禅定的基础

2017年12月17日 01:43

禅定的基础,在于平时生活中,清醒心专注的内观。

 

类似于常人反思反省的状态,只不过凡夫反思是思维在觉察。

以一种概念去衡量某种情绪,以某种体验去检验一种概念。

 

而修行人内观,是不过意识思维的,

是感受中对感受的怀疑,是体验中对体验的观察,是所见中对所见的理解,是所想中对所想的放弃。

 

是伴随身语意相续,不随身语意浑浊的,清醒寂静。

在心灵深处,不受情绪控制,不被觉受浸染,不被体验凝固的。

无作意的浑然纯然清澈,如云彩中的虚空般,明快清澈自由极耀大乐。

细腻明晰的觉察,如目光纯澈,本能地普照身心内外。

 

这种不散乱的、安宁清醒的专注心,久而久之,

觉受中的轻柔安详,会净化身心内外的混浊习气。

 

此刻练习禅定,就会快速深入定境,一般在十分钟之内,

就可以达到身心脱落、觉受融化、心识熄灭的状态。

你的自我感受体验,情绪欲望,细腻的觉受思虑,会被身心中不可言说的清醒,打碎成粉末。

就好像虚空中巨大无限的光明,击碎了一个瓷盘,瓷盘粉碎成颗粒,颗粒熄灭在光明中。

光明净化了,打碎瓷盘的细腻颗粒,光明复苏了原始的本质,就是心灵纯粹的觉知。

 

心灵感受体验、欲望思虑被击碎后,大脑意识思维,就会同时断裂。

心灵纯澈的明晰,如镜子般,照耀你的身心头脑意识。

 

由记忆的概念,川流不息构成的思维,犹如自行车的链条断裂开了。

不被链条牵引的意识,就好像脱离了链条,空转的齿轮一般。

 

头脑意识,就好像是被取出电池的手电筒一样。

手电筒能发光的功能,依旧健全依旧完整。

可是卸掉电池的手电筒,失去电力的推动,就没有了光明的展现。

 

意根也是一样,失去了心灵体验的支撑,失去了心灵觉受的驱动。

意识,就会体现出来,无目的性、茫然不知所措的,分别思维。

你会惊讶地看到,原来你的头脑,是可以不思维的。

 

随着思维越来越慢,构成思维的记忆概念就会在心灵清醒中,呈现出概念的形态,以及形态的源头。

思维概念的源头,是心灵觉受中,一个个鲜活的体验,体验凝聚觉受形成境界,于是意识串联概念形成思维。

 

也就是说,你所谓的思想,是心灵意图在表达,意识在为心灵体验中的,觉受意愿所服务。

 

当心灵体验,长期处于轻柔明晰、安详舒缓、清净寂静的状态。

清醒凝定的专注心,如阳光般驱散附着在心灵体验中,浮荡浑浊的习气与感受。

 

感受净化,习气消散,体验同时净化,净化后的体验,开始柔软松动。

体验如开始融化的冰块,阳光从冰块深处中透出缕缕光明。

 

光明不间断地净化冰块,清澈纯明不间断地,由内而外观察心灵体验。

体验的境界,在纯澈明澈的心灵觉察中,层层消融瓦解熄灭,犹如瓷盘在虚空中,被光明击碎成粉末。

 

心灵体验连带着头脑意识,情绪感受连带着思维记忆,在心灵清澈清醒中,一同脱落。

 

冰化成了冰碴儿,冰碴儿化成了水汽,水汽就是轻柔安乐的细腻觉受。

水汽蒸发后,心识最深处的细腻思虑觉受熄灭,不被觉受熏染的纯澈,不被分别形容的明晰,就是纯明觉知。

 

这一步,就是三界与法界的分割线。

在觉知中,觉不取知,所知脱落,觉亦成幻,幻不可得,性空圆满,明不可得,性本湛然,觉不可说,无取无证。

如梦苏醒,如镜翻转,宇宙世界瞬间成错觉。

错觉平复,本无世界宇宙可以言说。

 

犹如你不可以用糖的颜色、形态、质量,去描述糖的甜味。

犹如你不能用云彩的形态、运动、色彩,去描述虚空性质。

犹如你不能用水花的形态、质量、温度,去形容大海不动。

 

法界,是不可说的。

是一切可说中的明澈,是所有言说中的清净。

 

法界,是不可得的。

是缘起现象中,无生的圆满;是随缘性起中,无挂的当下。

 

法界,实无一法可得,身心无挂,诸法性空,是庄严法界。

如眼光遍及一切,你却不能以见到的世界,去描述眼光的纯澈安然。

 

故而,言语道断,不可思议,落落清净,随缘不动。

故经云:唯佛自证之智。

 

因离幻之性,非幻身心可以表达。

 

“云何为人演说?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。”——《金刚经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