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

 

微博2017年1月15日 17:10

问:何为苦,集,灭,道?

答:佛陀初转法轮,为五比丘言四圣谛,宣说世界因缘,这是法相。

一切法由心生,故一切相皆心相。

心染觉受,体验是苦;心取诸幻,生灭是集;心离分别,生灭寂灭;即心离心,不可说之当下,是道。

 

微博2017年1月15日 18:15

问:何为闻,思,修?

答:听那听不到的寂静,名闻。

思维那无挂思维的当下,名思。

修那无需修证的本来,名修。

 

问:何为戒,定,慧?

答:心不贪六根,清净内守为戒。

心无挂六根,心尘幻空为定。

 

六尘融入心,心相两寂,

身心脱落,无生圆寂是为慧。

 

微博2017年2月3日 03:38

问:如何检验一个开悟者,或检验自己是否已开悟?

答:无法以名相检验开悟者,犹如无法以海水波澜体验,去检验虚空无挂。

心能看到意识,不被意识体验扰乱的安宁纯澈,是成就者。

心能看到心灵自己,看到心灵的清醒,不被心灵牵引,清醒熄灭牵引,清醒亦同熄灭。

明晰无所证,觉性不可说,空性不可得,随生灭缘起,当下清净,如如不动,是名觉悟。

 

微博2017年2月11日 16:20

问:出离心是修行的核心,那么我是否应该出家修行啊?

答:修行是修心,心灵常生惭愧,能反思身心,觉察烦恼,离恶趋善,就是出离心。

 

微博2017年3月8日 17:29

问:对于在职人员社会群体,如何去修行佛法?

答:佛法修行深入心灵的过程中,展现出不同的精神层面境界,以心识脱落妄想的程度,呈现出来——粗、细、精、微、妙、觉、寂等觉受,心灵觉性脱离觉受的过程,展现出世间与出世间法,在最浅显的佛法层面,体现出来修行者在人世间的道德标准与行为标准。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就是佛法的基本标准,五戒十善,就是佛法在世间的心性准则。

 

作为在职人员,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,维护社会稳定,是最基本的修行准则;乐于奉献,心系百姓,是履行了作为在职人员的义务。正因为在职人员队伍中,有许许多多敢作敢为、勇于开拓、为人民办实事的清官作为政府的中流砥柱,才使得我们的国家综合实力快速提升,国际地位明显提高,老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,这是每个中国人都真心拥戴的,爱国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底线,不因为信仰、身份的不同,而改变了爱国这个最基本的标准。

 

在职人员学佛是一个修心的过程,遵守道德底线要求,能够以国家赋予的权力去服务大众,心怀大爱,心系众生。如果以具体的例子来说明,在职人员应该如何学佛,那么雷锋,就是最好的案例典型。作为社会中的自然人,雷锋身上体现出来的助人为乐、甘于奉献、毫不利己、一心为公的高尚品质,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去尊重、去追随,作为楷模去效仿。维系人类社会正常发展的,不仅仅有法律,更需要有道德的提倡与爱心的实践付出。

 

雷锋的种种事迹,鼓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,做一个严格要求自我的人,是类似于僧人的守戒律,清清白白做人,干干净净做事,坦坦荡荡为官,引导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,就是布施如来善法去感化愚昧人心,令众生趋向佛法智慧,求获解脱。心怀先天下之忧而忧、后天下之乐而乐,做到不谋私利、克己奉公。心灵朝向善良、无私、公正、清白、坦荡的正能量,这样的心灵境界,如此的行为准则,就是在职人员应该遵循的修行标准。

 

再说一个典型——焦裕禄,中国最贫困地区的县委书记,为了改善兰考地区的生存环境,日日夜夜操劳,没日没夜工作,最终累死在工作岗位上。记得当年我看这部电影时,被真实的故事感动得热泪盈眶,时至今日,几十年过去了,焦裕禄为国为民,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的精神,依旧深深震撼着我。做官一定要做焦裕禄这样的清官好官,上对得起祖国的培育托付,下对得起老百姓的信任嘱托,中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良知,这种清廉高洁的忠义之士,才配得上父母官的称号!

 

我们追思宋朝的包拯,因为百姓坚持司法公正严明;我们祭奠明朝的海瑞,因为百姓期许政府官员的清白廉政。此二人世世代代被后世人追捧爱戴,因为他们代表了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观,那么,我们为何不能去颂扬雷锋?去赞美焦裕禄?此二人的生平事迹,比起包拯、海瑞,毫不逊色啊!雷锋代表着人类心灵中至善的纯真,一心为公,心系大众,无私奉献,不求名利,这种高尚的品质不值得人们去效仿吗?焦裕禄代表着人类心中,至公无私的奉献,先人后己的大爱,鞠躬尽瘁的忠诚,死而后已的无私,利国利民的清正,这样的好官忠臣,如何就不能去赞叹?不能作为后世人的楷模啊?

