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程

2021年7月10日 08:10

如果你的生活仅仅是,由一堆概念、思想、逻辑,所构建起来的理性框架,

你会认为自己是活着的吗?

 

吃到美食,却没有味觉,只是理性知道这属于蛋白质。

闻到味道,却没有嗅觉,只是理性知道是物质的挥发。

体感微风,却没有感受,只是理性知道这是空气流动。

见到景色,却没有欣赏,只是理性知道这是光线折射。

情感波动,却没有悲喜,只是理性知道这是宿业聚集。

 

你生活在一堆概念中,对现象世界完全失去了感受,感知,体验,乃至于觉受,

被概念所累积而成的世界,就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。

仅仅是,知识,概念,逻辑,思想。

 

你的活着,你的生活,你的生命,你的世界,就只剩下苍白乏味的空洞。

因为,活着,一定是鲜活且生动,一定有喜怒哀乐,一定有七情六欲,一定不仅仅是概念而已。

 

活着,是心识,与身体六根六尘,交融所现的“境界”。

境界,必定是头脑概念,所无法尽数描述的内涵。

所以情到深处,尽在不言中。

活着是境界。

 

修行也是境界。

是由凡夫俗子的人类境界,升华成为万丈光芒的,神灵境界的旅程。

 

这个过程很漫长,漫长到,如果你不以人生全部的岁月为资粮,只是以学习功课的态度去修行,

那么你百分之百会半途而废,那么你绝对以及肯定会铩羽而归。

因为,你不站在修行者出世间的基点上看世界,就一定是站在凡夫的基点上看世界。

 

站在凡夫的基点上看世界,世界是现实的,是客观的,是物质的,是鲜活的。

而佛法所描述的世界,是抽象的,是飘渺的,是神话的,是虚无的,是不可信的。

 

以现实利益的贪婪心,去追寻灵魂升华的神性光明,这种光明就是你在人间所学的一门技术。

或许能够获得一丁点体悟,却永远无法抗拒你人性本质的贪欲,最终会被你的七情六欲摧毁你的道心。

 

如果,你站在修行者出世间的角度看世界。

知道现实世界,自我命运,自我认知,都是心灵所投射。

 

世界本源不在身外,而在内里。

自我灵魂不是头脑,而是认知。

造物之主不在天上,而是觉知。

法界不在宇宙深处,而是觉性。

如来并非身处灵山,即在当下。

 

你的生命,就会逐渐从业力的洪流中,慢慢地净化浮起。

凡夫俗子的身心中,七情六欲的境界内,就会因人生方向的不同,而诞生全新的、纯洁的、神圣的境界。

 

站在修行者的角度,世界是心灵的投射。

任何现象,任何状态,大到宇宙天体,小到微尘本源,

都是心灵所投射而成的虚影,本身并无实质不变的本体。

 

想要改变命运,就要改变自心。

向内心深处走,坚定不移地,朝向内心深处去觉察,去感知,去观照,去体验,去觉受,去觉知。

 

随着心识,对现实世界利益的放弃,现实世界烙印在心识中的境界,就会慢慢淡化,分解,遗忘,消失。

随着心识中,对人类生活体验感受的淡化,头脑中储存的概念记忆,也会随着淡化消失。

最后,头脑中只剩下意识。

 

意,最终会摆脱识。

头脑停止分别,意明晓一切,却不加分析评判。

 

心识,不再被意所牵引。

无限幸福的广袤海洋中,无尽纯净的安宁祥和,就脱落了人性最后一层体验。

安宁,祥和,温暖,无限,狂喜,无尽之大能,就独立于身心意识而存在。

你就是三界中,横跨生死海的神灵。

修行必须要有体验的支持,否则,你的修行就好像背菜单一样。

即便将浩如烟海的佛经道藏通读,也不过是储备了头脑意识的概念。

与心灵境界毫无关系。

人性的境界中,绽不出神灵的光芒。

 

只有你,彻底地扭转人生的意义,将生命的朝向转为内在的修持。

岁月流逝的沧桑,才会从积累业障的惯性中,转为清洗业障的洪流。

 

人类的活着,实质上很痛苦,只是人类的境界中,没有光明的绽放,你没有对比的条件。

所以,你就坚定地认为,人类的生存模式,是宇宙中一切生命,唯一具有的生命状态。

 

这是很荒谬的事情。

但是,是可以理解的。

因为眼睛只能看到光的折射,不被光线折射的事物,人类就无法看到。

 

我们认为这个世界,宇宙空间很庞大,不可思议的广袤无限。

其实,人类所存在的这层空间很狭小,只有一张A4纸的万分之一厚度。

 

这个比喻人类很难理解,空间怎么会有厚度?

