抽丝

2023年5月18日 01:53


意识,只有理解的能力,没有体验的能力。
因此,源于意识的世界,一定是对现象的分析。
 
对物质现象,形成存在,或不存在的理解记忆。
运动,或静止;明亮,或黑暗,美与丑,高与低,贵与贱,男与女,生与死……
 
意识,基于现象的发生,而形成了,对现象状态的对比;基于特定时段现象的状态,固化了意识分别,形成了概念,概念相续牵动意识,意识深入概念,聚合成为“思想”。
 
每一个概念形成的基础,都源自于,意识对现象特定状态的“确定认知”,而认知,一定源自于“感受”,也就是体验。
 
比如说,面前放着一个苹果,意识,初见苹果时,不会知道这个东西是苹果,意识只能调取大脑中,对已经认知的记忆,以曾经储存的概念,去衡定、理解面前的事物。
 
当意识指挥身体,见到眼前的苹果,闻到苹果的味道,触觉苹果的质量,尝到苹果的甜味,听到吃苹果的声音,意识调取大脑中,曾经的记忆概念,与面前的物品相互比较,就形成了“新物品”的认知,并且冠以“苹果”的名称与样貌,此后,当你想起苹果这个概念,苹果的“色声香味触法”六尘境界,就会在内心升起。
 
理性地看,我们认识到的苹果,是不是,源自于,我们心灵体验,与意识记忆的“前因”?我们所认知到的苹果,是不是,我们心灵体验,与意识记忆聚合,结出的“业果”?
 
苹果,就是我们目前所处的现实“世界”;你眼前所见的一切景象,听到的一切声音,触觉到的一切感受,闻到的一切气味,尝到的一切味道,意识到的一切现象,莫不是诞生于心灵认知,与意识概念相续,从而发生的“境界”。
 
意识形成概念,需要认知作为参照;认知攀缘意识,需要感受作为推动;感受形成波动,需要体验作为基础;体验形成心灵,需要经验作为储备;经验的储备,源自于心识细念;细念的相续,源自于“见性”分别;见性是“知觉”的梦境,知觉在觉受的梦境中,对生命本体的回忆,透过觉受,体现出见性原始的“分别心念”。
 
于是,人类赖以生存的“意识”,是灵性本体,投射在觉受梦境中,层层堕落的“阴影”斑点。
 
因此,意识虽然,只能分析名称与现象,可是,意识却有觉察生命本体存在的能力,因为意识与灵性,虽然相隔整体三界宇宙,可是,灵性与意识,的确属于同一个通道,犹如手电筒的光柱照在玻璃上,玻璃上的污垢,遮蔽光线,在地面上投射出阴影;阴影就是意识,手电筒就是灵性。
 
意识,能够觉察到心灵见性的清醒,就好像,我们在喝醉酒的时候,内心深处依旧有一个“清醒”的自己,明白自己的身体喝醉了,这个心中的清醒,就是“见性”。
 
意识,可以体察到见性,却无法“理解”见性;因为见性是单纯的分别,没有形成可以让意识去对比、理解的名相。
 
这就是人类,只能理解身体的诞生与消亡,却无法理解“生命”内涵的原因;因为人类用来理解生命的科技与学术,都是建立于“意识”思维之上,是概念与体验的相续,所得到的结果,只能是认知与思维的“现象”,就好像,你不可能通过研究玻璃上的污垢,所折射在地面上的阴影,去找到光明的源头。
 
人类越依赖意识,意识概念就会越抓住心灵,概念与心灵认知紧密凝固,认知携带体验,与概念记忆聚合,牵动心灵见性,投射出层层叠叠的生命境界,这些境界统称为“三界”,以人间我们这具肉身的成长,壮大,衰老,死亡,体现出三界因缘,六道制约的果报;以人生的爱恨情仇,人生百态,兑现着累世冤亲债主的“宿缘”。
 
人类活着的真相,是在“见性”分别念,投射的因缘业果中,被心灵认知推动感受意识,兑现累世习气与幻觉的因果;我们的活着,本质上是“被活着”。
 
如果,我们眼前的现实世界,是由意识记忆概念,与心灵认知体验,对比参照后,形成的“苹果”现象;那么我们人生的旅程,感受到的人生内涵,乃至于身体死亡的现象,都是由这具身心内,见性中,分别细念投射的错觉妄想,聚合习气感知,前世的心灵记忆,兑现出今生命运的“苹果”。
 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 
1.你眼前有一个苹果,这个苹果是由你的意识调取头脑记忆,对曾经记忆概念的分别,对这个物品冠以苹果的名称;眼前的苹果,是心灵认知,调取体验,聚合意识概念,在认知体验的习气基础上,与曾经的习气进行“经验”化的对比,从而形成了心灵认知,对眼前苹果名称的物品,予以切身的,颜色声音、味觉触觉的感受确认,从而赋予了苹果名称以具体内涵的“境界”。
 
