗與意識的污垢塵埃後,會逐漸地呈現出,見性本身的靈動。

 

當靈動光耀的認知,在心意動機淨化中,甦醒了廣袤一體的純澈浩渺,

認知就成為了覺知。

 

承載體驗的認知消散,體驗與意識構成的境界消散。

也就是個體意志消散,生命輪迴的主體與環境消散。

 

生死輪迴,即刻終止。

在刹那存在的,無限無量,透明空間中,本來無有個體意志,更沒有生死輪迴。

 

存在,是智慧的表現。

智慧,是光芒的表現。

光芒,是大樂的表現。

大樂,是博愛的表現。

此處,生命才可以接觸到覺受。

 

只有在人間的修行者,才有可能有能力,接觸到覺受。

覺受,一定在覺知中發生。

 

覺知明了,晴朗不動,身心脫落時,

身心內在寂靜安寧中,光芒覺受由脊椎中浮現。

 

除了脊椎以外,覺受不可能,在身體其他部位發生。

不會在心靈發生,心靈發生的只是認知與體驗。

不會在頭腦發生,頭腦發生的只是分析與想像。

 

覺受只能在脊椎中發生。

是極其細膩、極盡微妙的,絲絲縷縷點點滴滴的,舒適安寧的蔓延。

 

覺受,在身心內在,極深極深空間中,以明媚柔和光芒表現。

覺受,是覺知空間的,具體表現形態。

 

覺知,僅僅是一念存在,存在以空間呈現永恆,

空間中,覺性透過存在,對存在形成分辨,形成細膩的光芒覺受。

覺受,就是三界內,生靈最基礎最原始的體性。

 

覺知,是靈識之本。

覺受,是生命之源。

 

禪定中,覺受自內而外,自上而下,滲透身體細胞,改變著生命境界,

禪定中,肉身回歸覺受,自外而內,意識回歸停頓,心願回歸安寧,肉身體驗回歸極樂。

 

這就是凡俗肉身的轉化。

同時是法界神聖的降臨。

 

一步步地,在往人體表面上發展。

一層層地,自微觀往表面上突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