 

修行是破除一切名相,只看生命实相的道路,不论雷锋、焦裕禄,他们的身份是不是出家人,他们人性中体现出的真善美,伟大的人格魅力,是不能被宗教名相所扼杀,不能被世俗利益所抹黑的。

 

此二者的心性标准,就是在职人员学佛的标准,学佛就是修行,哪怕你一生没有念一句佛号,只要你能达到雷锋、焦裕禄的心灵无私奉献的纯净标准,死后你的灵魂一定上天堂。因为一颗无我无私的心,必定是充满大爱奉献的浩瀚温暖,犹如光明中不会残留黑暗,灵魂在如此坦荡纯净,大爱无私的心灵世界中,所遭遇的一定是光芒无限的世界。

 

微博2017年3月8日 17:30

问:我是在职人员,如何修行佛法?

答:生死大事,不由你的身份有所改变,佛法是引渡众生灵魂、解脱六道轮回的真理正途,依如来究竟法义,破除众生内心无明,从而令众生迷途知返,遵守如来教言: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。

 

同一种客观物质环境,因众生内心妄想习气的不同组成,而幻现出不同的境界体验。

 

众生皆因自身的业力而幻现世界。

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,三界唯心,万法唯识。——释迦牟尼佛

 

佛法针对的是众生心灵,心灵并不会因为你的世俗身份不同,而改变了心灵觉醒,或者无明的状态。你是在职人员,在职人员的身份不能使你解脱生死;你是老百姓,老百姓的名相不会阻碍你成佛。

 

任何一种身份的人,都可以依据佛法,在自身的社会环境中,圆满自心本来的面目,见性成佛。

微博2017年5月3日 15:01

问:修行中最大的过失是什么?

答:认为自我与世界是实有,心灵被实有的认知概念,以及被觉受实有的体验所凝固,心色相续,分别引心,就是生死轮回。

 

所以说,决定我们意识形成概念、组合成思维,形成系统思想的原动力,不源于我们的自我意识,而是源自于心灵对肉体六根的觉受取舍。

 

心灵觉受,对肉体六根信息的体验取舍,形成意识概念与心灵经验的聚合。

概念与经验聚合形成感受,感受凝固了心灵觉受,凝固的觉受形成了内触境界。

因此,你所看到的、听到的、想到的、触到的、闻到的、尝到的——世界,根本的真相,是你的心灵,取舍六根信息,而被六根色尘凝固、牵引、扭曲,幻现出来的业境。

 

是觉知的清醒,被清醒的分辨,所沾染所带动,而形成了心灵细腻的觉受。

清醒,对清醒的分别,错觉了无所分辨的清醒,错觉形成了存在,存在就是空间。

 

存在的错觉,反过来认知存在,对存在的认知就是觉受,觉受牵引存在,形成存在的移位,空间摇曳,就有了存在感的过去、现在与未来,空间存在的移动、衍生、波动、震荡,就是时间,时间是空间的移位,空间是构成时间的基准。

 

时空,只是心灵深处,那自由圆满,湛然纯净,无生无灭,无来无去的清醒明照中,一念错觉的延伸。

 

空生大觉中,如海一沤发,有漏微尘国,皆依空所生。沤灭空本无,况复诸三有?归元性无二,方便有多门。——《楞严经》

 

何为三有?过去有,现在有,未来有,即时间与空间,微尘国土,指的是无量时空中,业力因缘构成的世界。

 

《楞伽经》说过两句话——自心现量,自证圣智。

《圆觉经》说过两句话——知幻即离,离幻即觉。

《楞严经》说过两句话——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。

《金刚经》记载了这句话——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。若见诸相非相,即见如来。

 

微博2017年6月25日 06:01

问:有很多人以为学佛能治病,请问老师学习大乘佛法与病业的关系是什么?

答:我何时宣传过,大乘了义佛法,是用来治病的?

我何时鼓励人们,有病不去医院看大夫,通过修行就能好病?

 

的确,在跟随我修行佛法,抄写大乘佛经的过程中,出现了许许多多绝症康复的神迹。

 

但是,本人一再强调,任何神迹都是在修行人心灵转变后,心灵觉知改变了对因果的取舍方向,就改变了因缘聚合现象的性质。

 

心灵对心的觉察,而生存在,存在呈现空间。

虚空相是——识。

 

存在感蒙蔽心灵,无明心生出对——存在的认知,认知就是分别,心识分别呈现生灭。

生灭相是——行。

 

心灵在认知时空过程中,被所认知的生灭现象,升起了对生灭幻影的觉受。

觉受凝固了心识,生灭波动形成了现象,现象固化觉受形成了——体验。

 

体验形成的瞬间,同时塑造了,认知现象的心灵固定觉知。

觉知被体验塑造成为——观念。

观念与体验聚合,形成了心灵中境界,心灵对心识境界的取舍,生出认识具体名相的思虑。

思虑引动觉知陷入轮回,成为了——想。

 

轮回相就是——想。

境界就是三界六道。

 

自我,就是在心灵妄想与习气,层层编织成的各种梦境世界中,觉知对梦境体验的认可、攀缘、确定,以及贪爱。

 

欲望感知相就是——受。

心灵觉知,在心识开创的世界境界中,对世界的认识与感受,被业力牵引的觉知,就是自我。

 

心灵,随身语意三业牵引,对外界流转生灭的现象,升起取舍分别而生名相。

意识与感受相续,就是——色。

 

色性本空,非色灭是空,故而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

 

业执聚合而成身,觉知感受而有语,心识分别而生意。

身语意是自我的体现,身语意中,却实无自我实体。

 

所以,你如何能够以虚幻不实的生死现象,去衡量无生无灭、无来无去、清净寂照的庄严佛性?