2.你眼前所见的“世界”,无论是物质形态,山河大地,亲朋好友,儿童老人,阳光雨水,宇宙星辰……一切的一切,只要是存在的现象,或者是,不存在的“理解”,其缘起的过程,与你眼前放着的这枚苹果“名相”,所诞生的过程与机制,是一模一样的,宇宙诞生的整个过程,与苹果诞生的整个过程,是一模一样的。
 
眼前苹果诞生的过程,就是“五蕴六识”,缘起境界的过程。
苹果的诞生,经历了“六根六尘六入”,因缘相续的十八界。
苹果的名相,就是我们心识分别,聚合根尘,投射的“境界”。
 
3.我们“活着”的当下,生理上的状态,心理上的感受,物质环境中的现象,就是眼前的那个“苹果”;由六根六尘六入,聚合心灵认知中,累世劫的业力因缘,在今日这个世界中,所兑现的“因果”;我们的身心灵魂,我们的肉体器官,我们的物质环境,我们的所思所想,我们的恩怨情仇,我们的七情六欲,我们的生老病死……
 
所有的所有,一切的一切……
 
都是宿命因缘,在今生结出来的“业果”。
犹如数字“一”,演变成数字“一万”。
“一万”的概念中,蕴含着数字“一”的基础。
三界六道众生,心意投射的“世界”,就是数字“一万”的表现。
而构成“一万”表现的,世界微观中,都是数字“一”相续聚合。
数字“一”,就是“见性”本初的分别念。
数字“一万”,就是生老病死轮回众生。
 
“活着”一定是境界,而不仅仅是现象。
就好像,苹果不仅仅是名称,一定有样貌与滋味。
 
境界,就一定有缘起。
缘起的是“分别”与“习气”。
缘起,则必定有轮回。
轮回的是,“思量”与“体验”。
 
思量心就是灵魂。
体验心就是境界。
灵魂被体验牵引。
生与死轮回不休。
 
灵魂,是思量心内,分别念推动习气。
转世,是习气体验,带动思量心延展。
 
于是,活着的境界,本身并不真实。
同理,死亡的境界,与活着并无二致。
 
诞生,不是生命的起点。
死亡,也不是生命的终点。
 
死亡仅仅是,思量心中,对所思量境界的延续。
而境界的内涵,却受制于,往昔心灵认知体验,对意识记忆概念的左右。
犹如数字“一”,演化为数字“二”,数字“三”……
一直演化成为,无穷无尽的数字形态。
 
你我眼前的现实世界,
是由,构成思量心的,
前生累世,无尽分别细念,与习气聚合所投射。
细念就是前因,习气就是基础。
在习气的基础上,前因演化为“后果”。
 
后果,就是此时此刻,
认为活在现实世界中,真实的“自我”。
 
这就是“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;欲知后世果,今生作者是”。
 
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。
因果循环,毫厘不爽。
 
我们活着的本身,真的毫无意义,毫无价值;人类所谓的价值与成功,一定建立于“对比”之上;无论在人间任何领域任何场合,成功的概念界定,一定源自于体验感受中,曾经“认知观念”的对比;因为对比,才有高低,因为比较才有满足与失落。
 
而我们所采用的比较数据,一定源自于,我们本身拥有的状态;比如说,我是穷人,就对比出他是富人;我是健康人,就对比出,他是残障人。
 
而我们所拥有的生命、生理、物质状态,一定是缘起的,是各类因缘聚合,才能展现出来的“状态”,这个状态本身就是不稳定的,不可靠的;而状态本质上就是心灵认知感受的“境界”,境界的内涵,受制于,构成境界的微观习气与前世因缘。
 
人类所谓的成功,不过是,在梦中的人,拿着一个虚幻的肥皂泡,去对比其他人手中的肥皂泡。
 
泡沫一定会破灭,正如,人体一定会死亡。
可是,身心中的见性,却不会因为,你我这具肉体的死亡而死亡,见性,被分别细念所沾染,投身于认知与感受的境界中,随波逐流,被情欲习气的浪潮,不断地抛入空中堕落海底,在六道轮回中,生死轮回永无止境。
 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 
不能从活着的“当下”苏醒,
就无法,从过去相续未来的,因果轮回中解脱。
 
