培育专注力
2018年8月17日 13:00
问:生活中妄想纷飞,如何培育专注力?
答:上下班高峰,你挤公交车,车厢中人满为患。
摩肩接踵,交头接耳,声音嘈杂,空气混浊。
你在人群夹缝中,被挤得像照片一样,连转身的余地都没有。
你能因为车厢内人群拥挤,就要求别人都下车吗?
你能因为车厢中空气污浊,就要求别人不呼吸吗?
你能因为车厢中声音嘈杂,就命令别人不说话吗?
你凭什么啊?!你以为自己是谁啊?!
你的身体,就如同上下班高峰时的公交车,车厢内装着的不止你一个人。
要容许头脑中,有乱七八糟的思虑,有杂七杂八的声音。
要容许思维胡想,要容许念头纷飞,要容许心灵中情绪起伏,你要容许内心感受波动。
因为你的身体,不是自己一个人的意愿,在独自使用。
在身体内,还存在着你的思维记忆,存在着你的情绪欲望,存在着你的感受体验。
他们这些生命,虽然不是你的主观意愿,却是你的主观、你的意愿往昔所造就的。
要学会,与众人和平共处。
就好像在上下班高峰的公交车上,你要学会礼让别人,做一个有教养、有涵养、有修养的行者。
儒雅的君子,一位敦厚的长者,在噪杂的公交车上,是何种态度?是如何面对的?
他会安静地独处一隅,平和安详地,面对眼前的杂乱无章。
无论身边环境多么嘈杂,他永远都是安详宁静、柔和纯净。
无论别人对他如何恶劣,他永远都是宽容静默、淡而处之。
禅修的基础是:在身心中,静默安详,心光烛照,不与思维争辩,不与体验解释。
一定要在构成人类的因素中,找到不曾被因素改变的先天。
否则你忙忙碌碌、辛辛苦苦修行一生,却被习气妄想迷失了灵魂的方向。
临终时,无法清醒专注的心,自然会被六根六尘,自我体验的贪婪带走。
昏沉迷茫的心,被往昔的眷恋爱欲席卷,进入轮回时就像你回家一样自然。
修行者一定要找到真正的自己!否则你所有的修行,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。
我们真正的自己,是谁?在哪里?
“圆觉自性,非性性有,循诸性起,无取无证。”
——《圆觉经》
这是佛界。
如眼疲倦,瞪发尘劳,觉明为咎,妄起空华,依觉成法界。
这是法界。
“元明照生所,所立照性亡,迷妄有虚空,依空立世界,想澄成国土,知觉乃众生。”——《楞严经》
这是三界。
佛性依觉性而展现,觉性以空性纯度,呈现法性光明,光明折射觉性,所显十方三世宇宙世界。
一切世界与众生,都是觉性所现过去与未来,而一切现象之本质,都是佛性寂静遍满。
故而,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,只因烦恼执迷不能证得!
既然一切众生的身心中都蕴含着佛性,那么,佛性必定在众生身心中有境界标准。
我们要在自己的身心思想中,找到这些标准,就等于找到了回家的路标。
佛性在人性中的呈现标准是什么呢?
我们认为的自我,并不单纯指的是,个人意识与人格意志。
个体生命的特征,是很多种因素聚合而成,我们就概括化地,简单地将人性分解整合一下。
人类生命的构成,有以下几种因素内涵:
肉体系统,情感系统,精神系统,灵性系统。
肉体系统包括了——细胞、神经、样貌、成长、衰老、生与死的现象。
情感系统包括了——体验、感受、经验、情绪、欲望、喜怒哀乐、痛苦与幸福。
精神系统包括了——认知、意识、记忆、思维、感知、逻辑思维,以及抽象概念。
灵性系统包括了——觉知,以及觉知内部的灵动力。
佛性在肉身细胞中呈现,是舒缓清净的空灵,所以我们在禅定中,柔软身体舒缓安稳,就在接近祂。
佛性在情感体验中呈现,是宁静纯洁的安详,所以我们坚守戒律,清净心灵欲望体验,就在回归祂。
佛性在精神意识中呈现,是理性清醒的分析,所以我们海量学法,培育正知正见正观,就在体现祂。
佛性在灵性觉悟中呈现,是寂照圆觉的纯明,所以我们舍弃身心,熄灭身心内在自我,就在还原祂。
生活本身就是修行道场,最重要的一点,是平时最大程度地“柔软”身体。
在心灵清醒的状态中,持续性地,不间断地,柔软身体中每一丝肌肉与感受。
柔软了肌体,也就同时舒缓了心灵感受。
舒缓的心灵感受,就会从紧张的身体感受中,脱离出来。
脱离紧张的感受,就是相对平静的安宁。
在安宁舒适的身心状态中,让安宁的心灵,最大程度地遗忘欲望。
心灵一旦遗忘了欲望的体验觉受,头脑就一定会,遗忘建立在体验之上的思维概念。
失去欲望的心灵,失去记忆的意识,就会自心灵深处浮现出,觉知的透明灵动。
身心内如旭日东升,觉知深层的灵动力,如太阳般灿烂辉煌,由内而外地,普照身心自我意识。
无须分辨,不要解释,安详地柔软在,觉照明晰的静默中。
身心深处极尽微妙细腻的,觉受愉悦体验,会在不解释、不分辨、灵觉朗照中,蒸发熄灭。
失去觉知者,失去所觉境,所觉乃错觉,觉者即被觉。
觉所觉空,空觉极圆,空所空灭,生灭既灭,寂灭现前。
如眼光纯澈,从所见景象中,复苏了见世界的明晰普照。
如遮蔽虚空的透明玻璃粉碎,失去折射虚空的玻璃后,虚空失去了广袤的样貌,却复苏了不可得的性质。
你,从自我到无我,从无我到无生,从无生到寂灭。
以凡夫身心自觉圣智,亲证自性菩提,朝见本觉如来。
今生你没有白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