 

我反复强调过,佛法不治病,佛法是解脱身心烦恼,超度众生无明心的真理。

 

而生老病死皆是因缘注定、前业兑现的今世果报,修行人依据般若智慧,识破心灵妄想,心空则相空。

心识空则因果空,觉心离暗,空中无色,不昧因果而证解脱,不离烦恼而证菩提,不离轮回而证涅槃,是为如来!

尊重因果,心向佛法,一心虔诚,灵魂就会被虔诚心中,那无私无杂的觉性光明,所牵引所引导往生天堂。

 

众生心灵中的善念,对佛法的虔诚心,就是十方诸佛的普度,临终之人的一念清醒至诚,就是登往佛国刹土的法船。

 

切记切记切记,大乘了义佛法不是气功,不是求神拜佛的宗教,大乘了义佛法是佛教的核心思想,是般若智慧的再现。

 

佛法唯有开启无明众生的觉悟心,令修行者自觉觉他的责任,自觉圣智者名佛,自利利他名行者。

 

所以,不要用现实世界的,任何因果现象去衡量佛法的真伪。

 

人体死亡后,并不代表生命的终结,生命仅仅是,觉性在无明心中,被心识编织呈现出,一段段因果的缘起结束。

 

唯有究竟佛法,能解开生死现象背后,那迷惑心识的累世妄想。

佛法究竟真理,不能由生与死,贫与富的现象,去衡量大乘了义佛法的真伪!

 

告诉所有人,我绝对不治病,大乘佛法也不求功德福报,令人升官发财,令人家庭安康。

 

大乘了义法是佛法,是超拔灵魂脱离六道轮回,解脱生死苦海而来,请大家端正心念。

恭敬虔诚,一念至诚至纯心中,自会有诸佛如来,菩萨诸神加持看护。

 

微博2017年7月25日 11:06

问:在生活中,如何持戒修行?

答: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。

 

保持一颗柔软的平常心,节制内心欲望,亲近安静的场所,远离是非争斗。

 

将专注的心灵,完全朝向佛法,将佛陀的教义,朝向内心深处。

纯粹纯净的信仰,建立于理性清淡的心地。

 

出离心,是一切戒律的根本,清净心,是三坛大戒的核心。

 

戒律,是心灵回家的指路牌,遵循戒律,可以离幻即觉,即身解脱。

故而佛说:末法时期,佛弟子要以戒为师。

 

微博2017年8月23日 03:03

问:觉得佛经好神秘。

答:佛经一点都不神秘,只是因为无知,所以觉得神秘。

 

《楞严经》,告诉修行人,有什么不能做。

《楞伽经》,告诉佛弟子,为何要这样做。

《圆觉经》,告诉修行人,你应该怎样做。

《华严经》,告诉佛弟子,做了会有什么结果。

《达摩四论》,告诉修行人,做与不做皆非实相。

 

佛法心髓,不在做与不做,做与不做都是心。

觉悟本心,做就是无做,不悟自性,不做也是做作。

 

佛法是觉者对生命的解释。

 

你看不懂是因为,你认定了生命的表现就是本身。

你看得懂是因为,能否定自我与认知就是生命全部。

 

2017年答疑汇总

4月2日

问:那为何我就是实修不行,境界来时不行,就是放不下呢?

答:因为你心灵深处,并不绝对的信仰如来,你并不渴望逃离轮回生死。修行,是如救燃眉之急。没有绝对的出离心,一切法皆是轮回法。唯有绝对的出离心中,有对于自我割舍的观察。你要相信,你一定会死亡!

站在这个角度,你回头看看自己的一生修行,就会明确了,自己所修一切法,是否是直指人心。

人们都以为佛是外界的大神,通过手段可以获得,其实,觉本性者名如来,圆觉自性,非性性有,循诸性起,无取无证。一切贤圣,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,何为无为法?心离诸幻的程度。

如何离幻?对自我贪婪的放弃。

放弃自我获得之贪婪,心灵不被贪婪体验,妄想觉知凝固,心灵融化,觉性光明自然展现。这就是道路,一切法都在强调这个心内求法的道路。

所以,修行是为了脱生死,而不是搬弄一堆经书名词,去自我陶醉。六祖慧能说:不识本心,学法无益。看看内心深处,你最舍不得的是什么,敢于面对,敢于放弃、割舍,这就是修行。佛不在外界,心离一切名色,见诸相非相,即见如来。

 

8月24日

问:我现在有一个不明白的地方,是心灵和自我的关系问题。

答:心灵是自我的承载者,自我是心灵的错觉,心灵是阿赖耶识,自我是我执识,犹如风刮浪起,浪就是自我,海就是心灵,海洋是觉性凝固所现幻觉,自我是建立在幻觉中,觉性对存在的细腻分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