如何解脱当下的“活着”?
去体察,身心中,“见”意识,却不被意识所“触及”的,心中清澈;安详在见性之内,在清澈明晰的寂然中,体验心灵深层的舒缓。
 
我不是这具身体。
也不是,认知身心的自己。
能“见”到身心,能“见”到意识的,那个心中见性,
就是我们意识下面的灵魂,心灵思量,可以逃离生死境界的,唯一出口。
 
体察见性,安宁在见性清澈中;不要用意识去理解见性,而是,脱离意识分别,以心灵体验,去直接感知内在的清澈明了。
 
确认,你不是这具身体,也不是,认知身心的自己。
 
在脱落身心人格意识,脱落头脑记忆的过程中,保持内心清澈的安宁,与心灵感知的柔软;让柔软纯洁的温暖,成为你自己;让心灵清澈纯洁的见,成为你自己。
 
久而久之,见性,将会脱落心灵认知与意识,独立于你的人格自我,而以光明身的形态,与这具身体同在。
 
当修行者,在人体意识身心中,脱离了意识身心的禁锢,形成了,见性纯洁清澈的“光明身”,此刻,人格自我的“活着”境界,就开始在光明身中逐渐消散,这个过程称为“三摩地”,也就是开始脱离分段生死;当光明身中见性的清澈,彻底熄灭了人格自我的“活着”,随之而来的,就是自我人格,所感受到的“死亡”境界,也就同时熄灭了。
 
光明身,是见性的清纯,直接表现出来的分别细念。
光明身,蕴含着“地水火风见识空”七大宇宙基础元素。
 
如果,修行者证入光明身,却没有苏醒知觉,没有证入灵性宇宙,那么,光明身就依旧存在着,生与死的轮回因素,虽然存在的时间极其漫长,生命无量劫的概念,而且在能量业力宇宙中,拥有改天换地的大神通。
 
光明身,一直稳定保持在见性纯洁清澈之中,熄灭自我体验的恐惧感,熄灭自我认知的焦虑细念,光明身之内的“知觉”,就,脱离了见性的“蛋壳”,在见性内,开始苏醒灵性的永恒与完整。
 
灵性,是觉知的生命内涵,是觉性智慧,透过觉知存在,折射出来的智慧生命力;灵性是纯粹的生命,是三界六道一切众生的根本命源,灵性是一切众生中,最尊贵的永恒——三界至尊。
 
换句话说:灵性是圣贤在三界的化身,灵性是法界智慧的倒影,永恒是诸佛的错觉;灵性永恒,是圆觉普照的“倒影”。
 
证入灵性生命,就还原了永恒天堂,三界六道的梦境中,就不再有“人格”记忆的你,你的存在,是无限的光明与世界,你的感受是永恒的幸福与极乐;你的意志是无差别的宽恕与圣爱;你的心愿是无尽的温暖与接纳;你是众生的命源,一切灵魂终将归属于你,你是灵魂的牧者与承载。
 
三界因你而生,天堂因你而现,宇宙因你而存。
你是空间的诞生与湮灭,也是时间的开始与尽头。
生死六道轮回,对于你,是业障水面下的阴影。
生死无法触及你,却依生死内涵,救赎轮回中的众生。
 
灵性之上,就是法界圣贤;当光明圣爱烧尽了,对存在的残留觉知;不被觉知存在“掩盖”的,就是无生无灭,无来无去的“智慧目光”。
这就是“转识成智”。
觉知分别,消融于,觉性普照。
存在困顿,消散在,无生明晰。
 
觉性中没有时间,无生之内,觉知所现的一刹那间,三界六道过去未来尽收眼底,灵性宇宙只因存在刹那,因觉性一念困顿,所现时空虚影;觉性无生遍满,圆觉普照,不被生命所限制;不被觉知所分别;不被存在所倒映;不被灵性所感知;亦未曾离舍生死众生,于众生心心念念,起心动念中,明明了了,自在无挂。
 
“居一切时不起妄念,于诸妄心亦不息灭;住妄想境不加了知,于无了知不辨真实”;觉照内观,内观离观,观者与观幻,皆属梦境;梦境苏醒,我与我所,能与所能,尽皆脱落。
 
觉与所觉,皆如梦幻泡影。
觉性不被存在,故,当下清净。
觉醒不可言说,故,言语道断。