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滅性幻
2017年8月15日 02:21
性格決定命運。
什麼因素決定著性格?
是心靈感受的波動起伏,感受的特質傾向,塑造出性格的萬千差異。
你所感受到的一切,僅僅是感受本身而已。
感受泛起的性格,喜怒哀樂,恩怨情仇,慾望情感,只是感受本身的迷惑。
感受是心靈的疑惑,心靈因疑惑而尋求答案。
被疑惑牽引的心,推動大腦意識,分別名相形成概念,概念形成記憶,記憶形成邏輯思維。
被感受牽引的心,攀緣肉體六根,取捨根塵形成境界,感受形成慾望,慾望呈現喜怒哀樂。
我們活在感受中,被感受所活著。
心靈在感受中沉睡,沉睡中的心靈,迷惑分別出空間,夢境體現出世界。
被夢境錯覺的心,因世界塑造出認知,被感受塑造出境界。
感受凝固了心,心被認知牽引,就是輪迴生死的靈魂。
感受越強烈,認知就越明確,明確的認知,加固了感受的慾望,
你就體驗到真實的世界。
無比真實客觀的世界,本質是感受凝固的監牢。
極其明確具體的自我,其實是夢境沉澱的鬼魂。
你無法覺醒,自己是心靈的錯覺,在夢境的迷失中生活。
因為,你的慾望凝固了感受,因為,你的意識固化了錯覺。
你的自我欺騙了本心,你是心靈被欺騙後的業果。
可是心靈,不會因你的欺騙而改變了本來的性質。
心靈,在感受中靜靜地觀察著,你自我意識編造的,生生世世生生死死。
感受本身無法體驗事物,覺受事物性質的,是組成感受的心靈體驗。
吃到一勺蜜,體驗到甜美,往後想起蜜,依據甜蜜的體驗,你升起快樂的感受。
吃到一口藥,體驗到苦澀,以後想起藥,依據苦澀的體驗,你思憶痛苦的感受。
體驗凝聚了感受,感受塑造著體驗,體驗是感受的基礎,感受是體驗的形態。
感受一定是相續的,相續輪迴的感受,呈現出你一生的旦夕禍福、悲歡離合。
相續一定是無法自己停止的,輪迴交織的感受,在你身體死亡後,依舊相續交織,構成你生命的未來。
你將感受當作了自我,在感受編織的世界中,迷失了心靈的本來。
當內心感受清淨時,在平靜清淡的感受深處,你會見到體驗深處,細膩覺受的清醒。
覺受不會因為感受的波動起伏,而改變了覺受細膩的清醒。
吃到蜜,體驗甜味的,一定不是體驗本身。
否則,對甜味的體驗,絕對不會變成了,對苦澀的體驗。
體驗既然能夠轉化,就證明體驗本身,只是隨因緣所現的結果,並非是決定結果的分別。
是體驗中,細膩覺受的取捨,決定了體驗結果的分別,體驗決定著感受的境界。
在體驗中,心靈細膩的覺受,緊密持續的取捨,呈現出體驗的分別性質。
覺受,是清醒的習氣。
習氣,是覺受在呼吸。
覺受是心靈對存在感,錯覺分別。
分別錯覺,就是覺受波動。
覺受波動支撐著覺知分別。
覺知分別承載著覺受取捨。
當你的——意識,開始反思自己,從人世間的貪慾觀念中,轉向出離人間的解脫。
當你的——感受,在意識作出選擇後,開始脫離慾望的貪婪,開始清淡情感的執迷。
當你的——體驗,在感受中寧靜,在清淡中分解慾望,在情感中釋然放手,在感受深處舒緩安詳。
當你的——覺受,在體驗中舒緩,在體驗慣性中融化,在體驗的焦灼習氣中,復甦了清淨無染的單純。
單純的心靈覺受,掛不住習氣體驗的污濁;清澈的覺受清醒,掛不住身心感受的自我。
你的意識,情感,慾望,心靈體驗,經驗,習氣,都會在清醒的單純中脫落。
就好像,你脫掉了身上穿著的衣服一樣。
脫掉外衣就沒有了你,你以純淨的光芒呈現。
此刻,心靈明晰的覺知,在純淨的光明覺受中,圓滿了純澈清晰的目光。
清澈無雜,純澈無礙,如目光圓滿曉了十方,你生生世世,生生死死,時時刻刻,
每一生,每一日,每一刻,每一刹那中,身心思慮的每一個念頭,都毫釐可見,盡收眼底。
三界六道中,每一個眾生,無論是有形還是無形,無論是天堂還是地獄,無論是畜生還是人類,
無始劫來,輪迴生死中,起心動念每一粒微塵妄念,習氣覺受,都歷歷在目,毫釐洞見,如親眼目睹。
當你的——覺知,在純澈清醒覺照中,覺醒了“照”是錯覺。
當你的——覺知,在安詳凝定的光芒中,覺醒了光明是疲倦。
當你的——覺知,在純澈十方清醒三世的,圓明普照中,覺醒了世界與普照都是造作。
造作停止,疲倦休歇,分別熄滅,幻滅寂滅。
夢境甦醒。
三界六道,無始劫,眾生世界,微塵蒼穹,生生死死,生生世世,只是一瞬間的錯覺。
錯覺熄滅,虛空粉碎,大地無寸土;生滅性幻,世界無掛礙。
離錯覺,則不可言說;離分別,則不可取捨;離疲倦,則無有來去;離造作,則生死性空。
無所生故,本來清淨;無所得故,本來圓滿;無所有故,自在莊嚴;不可得故,如如不動。
妙明輕安,純明普照,隨順周遍,圓滿十方,無生極樂,清淨自在,是名法界。
當法界圓滿報身,無生無滅的空性,無來無去的覺性,無垢無染的明性,
脫落了空性的——留滯,幻滅了覺性的——移位,燒盡了明性的——沾染,
覺明空,那一體一味,圓滿十方遍及宇宙的,大空性明覺普照,如眼中幻影,歸位於眼中。
錯覺熄滅就是正覺,離幻即覺亦無漸次。
諸法性空,空本寂滅,寂滅無所得,十法界盡是如來清淨佛土。
身心如幻,幻性本寂,寂滅不可得,眾生心皆是如來妙覺真心。
心離諸幻,即名諸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