 

这么说吧,当你内在的光芒绽放,觉知苏醒后,

在无尽无限光芒普照中,会呈现出层层叠叠,大小融会贯通的空间。

空间,是觉知对觉受的分辨,时间,是觉受对觉知的凝固。

觉知分辨觉受,刹那呈现出存在,存在就是空间。

觉受凝固觉知,确定存在的瞬间,就是时间开始。

 

时间牵引觉知,觉知透过存在,呈现出灵性,灵性对存在的认知,形成了具体的、有限的空间。

就这样,无量无尽的,透明广袤的灵性生命,开创出层层叠叠,融会贯通的有限空间。

有限空间中,又因灵性认知而成的意志,呈现出茫茫苍穹,无限宇宙独立时空。

时空源于灵性,因此,空间具有生命,光明就是智慧。

 

随着空间内智慧的境界沉淀,生命形态逐渐具体,灵性有了身体,也就被身体束缚。

被生命形态束缚的灵性,无法摆脱形态束缚,也就无法摆脱体验与感受的积累。

累积而成的感知、体验,聚合在一起,形成身心境界,身心境界遮蔽了灵性。

 

被遮蔽了灵性的众生,被迫使用头脑与感官,认识外界世界。

随着头脑认知,与感受的沉淀,世界越来越具体。

或者说,众生存在的世界,本质是由众生的认知体验,所构建丰满。

 

众生内在的境界,越来越沉重污浊,众生生活的世界,就越来越显出物质化。

污浊的体验,与头脑的认知,形成的境界,称为业障境界。

客观的物质,因缘聚合现象,形成的世界,称为六道三界。

这就是众生最初的共业,共业形成了宇宙时空与现实世界。

 

共业形成的境界,所呈现出的空间,

源自于污浊体验,以及头脑意识,所形成的空间范围,就在宇宙空间中的最底层,却也是最表面。

这层空间非常狭窄,只有一张纸的万分之一厚。

 

而心灵认知,脱离头脑意识后,无限安宁祥和,所呈现出的空间,是无尽无极的广袤。

换个角度说,太阳普照大地,你觉得大地与阳光相比,哪一个范围更广大?

 

而觉性更是超越了光明的范畴。

祂是自光明中,抽取的明晰性质。

性质,不会随着光明形态而改变,更不会被光明所触及。

 

因此,祂不在存在之中,不受空间局限,不受生灭束缚,不被生死限制,不被时间蹉跎。

于是,祂超越了神灵,超越了时空,超越了光明与黑暗,是永恒的自由喜乐。

观自在,观的就是这个自在。

 

祂只是性质,不存在本体,因此在一切之中,不被一切所阻隔所污染。

充满十方,遍布三世,无尽三界宇宙,恰似太空中漂浮的沙粒。

无生无灭,无来无去,无垢无净,无增无减,圆满庄严,洞彻十方。

名为“照”。

这些描述,都源自于体验,亲身经历过后,你会对时空,世界,生命,生活,升起完全不一样的感受。

修行是生命真真切切的转变,而不是概念与知识的累积。

只有立足在生命内在,改变的体验基础上的修行,才可能长久持续,才可能踏踏实实,才可能坚持不懈。

 

19岁那年,我开始禅修,内观身心看到的只是黑暗,随着时间流逝,慢慢看到了人类世界以及星空。

47岁开始,内观的时候,人类世界以及连带的银河系,乃至宇宙时空,都成为了最低下最表浅的狭隘范围。

现在禅定中呈现的,已经完全脱离了意识,感知,心识,以及觉知,所能理解,感受,体验,认识的范畴。

 

祂是光的本质,光明却不可触及祂。

因此神灵不可触及祂。

 

祂是智慧的源泉,智慧却无法窥测祂。

于是圣贤不可测度祂。

 

祂是生命的本质,生死却无法牵绊祂。

生灭缘起中如如不动。

 

时空,一切空间以及时间,只是祂指尖流过的沙。

祂没有存在,一切之存在,存在的一切,都是祂的倒影,都倒映着祂。

 

祂在任何处,周遍一切处,却只在当下。

当下,是祂开放的慈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